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

: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参考资料:

1、 朱渊清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02、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jiē)我怀人,寘(zhì)彼周行(háng)。(寘 通:置)
采采:采了又采。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寘:同“置”,放,搁置。周行: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zhì)彼崔嵬(wéi),我马虺(huī)(tuí)。我姑酌(zhuó)彼金罍(léi),维以不永怀。
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山高不平。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疲极而病。姑:姑且。酌:斟酒。金罍: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zhuó)彼兕(sì)(gōng),维以不永伤。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兕觥: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永伤:长久思念。

陟彼砠(jū)矣,我马瘏(tú)矣。我仆痡(pū)矣,云何吁(xū)矣。
砠: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瘏: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痡: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忧伤而叹。

参考资料:

1、 朱渊清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02、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朱渊清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注释
采采:采了又采。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
寘(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陟(zhì):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wéi):山高不平。
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huī tuí):疲极而病。
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兕觥(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永伤:长久思念。
砠(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瘏(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痡(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xū):忧伤而叹。

参考资料:

1、 朱渊清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02、 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朱渊清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注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8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秦西巴纵麑

: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西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西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拿回去烧煮它。母鹿跟随着秦西巴并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将幼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回来后,寻找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采用他把他作为儿子的老师。左右大臣和侍卫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把他作为您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孟孙猎而得麑(ní),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纵麑:放走小鹿。麑,小鹿。窃:私自。太子傅:太子的老师;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使:派,命令,让。猎:打猎。烹:烧,煮。啼:啼叫。忍:忍心。居:过了。以为:把...当作。安:哪里。诚:的确。持:拿着。纵:放走。逐:赶走。其:他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明

: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高高在上那朗朗青天,照耀大地又俯察人间。我为公事奔走往西行,所到的地域荒凉僻远。周正二月某吉日起程,迄今历经酷暑与严寒。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深受折磨我痛苦不堪。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禁不住潸潸泪如涌泉。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将法令之网触犯。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那时候正逢旧岁将除。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眼看年将终归期仍无。顾念到自己形单影只,差事却多得数不胜数。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疲于奔命无暇自顾。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无限眷念朝夜思慕。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上司的责罚恼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想当初我刚踏上征途,正值由寒转暖的气候。什么日子才能够回去?公务却越加繁忙急骤。眼看将年终时日无多,人们正忙着采蒿收豆。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心里充满了忧伤悲哀,我自讨苦吃自作自受。想到那恭谨尽职的人,我辗转难眠思念不休。难道我不想回归家园?只怕世事翻覆祸当头。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坐享福分。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交正直之士亲近贤人。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福祉鸿运。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长叹息你们这些君子,莫贪图安逸碌碌无为。应恭谨从事忠于职守,与正直之士亲近伴随。神灵就会听到这一切,从而赐你们洪福祥瑞。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cú)西,至于艽(qiú)野。二月初吉,载(zài)离寒暑。
征:行,此指行役。徂:往,前往。艽野:荒远的边地。二月:指周正二月,即夏正之十二月。初吉:上旬的吉日。载:乃,则。离:经历。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gōng)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gǔ)
毒:痛苦,磨难。共:通“恭”,此指恭谨尽心。罪罟:指法网。罟,网;罪,捕鱼竹网。二字并列,犹云网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hé)云其还?岁聿(yù)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除:除旧,指旧岁辞去、新年将到。曷:何,何时。云:语助词。其:将。还:回去。聿云:二字均语助词。莫:古“暮”字。岁暮即年终。孔庶:很多。

心之忧矣,惮(dàn)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qiǎn)怒。
惮:通“瘅”,劳苦。不暇:不得闲暇。眷眷:恋慕。谴怒:谴责恼怒。此言惧怕当权者惩罚。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cù)。岁聿云莫,采萧获菽(shū)
奥:“燠(yù)”之假借,温暖。蹙:急促,紧迫。萧:艾蒿。菽:豆类。

心之忧矣,自诒(yí)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诒:通“贻”,遗留。伊:此,这。戚:忧伤,痛苦。兴言:犹“薄言”,语首助词。一说“兴”,意谓起来,"言"即焉。出宿:不能安睡。一说到外面去过夜。反覆:指不测之祸。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jìng)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gǔ)以女。
恒:常。安处:安居,安逸享乐。靖:敬。共:通“恭”,奉,履行。位:职位,职责。与:亲近,友好。一说通“举”,行为,举止。式:乃,则。榖:善,此指福。以:与。女:汝。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介:借为“匄(gài)”,给予。景福:犹言大福。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

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奥。曷云其还?政事愈蹙。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念彼共人,兴言出宿。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嗟尔君子,无恒安处。靖共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穀以女。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诗经》中有些篇章索解不易,以致岐见纷错,此篇就是一例。

  《毛诗序》称此诗的主题为“大夫悔仕于乱世也”,寻绎诗意,此诗当是一位长期奔波在外的官吏自诉情怀的作品。他长年行役,久不得归,事务缠身,忧心忡忡,诗中披露出他的复杂心情,千载之下,使人犹闻其叹息怨嗟之声。

  全诗共分五章。一、二、三章的前八句都是自述其行役之苦、心怀之忧。对这八句的理解,各家基本上无甚异词。接下来则是反覆咏唱“念彼共人”,对“共人”的理解也就岐见纷呈了。“共”即古“恭”字,所谓“恭人”即恭谨之人,具体何指,诸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说。一种意见认为“共人”是指隐居不仕者。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丘氏曰:“‘共人’谓温恭之人,隐居不仕者也。贤者久不得归,于是悔仕,进退既难,恐不免于祸,念彼不仕之友闲居自乐,欲似之而不得,故涕零如雨也。”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云:“当时必有温共静退之人劝大夫以不仕者,不从其言,故悔恨至涕泣,睠(按,即眷)睠怀顾,欲出宿而从之也。”朱熹则释为:“共人,僚友之处者也……大夫以二月西征,至于岁莫而未得归,故呼天而诉之,复念其僚友之处者,且自言其畏罪而不敢归也。”(《诗集传》)朱熹的说法颇为含混。所谓“僚友”,既可理解为同僚中的朋友,也可看作是同僚与友人并提;而所谓“处”,既可解作隐居不仕,也可释为居留在朝。今人高亨则解共人为“恭敬的人,此指作者的妻”(《诗经今注》)。吴闿生则解为“‘念彼共人’者,念古之劳臣贤士,以自证而自慰也”(《诗义会通》)。

  此诗的难解之处在于后二章的诗意似与前三章断为两截,难以贯通。后二章中“靖共尔位”的“共”亦当作“恭”解,那末这一句就是克尽职守之意。如果将前面的“共人”理解为忠于职守的同僚,那末后面敦劝“靖共尔位”似属多余。如果将“共人”理解为隐居不仕者,那末前面既已表示了悔仕乱世、向往归隐之意,后面又勉以恭谨尽职,自相矛盾;而且既然是退隐之士,就不可能有职可守。历来的注解都试图解决这些矛盾,使之能自圆其说,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后二章为“自相劳苦之辞”。《吕氏家塾读诗记》引欧阳修说云:“‘嗟尔君子,无恒安处’,乃是大夫自相劳苦之辞,云:无苟偷安,使靖共尔位之职。”吕祖谦申此说曰:“上三章唱悔仕乱世,厌于劳役,欲安处休息而不可得,故每章有怀归之叹。至是知不可去矣,则与其同列自相劳苦曰:嗟尔君子,无恒欲安处也。苟静恭于位,惟正直之道是与,则神将佑之矣,何必去哉!”戴溪之说与吕氏同,谓“前三章念共人而悔仕,后二章勉君子以安位”,“始悔仕于乱世,终不忍去其君,可以为贤矣”(《续吕氏家塾读诗记》)。这样的解释也许颇合于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诗教,但将后二章看作既是自勉、又是互相劝慰之词,实在是很牵强的,“自勉”云云只能是解诗者的曲为之说,因为此处说话的对象“君子”明明是第二人称的“尔”。

  其实此诗与《四月》、《北山》等诗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即感慨征戍久役、劳逸不均。所谓“共人”应该是与诗人一样效命王室、忠于职守的人,因而想到他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同病相怜、眷然怀恋之情,“涕零如雨”、“睠睠怀顾”就是这种情绪的体现。“兴言出宿”则表现诗人在怨艾之后仍起身踏上征途。“念彼共人”的复叠之词展示出诗人情感演变的轨迹:虽然忧伤孤独,疲于奔命,但对王事还是不敢懈怠,有“彼共人”作为榜样,他也只能席不暇暖,奔走四方。有了这样的铺垫,下面转入对“君子”的劝勉也就顺理成章了。揣摩诗意,这四、五两章当是诗人对在上者的劝戒。“君子”不是指一般人,而是那些身居高位的统治者。“嗟尔君子,无恒安处”实在有着无穷的感喟,在这声声敦劝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怨嗟。“无恒安处”的言外无疑意味着这些“君子”的安居逸乐,它和诗人的奔波劳碌、不遑宁处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劝勉这些“君子”勤政尽职,正说明他们未能像“共人”那般一心为社稷黎民操劳。“神之听之”的声声祝愿中不能说没有告诫的弦外之音在回响。

  这首诗采用赋体手法,不借助比兴,而是直诉胸臆,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娓娓道来,真切感人。诗中既多侧面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展示了他心理变化的轨迹,纵横交织,反覆咏唱,细腻婉转。可以说这首诗与《北山》诗同样表现了不满上层统治者的怨情,但它不像《北山》那样尖锐刻露、对比鲜明,它的措辞较为委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怀沙

: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初夏的天气盛阳,草木都已经长得茂盛。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我怀着内心的深沉的悲哀,匆匆踏上这南国的土地。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我九曲的回肠缠着悒郁的愁绪,我遭到患难啊,是这样地穷愁困厄。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抚念我的情感,反省我的初志,又只好把难言的冤屈压抑在心底。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方正的被刻削得圆滑了,正常的法度却没有变易。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如果转化初衷,改道而行,那是正直的君子所鄙弃的。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守绳墨而不变易,照旧地按着规矩。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
内心充实而端正,自有那伟大的人物称善赞美。

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巧匠倕还没有挥动斧头,谁能看得出曲直和规矩?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黑色的花纹放在幽暗的地方,盲人说它没有纹章。

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离娄微闭着眼睛,盲者说他的目盲。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白的要说成黑,把上面的倒置下方。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凤凰关进笼中,鸡鸭却舞蹈翱翔。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玉与石混淆在一起,有人拿来一斗而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那些党人就是这般地鄙陋愚固啊,他们又怎能理解我心之所善。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责任大,担子重,却陷于沉滞,不被重用。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贤能的人虽然怀瑾握瑜,被逐困穷又怎能献示于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村里的狗群起而狂吠,只因为它们少见多怪。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小人们非难和疑忌俊杰,是他们庸夫俗子的本性。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我举止清疏而内质朴实,他们当然不懂得我的异彩。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有用的材料被丢积在一边,人的才华就是这样被掩埋。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我仁之又仁义之又义,忠诚老实以充实自己。

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舜帝已死不可再生,有谁来赏识我这样的气宇。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
自古来,贤圣不必同时,这到底是什么缘分?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夏禹和商汤已经远隔,就追慕也不能再世。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抑制着心中的愤恨,须求得自己的坚强。

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身遭不幸,只要我不变节,就会找到我所向往的圣人。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回路北上去寻找归宿,日已昏昏,天色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姑且吐出我的悲哀,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乱曰:
尾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浩荡的沅水湘水呵,每天每日地奔流不息。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长远的路程阴晦幽蔽,是遥远而蛮荒的旅程。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
不断地呕吟悲伤,永远地叹息凄凉。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世间上既没有知己,有何人可以商量。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我为人诚心诚意,但有谁为我佐证。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伯乐呵已经死了,千里马有谁品评?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各人的禀赋有一定,各人的生命有所凭。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我要坚定我的志趣,决不会怕死贪生。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人心难测,没有人可以听我表叙。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人生一死不可回避,但愿世上没有什么使我矜惜。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请记下这件事吧,后进诸君,我将永远以先贤为榜样而前行!

参考资料:

1、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9-103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31-836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cú)徂莽土。
汩徂:急行。

(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
眴:同“瞬”,看的意思。

郁结纡(yū)(zhěn)兮,离愍(mǐn)而长鞠。
纡轸:委曲而痛苦。离慜:遭忧患。鞠:困穷。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wán)方以为圜(yuán)兮,常度未替。
刓方以为圜:把方的削成圆的。刓:削。圜,同“圆”。常度:正常的法则。替:废也。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易初:变易初心。本迪:变道。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章:明也。志:记也。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

巧倕(chuí)不斵(zhuó)兮,孰察其揆正?
倕:人名,传说是尧时的巧匠。斵:砍,削。

玄文处幽兮,蒙(méng)(sǒu)谓之不章。
蒙瞍:瞎子。章:文彩。

离娄微睇(dì)兮,瞽(gǔ)谓之不明。
离娄:传说中的人名,善视。睇:微视。瞽:瞎子。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nú)兮,鸡鹜翔舞。
笯:竹笼。鹜:鸭子。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臧:同“藏”。指藏于胸中之抱负。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瑾、瑜:均美玉。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委积:丢在一旁堆着。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遻(è)兮,孰知余之从容!
遌:遇。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邈:遥远。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大故:死亡。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gǔ)兮。
汩:指水流疾貌,或为水的急流声。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脩:长。

曾唫(yín)恒悲兮,永慨叹兮。
唫:同“吟”。此下四句据《史记》补入。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焉:怎么,哪里。程:量也。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错:同“措”,安排。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yuán)哀,永叹喟兮。
曾:同“增”。爰哀:悲哀无休无止。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爱:吝惜。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类:楷式,法。

参考资料:

1、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9-103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31-836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此诗历述作者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以及南行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全诗语句简短有力,颇有气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境,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

  诗篇开首先刻画诗人南行时的心情,两句极度表述忧郁、哀伤心理的诗句,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伤怀永哀兮”、“郁结纡轸兮”,——表明诗人在初夏时节步向南方时,悲愤的情绪已达到了难以自抑的地步。客观环境对此时人物的心绪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唯此“杳杳”“无所见”、“静默”“无所闻”,才更显出“岑僻之境,昏瞀之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如果诗人在临终前的心态仅仅只停留于这种悲哀的水准上,那么,无论诗篇本身还是诗人的形象,都难以令人产生共鸣和敬慕。诗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笔墨仅仅诉诸于个人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而是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因而,诗篇在直抒胸臆之后,笔锋自然转到了对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的叙述。

  随之出现的是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或富理性色彩——“刓方为圜”、“章画志墨”、“巧倕不斵”——以标明自己坚持直道、不随世俗浮沉的节操;或通俗生动——“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怀瑾握瑜兮”、“邑犬之群吠兮”——用大量生活中习见的例子作譬,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志向与追求;这些比喻集中到一点,都旨在表述作者的清白、忠诚却不能见容于时,由此激发起读者的同情、理解与感慨,从而充实了作品丰厚的内在蕴含力,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正是由于有了上述一系列感情的铺垫,故而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慨叹便有了厚实的基础与前提,诗篇正文末段的“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人们读来也便更觉悲慨而泫然了。

  最后部分的“乱辞”,可以说是诗人情感达到高潮的表露。在前面历述现状、原因、心情等以后,诗人至此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它是全诗内容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诗人心声的集中倾诉。毫无疑问,在诗人看来,悲哀是悲哀,理想是理想,决不能因为自己行将死去而悲痛至放弃毕生追求的理想,唯有以己身之一死而殉崇高理想,才是最完美、最圆满的结局,人虽会死去,而理想却永远不会消亡。故而诗人最后唱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此篇在语言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似有别于《九章》其他篇(《橘颂》除外):全诗句子大都不长,显得简短有力,读上去颇有急促感。从首句“滔滔孟夏兮”到篇终“乱辞”,几乎大多是四言句(加“兮”字为五言),——这显然是诗人的精心设计。

  作为临终前的绝命词,诗篇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诗人的实际心境,或换言之,正因为面临自我选择的死亡,才会有气促情迫之感,而运用短促句,正是这种真切心境的实剖,既反映了此时此刻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态,也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从而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匠心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31-8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宛丘

: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你舞姿回旋荡漾,舞动在宛丘之上。我倾心恋慕你啊,却不敢存有奢望。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敲得鼓儿咚咚响,舞动宛丘平地上。无论寒冬与炎夏,洁白鹭羽手中扬。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敲得瓦缶当当响,舞动宛丘大道上。无论寒冬与炎夏,鹭羽饰物戴头上。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66-268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2-264

子之汤(dàng)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子:你,这里指女巫。汤:“荡”之借字。这里是舞动的样子。一说游荡,放荡。洵:确实,实在是。有情:尽情欢乐。望:德望。一说观望;一说望祀;一说仰望。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lù)羽。
坎其:即“坎坎”,描写击鼓声。无:不管,不论。值:持或戴。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

坎其击缶(fǒu),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dào)
缶:瓦制的打击乐曲。鹭翿:用鹭羽制作的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66-268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2-264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此诗三章,首章感情浓烈,开篇两句写诗人为巫女优美奔放的舞姿而陶醉,情随舞起,两个“兮”字,看似寻常,实深具叹美之意,流露出诗人不能自禁的爱恋之情。而巫女径直欢舞,似乎没有察觉那位观赏者心中涌动的情愫,这使诗人惆怅地发出了“洵有情兮,而无望兮”的慨叹,同是两个“兮”字。又可品味出他单相思难成好事而徒唤奈何的幽怨之意。第二、三章全用白描手法,无一句情语,但所描绘的巫舞场景,仍处处可感受到诗人情之所系。在欢腾热闹的鼓声、缶声中,巫女不断地旋舞着,从宛丘山上坡顶舞到山下道口,从寒冬舞到炎夏;空间改变了,时间改变了,她的舞蹈却没有什么改变,仍是那么神采飞扬,仍是那么热烈奔放,仍是那么深具难以抑制的野性之美;而同时——尽管诗中未明言但读者仍能充分想像到——诗人也一直在用满含深情的目光看着她欢舞,一直在心中默默地念叨:我多么爱你,你却不知道!他在对自己的爱情不可能成功有清醒认识的同时,仍然对她恋恋不舍,那份刻骨铭心的情感实在令人慨叹。

  此诗在技法风格上颇有特色。全诗一开始就以“汤”字凸现出的舞之欢快,与“无望”二字凸现出的爱之悲怆,互相映射,互相震激,令人回肠荡气,销魂凝魂。第一章将主要内容概括已尽,是为“头”,是为“断”,而其语势有似弦乐奏出的慢板,是为“曼声”,是为“曲”;第二、三章以“宛丘”二字与上绾连,再加渲染、铺张,是为“脚”,是为“注”,而其语势有似铜管乐奏出的快板,是为“切响”,是为“直”。而人们读此诗时,虽然对诗人所流露的一腔痴情会有深切的感受,但更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恐怕还是那无休无止、洋溢着生命的飞扬跃动感的欢舞。舞者那股不加矫饰、热烈奔放的激情,令处于现代社会高度物质化的机械生活中的读者体会到一种真正的活力。故此诗特定的文化氛围使它有别于一般的《诗经》篇章而具有特殊的兴发感动力量。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62-26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歌·少司命

: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秋天的兰花真茂盛,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只有你最适合为人作主持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郭维森等撰写.《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第771-774页

秋兰兮麋(mí)(wú),罗生兮堂下。
秋兰: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xiōng,qióng),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xí)予。
华:原作“枝”,《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今据改。袭:指香气扑人。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sūn)何㠯(yǐ)兮愁苦?
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㠯:同“以”。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何㠯:因何。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青青:借为“菁菁”,茂盛貌。以下三节为少司命所唱。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谓。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shū)而来兮忽而逝。
儵:同“倏”,迅疾的样子。逝:离去。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与女(rǔ)沐兮咸池,晞(xī)女发兮阳之阿(ē)
女:汝。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在此沐浴。以下二节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晞:晒干。阳之阿: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日所出处。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ǎng)兮浩歌。
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怳: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浩歌:放歌,高歌。孔盖:孔雀毛作的车盖。

孔盖兮翠旍(jīng),登九天兮抚彗星。
旍:同“旌”,翠旍,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抚:持。

(sǒng)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竦: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拥:抱着。幼艾:儿童,即《札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正:主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郭维森等撰写.《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第771-774页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歌·少司命》是屈原所作组曲《九歌》中一首,是《九歌·大司命》的姊妹篇,是楚人祭祀少司命神的乐歌。少司命是掌管儿童生命之神(实际上就是生育之神)。这首诗和《九歌·大司命》都是一方面用人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形象。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

  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对唱。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此一篇的宾主关系与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从情绪的承接来说,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故此篇开头大司命说:“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尔雅翼》云:“兰为国香,人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人无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证类本草》也说芎藭根茎可以入药,治“妇女血闭无子”。所以说,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

  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她愿意满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她同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没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诚和礼敬,心领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而去。她乘着旋风,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对于同这些人又将分离,感到悲伤。这是将人的感情与神相通,体现出女神的多情。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带”同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比起来,带有女性的特征。“夕宿兮帝郊”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札记·月令》孔颖达正义引《郑志》,简狄被以为禖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谓之高禖”。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谁须兮云之际”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

  第五、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

  《九歌·少司命》的形式具有紧凑而铿锵的韵律美。 形式是诗歌的载体,诗歌让人们最直接地感受到的是它的形式,又由于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感很强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所以它自然具有韵律美,“青黄杂揉,文章烂兮”,在诗歌艺术衍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韵律,屈原以其独创的诗歌结构和格律使中国诗歌具有了一幢全新的韵律,具体到《九歌·少司命》,其韵律美主要表现在紧凑和铿锵两个方面。

  《九歌·少司命》韵律的紧凑主要表现在结构上,全诗一气呵成,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迟滞。全诗虽然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但每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平滑而自然,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第一部分是代表人间妇女的群巫合唱的迎神曲,第二部分是代表少司命女神的主巫独唱的临坛曲,第三部分是人间妇女向少司命女神询问,第四部分是少司命女神回答人间妇女,第五部分是人间妇女合唱的送神曲,这遣五个部分一环紧扣一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自如地从第一部分流泄到第五部分,街接间不着痕迹,语言流畅富于回味。

  《九歌·少司命》韵律的铿锵主要表现在格律上,其诗句或参差或对仗,起伏有致,动感强烈,“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气韵生勤,情趣盎然。诗句的参差,诗中比比皆是,这正是楚辞对《诗经》继承和发展的精妙之处,它除了保留《诗经》四字句的典型句式外,还将其扩展为五字句和六字句(不包括语气词“兮”),节奏在《诗经》“二二”的基磋上又增加了“三二”和“三三”,仿佛“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使其更具表现力。在《少司命》中,“二二”、“三二”、“三三”节奏的诗句交替使用,“倏而来兮忽而逝”始人以强烈的动感,仿佛踏着音乐的节拍悠然地旋转在舞池中。

  这首诗的韵律较《诗经》也有了更大的起伏和变化,也更加铿锵动人了。同时,语气词“兮”在楚辞句式构成中的连用也是生花妙笔,对此金开诚先生曾作过推想:“以‘兮’为基点,其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少,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悠长而近于歌唱;反之,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多,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短促而近放吟颂”这就形成了楚辞可歌可吟、如泣如诉的独特艺术效果。诗句的对仗,以“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最为典型,它们情文并茂,能充分引起人们的共鸣。

  就形式而言,这些诗句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持歌的格律,它俩都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育做成对偶的语句,这种工整的对仗和其前南方诗歌的发展的轨迹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楚辞名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04:第62-64页2、 刘谦功. 《九歌·少司命》的美学价值[J]. 中国楚辞学,2004,02:240-25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