田园

田园作

: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恬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房屋虽然破旧,但远离尘嚣,是祖先赖以过恬静、朴素生活的所在。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与高人隐士结友为邻,种植着众多果树可养家活口。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到了我却任凭时光推迁,年已三十还没有被知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从小读书习剑现在为时已晚,只好虚度日月,空老家园。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清早起来独自多有感怀,白天坐着常常少能解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羡慕冲天而飞的鸿鹄,羞当鸡鸭只知争食物。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对着金马门望穿双眼,唱着劳作歌走在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身处穷乡僻野,没有作官的知已朋友,朝廷重臣中无亲无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谁能替才比扬雄的人,推荐上一篇《甘泉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2、 邓安生.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t1990:11

(bì)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先:先辈,指自己的先祖。养:涵养。《全唐诗》校:“一作尚。”恬素:恬淡素朴。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卜邻:择邻。近:《全唐诗》校:“一作劳。”

(yuè)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粤:语助词,无意义。推迁:时间推移。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书剑:读书击剑,指文武兼能。已:《全唐诗》校:“一作空。”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guǎ)悟。
寡悟:少悟,犹言难以理解。此就“未遇”而言。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羞:《全唐诗》校:“一作嗟。”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劳歌:劳作之歌。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乡曲:犹乡里。曲,乡以下的行政区划。朝端:朝臣之首。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扬雄:汉成帝时蜀人。好学深思,每作赋,常拟司马相如以为式。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事见《汉书》本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2、 邓安生.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t1990:11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此诗写远离尘嚣、恬静朴素、高士为邻的田园生活,及书剑无成、空老家园的感怀,表现了其渴望仕途进取与保持独立人格的内心矛盾冲突,抒发了他胸怀大志而无人举荐的悲愤感慨。

  首四句写隐居田园的恬淡美好。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自己家园的房屋虽然破旧,但远隔尘世,是祖先赖以过恬静、朴素生活的所在。这是介绍自己家室居住的条件。“弊庐”用陶渊明《移居》“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诗意,言其破旧不堪,说明自己居室条件的简陋。“尘喧”指尘世的喧嚷,与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所说“尘网”及《饮酒〉中所说“车马喧”同义,用一“隔”字将“弊庐”与“尘喧”联系起来,显示出诗人超然物外,远离尘世的高洁情怀。正因为家居简陋,远离尘世,所以诗人自祖辈以来就一直在这里过着恬静素朴的田园生活。“恬素”既指恬静素朴的物质生活,更指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而这又是由祖辈流传培育起来,如今又由诗人继承发扬下去的,可见其渊源有自,历史长久,并非自今日始。着一“养”字,与“隔”字相映,深刻而具体地描写了家居的现实条件和历史状况。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接着写家室周围清幽宁静、高雅美好的自然环境。据《文选》李善注引《三辅决铩》载:西汉末年蒋诩隐居后,于舍中竹下开三径,只与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又《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载:吴丹阳太守李衡在故乡龙阳县龙洲上“种甘橘千株”,临死时对儿子称这是可养家的“千头木奴”。这里诗人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与高人隐士结友为邻,不与凡夫俗子交往;有大自然赐予的众多果树可养家活口,不必为生计而疲于奔波。进一步写出家园环境的消幽宁静,衬托出自己情怀的高雅美好。那来往高人雅士的竹下小径,那象征君子风范的众多甘橘,也就是陶渊明所赞美的“三径就荒,松橘犹存”的桃源境界;也就是屈原所称颂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行比伯夷,置以为象”的寓托自已高洁志向的橘树精神。

  起首四句,生动具体地勾划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抒写出自己高尚的情操,暗示出自己远大的志向,似淡实浓,为下文转入写自己的志向作了很好的铺垫。田园生活是“恬素”美好的,家居环境也是清幽宁静的,然而“俱怀鸿鹄志”、“忠于事明主”的诗人,此时却“未能忘魏阙”、“魏阙心常在”,身在田园,心在朝廷,还是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的。

  “粤余任推迁, 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空暮”,笔锋陡然一转,由“恬素”的田园生活跃向内心世界的抒发,奏响了怀才不遇而渴望展示雄才的悲壮之音。已到而立之年的诗人却毫无所成,从小读书习剑,本拟报效国家,现在为时将晚,只好虚度日月,空老家园,感到莫名的悲哀。“任推迁”表明时间逝去的迅速与无情,“犹未遇”抒写怀才不遇的惋惜与感叹,“时将晚”与“日空暮”,对举,深刻地揭示了诗人不甘虚度光阴而欲入仕却又无可奈何的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正因为这样,诗人早起晚坐,常常心事重重,难以排解。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抬头仰望,他羡慕那冲天高飞的鸿鹄;低首俯视,他鄙弃那争食逐利的鸡鹜。鸿鹄喻志向远大之人,鸡鹜比凡俗平庸之辈。两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将诗人胸怀大志而羞与世俗争利的 高尚情操具体明白地抒写了出来。然而“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入仕作官,为国出力,实现理想的希望渺茫难期,只好隐居乡里,采樵度日了。

  “望断”二字十分传神,将诗人那急欲入仕的迫切心情活脱脱地抒写了出来,跃然纸上,如现目前。唱着劳动之歌,往来于樵采之路,与“望断”的迫切心情强烈对比, 其失意惆怅和无可奈何的内心痛苦亦活画了出来,鲜明生动。但诗人并不想老于田园,无所作为,所以最后四句再次强烈地表示了自己希望入仕的迫切愿望:身处穷乡僻野,没有作官的知已朋友,朝廷之上又缺乏有力的亲朋故旧,没有人像当年爱惜扬雄那样,在君王面前替他推荐《甘泉赋》。这里诗人以扬雄自况,也希望走以辞赋干谒人主进入仕途的道路,因而慨叹无人推荐他入朝,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其迫切求仕的欲望与怀才不遇的惆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深沉的呼喊和痛苦的哀叹,回肠荡气,十分感人。

  这首诗出语自然,不事雕琢,显示了孟浩然诗歌平易、朴实而清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诗歌只是写家居田园,慨叹无人引荐,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思想内容并不算深厚丰富。但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写却细致入微,亲切真实;由田园生活的“恬素”高雅,到内心世界的矛盾不安,从功名事业的早晚萦怀到对希求引荐的迫切愿望,层递自然,意境浑厚。全诗虽多处用典,但自然妥贴,十分巧妙;两处比喻的应用,抒写情怀,生动形象;“书剑时将晚”以下十句采用对偶句式,具有音韵和谐之美。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主编. 王维孟浩然诗歌名篇欣赏[M].成都:巴蜀书社,1999 ,29-3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村野小童扶着醉步蹒跚的老翁,山间的鸟儿欢叫助人高歌。如此清爽幽静、怡然自得的境界,使人游赏忘返。

水亭凉气多,闲棹(zhào)晚来过。涧(jiàn)影见松竹,潭来闻芰(jì)荷。
芰:菱角。两角的是菱,四角的为芰。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hān)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云:助词,无实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简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产只有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周围林茂田野广阔,不闻城市中车马声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钓鱼人垂竿在北涧,樵夫的歌声飞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诗成但言隐居情事,还请高人贤士来评谈。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

(bì)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素:旧的。产:一作“业”。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zhāo)市喧。
朝:又作“城”。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将:又作“还”。论:又作“言”。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皎上人,僧人名皎,生平未详。从诗中均内容看,二人以前交往并不多。诗题为“即事”,是就自已在涧南园的生活情景加以描述。诗首二句为全诗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开阔幽静;正因“素业唯田园”,才有“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的田园乐趣。这些都写得极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结尾点出书赠皎上人,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此诗为孟浩然在故里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居住地的开阔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全诗写得极为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友游吴越

: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55-1356页2、 丁敏翔,白雪,李倩编著.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674页

去越从吴过,吴疆(jiāng)与越连。
吴:指现在浙江一带。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火:繁荣、热闹的景象。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必经年:泛指要待很长时间,客人乐而忘返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55-1356页2、 丁敏翔,白雪,李倩编著.唐诗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674页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

  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

  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

  这首诗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55-135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东田

: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qī)戚苦无悰(cóng),携手共行乐。
戚戚:忧愁的样子。悰:快乐。行乐:游玩。

寻云陟(zhì)累榭(xiè),随山望菌阁。
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陟:登,上。累榭: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随山:顺着山势。菌阁:华美的楼阁。

远树暧(ài)(qiān)阡,生烟纷漠漠。
暧:昏暗,不明晰。阡阡:同“芊芊”,茂盛的样子。生烟:指新生之烟。漠漠:弥漫,散布。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荷:荷花。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参考资料:

1、 王钟陵.《古诗词鉴赏》.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乡子·秋暮村居

: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一片烟雾笼罩着数十里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家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bēi)
寒溪:寒冷的溪流。齐:一致。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池塘、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yíng)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fēi)
荧荧:灯光闪烁的样子。寒林:秋冬的林木。扉:门。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山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暮景,处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向往。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于是一幅山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片烟笼十里陂。”这里“陂”是一个关键词。 对这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指池塘湖泊”。其实,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山佳的背景。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但是这“鸡鸣狗吠”(或“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当乍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远”延缩,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第二个画面细分为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方便,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在的逻辑性的:有次第展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第二个画面则是淡雅、欣赏。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为了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蒙开始,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图,终于得到了“吠犬杂鸣鸡”的陶式闲适,满足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柴扉“独掩”,这是第三变。

参考资料:

1、 龙建春著.人间何处问多情 《纳兰词》“情”解: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06:第175-178页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0页3、 (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85-38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家

: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171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怪见:很奇怪地看到。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171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82、 刘锬编著.咏鸟古诗欣赏:语文出版社,2002.10:27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宿田家

: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

鬓白道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两鬓斑白不曾记得岁月时日。只是看到满山绿遍才知春天又至。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老牛膘肥体壮一天能耕十亩地,老翁清闲时常扫一扫院子。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山岩洞穴里藏着鼹鼠,水边竹林里潜伏着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村子旧址上人烟稀少,喝醉后根本顾不上辩认道路。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今夜应该在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与老翁告辞。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田家老翁住东陂(bēi),说道平生隐在兹。
陂:山坡。兹:此地。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识春时:知道春天的到来。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cí)
茅茨:茅屋。茨,用芦苇或茅草建成的屋。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诵。

岩际窟中藏鼹(yǎn)鼠,潭边竹里隐鸬(lú)(cí)
鼹鼠:田鼠。鸬鹚:水禽。鱼鹰,俗称水老鸦。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怯路歧:担心路有岔道。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shǔ)与君辞。
拂曙:拂晓,天将明时。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这首诗写诗人寄宿农家、与老翁饮酒所见所感的内容,表现农人的闲静惬意和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极大兴趣。一联是老翁身世,居此已久。二联是远离尘世,不计时日。三、四两联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是热情待客。从吟诗看。农人是位隐居的官吏,诗人遂与他有共同语言。六联是自然景观。最后两联是表明心迹。诗的笔法属白描,抒写逼真实在。

参考资料:

1、 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园十三首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诗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未有:一作“未满”。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裁曲:指制曲吟诗。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古刹:古寺。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像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其四

  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其五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 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其六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像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其七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借用春秋越国范蠡学剑的事迹,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其八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其十

  李贺曾得到韩愈的推重和相助,但仍不得志。这首诗反映了他的抑郁心情,无心苦吟,打算写字消遣,年老时做一个渔翁了事。

其十三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3、 朱世英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08-1013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山农家

: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走在板桥上,只听桥下泉水叮咚;来到农家门前,刚好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啼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0-281 .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chēn)(bèi)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嗔:嫌怨。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焙:用微火烘。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80-281 .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这是一首访问山农的纪行六言绝句。全诗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当作者走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他。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便颇有气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环境。“人渡泉声”,看似无理,却真切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满耳泉声淙淙的独特感受。“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这一句写出农家附近的环境,暗点“过”字。“人渡”的“人”,实即诗人自己,写来却似画外观己,抒情的主体好像融入客体,成为景物的一部分了。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从首句到次句,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跳跃。“茅檐日午鸡鸣”,是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鸡鸣并不新奇,但安排在这句诗中,却使深山中的农舍顿时充满喧闹的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茅檐陋舍,乃“山农家”本色;日午鸡鸣,仿佛是打破山村沉静的,却更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这句中的六个字,依次构成三组情事,与首句中按同样方式构成的三组情事相对,表现出六言诗体的特点。在音节上,又正好构成两字一顿的三个“音步”。由于采用这种句子结构和下平声八庚韵的韵脚,读起来特别富于节奏感,而且音节响亮。

  前两句可以说是各自独立又紧相承接的两幅图画。前一幅“板桥人渡泉声”,画的是山农家近旁的一座板桥,桥下有潺湲的山泉流过,人行桥上,目之所接,耳之所闻,都是清澈叮咚的泉色水声。诗中有画,这画便是仿佛能听到泉声的有声画。后一幅“茅檐日午鸡鸣”,正写“到山农家”。在温煦的阳光下,茅檐静寂无声,只传出几声悠长的鸡鸣。这就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这里写日午鸡鸣的闲静,正是为了反托闲静后面的忙碌。从表现手法说,这句是以动衬静;从内容的暗示性说,则是以表面的闲静暗写繁忙。故而到了三四两句,笔触便自然接到山农家的劳作上来。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两句是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的表示歉意的话。诗人到山农家的前几天,这里连日阴雨,茶叶有些返潮,割下的谷子也无法曝晒;来的这天,雨后初晴,全家正忙着趁晴焙茶、晒谷。屋子里因为焙茶烧柴充满烟雾,屋外晒场上的谷子又时时需要翻晒。因此好客的主人由衷地感到歉意。

  山农的话不仅神情口吻毕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如此本色的语言,质朴的人物,与前面所描绘的清幽环境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朴素、真淳的生活美。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前两句从环境着笔,点出人物,而第三句是从人物着笔,带出环境。笔法的改变是为了突出山农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烟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现劳动场景的同时,写出了山农的感情。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莫嗔”二字,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韵。继“莫嗔”之后,第四句又用“却喜”二字再一次表现了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也为全诗的明朗色调增添了鲜明的一笔。

  六言绝句,由于每句字数都是偶数,六字明显分为三顿,因此天然趋于对偶骈俪,趋于工致整饬,绝大多数对起对结,语言较为工丽。顾况的这首六言绝虽也采取对起对结格式,但由于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进行白描,前后幅句式又有变化,读来丝毫不感单调、板滞,而是显得相当轻快自然、清新朴素,诗的风格和内容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64-66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