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田园乐七首·其三

: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林西 一作:村西)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采菱(líng)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策杖:拄着棍杖。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桃花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园即事

: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jī),春寒著弊(bì)袍。
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屐:木头鞋,泛指鞋。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qí)分白水,间(jiàn)柳发红桃。
畦:田园里分成的小区。间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jié)(gāo)
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日暮:傍晚,天色晚。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开畦分白水,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园乐七首·其七

: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酌:斟酒,倒酒。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chōng)
露葵:莼菜。东谷:一作”西舍“。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园乐七首·其二

: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璧:美玉。

(jù)胜耦(ǒu)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讵:岂,难道。表示反问。胜:比得过,胜得过。耦: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裴十迪

: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新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风景早晚都特别美好,我和你一起写作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恬静地望着高远的天空,如意正把我面颊托支。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春风吹拂着花花草草,兰蕙已生长在我的竹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融融的日光照暖村舍,农夫特来这里向我陈辞。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
草木欣欣春天已回到原野,波光荡漾绿水涨满了陂池。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桃花李花虽还没有开放,嫩芽花萼也已结满了青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请你准备好回去用的手杖,我大胆相告不要误了农时。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裴十迪:即裴迪,排行第十,故称“裴十”,关中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中与王维同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后人蜀州刺史、尚书省郎。日夕:傍晚。此句语出晋陶潜《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新诗:新的诗作。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dàn)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yí)
澹然:恬淡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澹,通“淡”,恬淡自适。如意: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清赵殿成注《释氏要览·指归》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支颐:就是用手抵着腮帮的意思。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兰蕙:是香草名,植兰蕙以为邻,可见诗人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性。《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飏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ài)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暧暧:迷蒙隐约貌。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田家:农夫。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致词:此处指农人间相互串门。

欣欣春还皋(gāo),淡淡水生陂(bēi)
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陂:池塘。

桃李虽未开,荑(tí)(è)满芳枝。
荑: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萼:花萼,此指花。芳:一作“其”。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还策: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农时: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新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这是王维一篇山水田园之作,诗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句点明写作动机,夕阳西下的黄昏时节,风景这边独好,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邀请裴君一起吟诗作乐。三四句着二“态”,“淡然”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态,恬淡自在;“支颐”描摹出诗人观景之姿态,兀自沉醉。寥寥二笔,却将诗人观景之心绪、姿态描摹得惟妙惟肖。“望”字亦为传神之笔,一则突显出所管之景的开阔伸冤之新境,二则将诗人观景之神韵流露出来,或远望,或凝望,或油然而思,或启迪而发。此渺远之境,或许是开启诗人心扉的一把密钥。沉寂了一冬的淡漠,在此等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致之中,总该有所萌动的。个中情致,唯作者感知。徐徐春风轻拂,惊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齐齐在微风荡涤中悄然萌动;看那篱笆从中,兰惠丛生,散发出缕缕幽香,沁人心脾。一“动”一“生”,以动写静,赋予百草与兰惠以生机与活力;描兰惠之态,实则又隐约地展露出诗人才望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操。诗人说,暖暖的夕阳,朦胧而柔和,从他那那盛满春光的室内渐渐退去,只留下一丝尚存的余晖。春的气息,亦带来了村庄的活跃,傍晚时分,老农亦走家串户,到他那儿闲聊。后面四句为“致词”内容,水边的土地上,布满了嫩绿的草木,欣欣向荣,一派蓬勃之象;那泛着绿萍的池塘,在微风轻拂下,荡漾起丝丝涟漪,一圈一圈,向四周荡开。大片的桃李树林,一瞬间也换上了春的彩妆,前面还是光秃秃的杆儿,一缕春风吹过,焕然一新,披上了绿的衣裳,嫩绿的新芽,油然而生,疯狂向外探头,急切地渴盼着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那青葱的长势,孕育出团团花骨朵儿,在绿色的世界里增添一丝春的芬芳。这青翠的绿芽,这悄然欲出的花蕾,饱含生机,却也蕴藏着希望,恍惚间能瞅见老农眼里充满希冀的光芒,那该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末句回归题目,趁此农忙时节将至,诚邀裴君过来,一同欣赏品味这春新盎然之趣。

  这首诗清新欢快,淡然素雅,朴实醇厚的言语,描绘的却是最真切自然的景象。诗人处身于那样的年代,切身体验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却又醉心自然,情归大地,难能可贵的是乱世之中,还有志同道合之人,吟诗作乐,感慨世事。诗人之妙手,绘尽世间美景,却丝毫不着痕迹,令人赞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首联叙事,言岐王奉诏离开京城去九成宫避暑。“帝子”,指岐王。“丹凤阙”,泛指帝京宫室。“天书”,天子诏命。“翠微宫”,非实指终南山之翠微宫,而是以“翠微”为形容语,直称九成宫。山气青苍叫“翠微”,九成宫建在山上,以此相称,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静之气,既与题目的避暑相切,又开启下文的铺开描写,有曲径通幽之妙。

  颔联,颈联集中写九成官消暑胜地的景致。白云绕窗,并从户牖的缝罅中偷袭入来,沾惹衣上;卷起帘幔,刘镜理妆,山泉的投影即在镜中,则窒面悬瀑可知。瀑水投下峡谷,谷在林封树掩之中,透过密林,传来欢声笑语般的哗哗水声;而重重房室都在岩问绿荫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体形象化,写出一个云拥雾绕、树抱水环的胜境,这还不是如登仙界吗?尾联即顺此以夸耀收结。仙境也未必胜过此地,不必学王子晋成仙了。“吹笙”,用王子晋的典故。《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风鸣.游伊洛之间,被浮丘公接上嵩山。这个典故选择甚妙。恰合“帝子”岐王的身份。

参考资料:

1、 本社.唐五代诗鉴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12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雨过山村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zhī)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相唤:互相呼唤。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闲看: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中庭:庭院中间。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参考资料:

1、 孙红松.国学经典诗文拔萃 3:青岛出版社,2006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一开头就透出山村风味,这首先是从鸡声来的。“鸡鸣桑树颠”是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 替似的天色,会诱得“鸡鸣不已”。倘如是平原大川,村落不会很小,一鸡打鸣往往会引起群鸡合唱(“群鸡正乱叫”)。然而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户也不多。“鸡鸣一两家”,恰好是山村的特点,传出山村的感觉。

  “竹溪村路板桥斜”。如果说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通过“曲径通幽”的描写,显出山村之深来;并让读者随着诗句的引导,体验一下款步山行的味道。雨看来不大(后文有“浴蚕”之事),沿着那斗折蛇行的小路,不觉来到一座小桥。这桥,不是那种气势如虹的江 桥,甚至也不是精心构筑的石梁,而是山里人随意用拖来的木板搭成的“板桥”。山民尚简,山溪不大,原不必铺张。从美的角度看,这“竹溪村路”中也只有横斜这样的板桥,才叫自然天成呢。

  第三句中,“雨过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妇姑相唤浴蚕去”。“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于此可见这是在仲春时分。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相唤浴蚕”的时节,也必有“相唤牛耕”之事,只举一端,不难概见其余。那优美的雨景中添一对“妇姑”,似比着一双兄弟更有诗意。

  第四句中,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看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同时诗人做入“栀子花”,又丰富饱满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够美的。此外,须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所以那花的这层意义便给忘记了。这含蓄不发的结尾,实在妙机横溢,摇曳生姿。前人曾这样来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尤其是劳动生活情事来写,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其新鲜活跳的语言,清新优美的意象,更使人百读不厌。这诚如前人所说:“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参考资料:

1、 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68-69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唐宋名篇 唐诗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215-2163、 梁权伟.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200-20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道间即事

: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枝头的花已经开败,莺啼的声音也渐渐稀残;桑树上叶子渐渐稀疏,蚕也作茧三眠。

叶湿叶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梅雨的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收时节天气常常乍暖乍寒。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163-1642、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61-3623、 陈衍.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 修订版.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03:845-846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乍寒乍暖:忽冷忽热。麦秋:麦收,粮食成熟为秋。

村垆(lú)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村垆:乡村酒店。邮:驿站、旅舍。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qiú)(lì)食地行仙。
方寸:指心。怡怡:和悦顺从。粗裘:粗布衣服。粝食:粗米饭。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163-1642、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61-3623、 陈衍.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 修订版.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03:845-846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人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人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163-1642、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309-3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稻田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稻田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bēi),极目连云䎬(bà)(yà)肥。
前陂:前面的池塘。连云:一望无际好象同云相连。䎬稏:水稻的别称。

更被鹭(lù)(cí)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破烟:穿过烟云。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创作背景所述的社会现实,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这样,诗的意境便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了。总之,这首诗勾勒了一福优美的水田风光的图画。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诗人把这些巧妙地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通过短短的四句小诗描绘出来,语言精炼,构思巧妙。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故人庄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702、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62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邀:邀请。至: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é,旧时读xiá)
合:环绕。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倾斜。另有古音念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还: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702、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62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学艺术领域真挚的情感能催笔开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里来,“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细微的动作表现出了主人的豪迈。窗外群山环抱绿树成阴,窗内推杯换盏,这幅场景,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人诗酒田园画。“场圃”的空旷和“桑麻”的话题又给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觉。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这就是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这首诗没有渲染雕琢的痕迹,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醇厚的友谊,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参考资料:

1、 高惠瑢.唐代诗歌鉴赏.上海:上海文学出版社,2008:397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88-3893、 刘征.唐诗随评.武汉:湖北文化出版社,1999:3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