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首(一作郑遨诗)

: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落花流涧水,明入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仙。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绝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
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棋。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光庭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 3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条山苍

: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参考资料:

1、 宗传璧.韩愈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292、 (唐)白居易等著.;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3、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14.10,:624、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yún)沄去,松柏在山冈。
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河水:黄河之水。沄沄(:形容波浪滔滔。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高冈:山冈,指中条山。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参考资料:

1、 宗传璧.韩愈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292、 (唐)白居易等著.;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3、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14.10,:624、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该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效果,又有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的韩愈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诗开头“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诗写景状物,寄意深远。高山、大河为眼前实景,“苍”与“黄”,以强烈的颜色对比,强调视觉的差异,达到山水分明的艺术效果。

  后两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人生岁月就像这滔滔奔涌的黄河之水,一逝不返;生命是短暂的,但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却是永恒的,它像万古长青的松柏那样,永存人间。“松柏在高冈”这一喻象,表达了作者欲奋发有为、特立人间的宏伟理想。诗的境界博大,格调高亢。而“浪波”与“松柏”,一动一静,指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的立意高远,境界阔大,中口而出,率尔成章。颇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莽古劲,而格调更加高扬苍山翠柏,急水洪流,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志趣的象征。因此,与其说此诗是写景,不如说是咏志。思随大河阔,志逐苍山高,青年诗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形象,卓然而出。

参考资料:

1、 (唐)白居易等著.;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2、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3、 吴小平编选.新编唐诗一百首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06年6月:724、 吴小平.韩孟诗派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2月第1版:3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6-27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8-29

高卧南斋(zhāi)时,开帷(wéi)月初吐。
帷:帘幕,一作“帐”。

清辉澹(dàn)水木,演漾(yàng)在窗户。
澹:水缓缓地流。演漾:水流摇荡。

(rǎn)冉几盈虚,澄(chéng)澄变今古。
冉冉: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清江畔(pàn),是夜越吟苦。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共:一作“其”。如何:一作“何如”。吹:一作“出”。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6-27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8-29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8-2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笛

: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试登高山了望,眼见敌骑已兵临城北。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风尘漠漠不辨颜色,哪知道兴亡天意。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营门外星月低垂,鏖战正搅得天昏地黑。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早晚更楼上,听远处横笛声声悲鸣呜咽。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张巡于天宝中任真源县令,安禄山叛乱时,起兵戡乱,先守雍丘,后与许远共守睢阳(故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南)。他们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亲率将士浴血奋战。这首诗即张巡在围城中耳听笛音、心怀激慨所写成的一曲壮歌。

  首联,“岧峣”本为高峻貌,此指高峻处,即高峻的“更楼”(尾联)上。“虏骑”指安禄山叛军。“虏”本是对敌方的蔑称,古代汉人诗文也常常用以指称北方的“胡人”等少数民族。安禄山是杂种胡人,部下多是胡兵,故称之为“虏骑”,亦以明其战争的不义性质。“附”,附丽、依附、靠近。“城阴”,本为城的北面,此指城墙之下。句意:我试着登临高峻的城楼。只见安禄山叛军紧紧包围着睢阳城。

  颔联,“不辨(一作‘不识’)”、“安知”云云,有两种解释:一是清人沈德认为“三四言不识风尘之愁惨,并不知天意之向背,非一开一阖语也”,据此则“不辨”与“安知”为互文见义。语意是:不去辨认风云的愁惨(“风尘色”指平叛战争的艰危形势),何必询问天心的向背,一切都不能动摇我们杀敌到底的战斗决心!二是后人认为“不辨”与“安知”连用,确是开合语法,主意是:如果我们不认识当前战事的惨苦,又怎能领会苍天在考验将士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们要勇毅地完成大节啊!——这也是诗人自信心自强心的体现。两说都肯定了诗人不计个人安危和功业成败而抱定“坚贞自不移”、“不可为不义屈”(张巡语)的崇高气节和刚毅决心。

  颈联,遥应首联而双伸展颔联进一步描绘睢阳守卫战的战略重任和战斗的艰苦情形:睢阳城门一开就贴近边境的月色啊,艰苦的杀伐气氛像乌云弥漫在阵地周围。“边月”是边疆战场的月色景象。古代中国常在边疆一带抵抗胡兵入侵,“边月”遂为相关的惯用语。“阵云”,阵地上由于激烈战斗伤亡惨重,使人感到大自然的云气也都异常紧张而危苦。事实正是如此。当时叛军在攻陷东都洛阳后,正挥戈直捣唐王朝京城长安;同时,安禄山、安庆绪都先后派大将尹子奇率军十多万连续围攻江淮地区,企图控制唐王朝经济供应的后方。睢阳是唐王朝江淮庸调的重要通道,睢阳若失,安禄山就切断了唐王朝的命脉。所以,张巡等在睢阳迎头痛击尹子奇,牵制叛军又一主力,对挫败敌人阴谋,维护江淮安全,保卫唐王朝的恢复实力,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惟其如此,双方在睢阳的争战就十分惨烈。张巡在《谢金吾表》上曾说:“臣被围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余战。当臣效命之时,是贼灭亡之日”,正与此诗互为印证。据《资治通鉴》记载:睢阳被围日久,士兵不及千人,“皆饥病不堪斗”,而且“城中食尽”,最后杀马、罗雀、掘鼠而食,但“人知必死而无叛者”。诗人在另一诗中亦写道:“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其艰苦卓绝精神为历史所罕见。所以“战苦阵云深”乃诗家之史笔而非夸张。

  结联“旦夕”本指早晚,这里复词褊义,特指深夜。“更楼”即城楼。诗人与众将士一起日夜浴血奋战,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当然已无畏惧怕苦之心,因而就能听到无地传来的横笛之音。不义战争破坏人世之美,但坚持正义而战的人真理在握,心胸坦荡,仍在创造人世之美,维护人世之美,因而也能欣赏人世之美。对比历史记载,安史叛军所到处,大肆掳掠以至“人物无遗”,对老弱妇也孺“皆以刀槊戏杀之”,可见灭绝人性之叛军使人民遭受着何等惨痛的浩劫!同时,也可见酷毒的叛军终未能完全扼杀人民的正义之声包括这“横笛”悠扬高亢的艺术美之乐声。有此结末一句,就使这首悲壮惨烈的战争之诗平添了生活的情趣而更耐人吟味。

  《旧唐书》说张巡“兄弟皆以文行知名。”的确,张巡是唐代诗云上为数不多的文才与武功兼长并美的诗人之一。《全唐诗》虽仅存其诗二首,却都很有价值。即如本诗,既是悲剧时代历史风貌的艺术展现,又是诗人不朽人格的光辉写照。所以唐代韩愈、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等,都对张巡有过诚挚的赞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风·其十五

: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燕昭王延请郭隗,高筑起了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他们宁肯花珠玉来买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此刻我方明白,黄鹄为什么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

燕昭(zhāo)延郭隗,遂(suì)筑黄金台。
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请。郭隗:战国时燕国人。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

剧辛方赵至,邹(zōu)(yǎn)复齐来。
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贤士时,由赵入燕。邹衍:亦作驺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奈何:怎么,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当权者。

珠玉买歌笑,糟(zāo)(kāng)养贤才。
买歌笑:指寻欢作乐。

方知黄鹄(hú)举,千里独徘徊。
举:高飞。黄鹄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古书中“鹄”、“鹤”常常通用),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靡,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现实不合理想,怀才不获起用,那就只有远走高飞,别谋出路,但是前途又会怎样呢?李白用了春秋时代田饶的故事,含蓄地抒写了他在这种处境中的不尽惆怅。田饶在鲁国长久未得到重用,决心离去,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黄鹄举”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鸡忠心为君主效劳,但君主却天天把它煮了吃掉,这是因为鸡就在君主近边,随时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鸡那样忠心效劳,却受到珍贵,这是因为黄鹄来自远方,难得之故。所以我要离开君主,学黄鹄高飞远去了。鲁哀公听了,请田饶留下,表示要把这番话写下来。田饶说:“有臣不用,何书其言!”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燕王立他为相,治燕三年,国家太平。鲁哀公为此后悔莫及。(见《韩诗外传》)李白在长安,跟田饶在鲁国的处境、心情很相似,所以这里说“方知”,也就是说,他终于体验到田饶作“黄鹄举”的真意,也要离开不察贤才的庸主,去寻求实现壮志的前途。但是,田饶处于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国,以求遂志。而李白却是生活在统一强盛的大唐帝国,他不可能象田饶那样选择君主。因此,他虽有田饶“黄鹄举”之意,却只能“千里独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这末二句,归结到怀才不遇的主题,也结出了时代的悲剧,形象鲜明,含意无尽。

  《古风》五十九首都是拟古之作。其一般特点是注重比兴,立意讽托,崇尚风骨,气势充沛,而语言朴实。这首显然拟阮籍《咏怀》体,对具体讽刺对象,故意闪烁其词,但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确似阮诗。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诗歌艺术素养和造诣。但从诗的构思和诗人形象所体现的全篇风格来看,这诗又确实保持着李白的独特风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咏历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陈史事,不点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语以慨现实,但都属泛指,读者难以猜测。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写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织描叙,用形象点到即止。总起来看,手法是故拟阮籍的隐晦,而构思则从理想高度来揭露现实的黑暗,表现出李白那种热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诗歌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二月已过,三月来临;人渐渐老了,像这样的春天还能遇到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不要忧思身外无数烦恼之事,且把眼前的杯中美酒饮尽。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莫:不要。思:想,忧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