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
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应恋嵩阳住,嵩阳饶古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于武陵

于武陵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送酂县董明府之任》、《洛阳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赠卖松人》一诗写一卖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但结果事与愿违,“长安重桃李”(长安人只喜欢桃李,对傲雪凌霜的松树一点兴趣也没有),由此诗人感叹他是“徒染六街尘”,空忙了一场。此诗借事讽世,确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传颇广。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题李凝幽居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6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52-353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43-144 .

闲居少(shǎo)邻并,草径入荒园。
少:不多。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池边:一作“池中”。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46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52-353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43-144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 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参考资料:

1、 施绍文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61-96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城夜泊寄所思

: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路程遥远还没有到达,我放下了船桨将船停靠在环曲的水池边。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睡在塘中的船上,感觉到阵阵寒意,才知道天气寒凉得更早了。我怀揣着愁思睡不着觉,觉得夜更长了。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远处的钟敲响了,我看见有人在用木棒捣衣了。月亮将要隐去,天已经泛亮了。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现在我的相思之情,在旅途的颠簸中,没有片刻消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园乐七首·其三

: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林西 一作:村西)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采菱(líng)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策杖:拄着棍杖。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桃花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竹枝词九首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46-349页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因名。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山桃:野桃。上头:山头,山顶上。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縠文:水波纹。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兰桡:兰木桨。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嘈嘈:水的急流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银钏二句:描写戴着银钏金钗的妇女们到江边汲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到山上开荒种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46-349页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 .刘禹锡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36-4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山僧

: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弄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0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jīng)溪。
水西:即水西山,在泾县西五里。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cè)踏云梯。
平明:天明、天亮。金策:禅仗。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三天:佛教称色界、欲界、无色界为三天。这里是指高空。

(xuè)浪肯居支遁(dùn)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支遁:晋代名僧,常隐于剡中,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故,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见《世说·言语》注。远公:即慧远,晋名僧。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宗炳、慧水等结白莲社,净土宗推为初祖。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míng)猿啼。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70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弄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李白自从天宝三载辞京还山后,便浪迹天涯,过着游山览水,访僧问道、纵情诗酒的漫游生活,在天宝末年,他在皖南宣州(今安徵宣城)一带,盘桓最久,他为这里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所迷恋。除了与山翁樵夫、屠沽渔商、隐士逸人相交往外,还常常走观串寺,广与和尚道士交朋友。和李白交游的僧人道士,一般都是些精通佛玄、能诗善文的诗僧、学问僧或有学识才情的道士。此诗中所赠别的“山僧”,即是这样的一位多才多艺、道行高深的名僧。

  水西寺是唐代一所著名的寺院。此寺座落在安徽泾县城西。据《江南通志》记载,水西寺建在泾县西五里的水西山弄。这里“林壑邃密,下临深溪,旧建宝胜、崇庆、白云三寺。浮屠对峙,楼阁参差,碧水浮烟,咫尺万状。”水西寺是对水西山三寺的泛指。宝胜寺又叫水西奇,白云寺又叫水西首寺,崇庆寺又叫天宫水西寺。历代名人多到此游览,一些游方的僧人也常封这里挂锡访学。李白所结识的这位山僧,就是外地的云游僧,他也和李白—样是到水西寺游访,二人因此才相逢相识。因此,此诗开头就写道:

  “何处名僧到水西?”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道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的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次句是说明这位僧人来自何方和来访的目的:“乘舟弄月宿泾溪”。“乘舟”一作“乘杯”。“乘舟”较为普通,“乘杯”更富有神奇色彩,以“乘杯”为善。既然诗中说的是位名僧,就应该有些传奇本领。传说刘宋时期有一位杯渡和尚,他能乘木杯渡水,无假风棹,轻疾如飞。此处说这位僧人也如同杯渡和尚一样,颇有灵异之气,是乘杯来到水西的。他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学佛练禅,而是“弄月”。即他来泾溪是为了欣赏这里的风月美景。当然,高僧们不一定像普通和尚一样去坐禅诵经,苦苦修练,清风明月,无非禅心,只要有所妙悟,也一样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也许就是高僧之所以高明之处。“宿泾溪”,泾溪就是在水西寺旁。不宿寺中而宿泾溪,足见此僧的脱俗之处。

  “平明别我弄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第二天清晨此僧就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弄山走了。此僧来时是乘舟(或乘杯)顺水路而来,而分别时却走的山路。“金策”即锡杖,“云梯”,指的是山弄的磴道。因远观登山,如登梯而弄,高入云中,故云“踏云梯”。诗中不说此僧是扛着锡杖,沿着山中磴道攀山而去,这样写太平凡了,而是说他“手携金策踏云梯”,就把此僧的飘然之状,神异之色突现了出来。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这是从山僧站在山顶弄的角度,来写他的感觉。仿佛他是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而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借此来寓意此僧的佛学修养之高,说他已近佛界三天(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中的最高天,而下视尘寰,远在脚下。以此来突出此僧道行的高深。紧接着后—联又顺手拉来历史弄两位高僧来与此僧比较:是东晋时的高僧。他精通《庄子》和《维摩经》,常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交往。他为人放浪不羁、善于玄辩。

  《世说新语》载:“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他博综六艺,尤善老庄,曾与陶渊明等名士三十多人结莲社,谈玄论道,吟诗作赋,颇有风流名士风度。为后代文人所赞赏。此联的意思是:此僧放浪形骸、谑浪口辩,风流名士的派头,足可以与慧远相提并论!李白将他与历史弄的名僧相比,更是为了突出此僧的风度和才情。由此可见,此僧还是一位善于谈玄论道、诗酒风流的放浪人物,以致于与他萍水相逢的李白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此,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的高僧形象,已从诗中唤之欲出,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了一位神态飘洒的高僧。可见诗人的技巧之高超。

  诗的尾联抒写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此度别离何丑见,相思一夜瞑猿啼。”刚刚分别就想着何日能再见面。这样的朋友尤其是在僧人中的朋友,对李自来说不是很多的。“相思一夜”暗寓出李白因相思此友而一夜没有合眼。正是整夜相思不寐,所以李白才会感觉到夜间的哀猿一直在山间悲啼。而这哀猿的悲啼,更增加了诗人与朋友的相思离别之苦。虽然这首诗就在凄迷的夜猿声结束了,但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弄。

  此诗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一贯不愿受格律束缚的自由浪漫诗人的李白,却用七言排律写诗。李白这首七言排律,也和李白其他律诗一样,有“以古入律”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373-3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