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五十一

:

八十随形好,相有三十二。四谛及三乘,同一无生智。

名为一合相,非是人同类。凡夫共佛同,一体无有异。

若论心与境,悬隔不相似。凡夫惟妄想,攀缘遍天地。

常怀三毒心,损他将自利。佛心常慈悲,善恶无有二。

蠢动诸众生,心同一子地。六识空无生,六尘将布施。

意根成妙觉,七识平等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1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崇义里滞雨

: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落莫:落魄潦倒。

壮年抱羁(jī)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mò)败草,雨沫飘寒沟。
秣:饲养。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chóu)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湿景:雨影。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忧眠枕剑匣(xiá),客帐梦封侯。
客帐:他乡的住处。这里指崇义里。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献钱尚父

: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富贵袭人而来人也没有办法,一个人奋发,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横扫两折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之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入了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掌握这东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谁还羡慕旧时的万户侯呢。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xiāng)凤翥(zhù)势难收。
贵逼人来:富贵逼人而来,即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龙骧凤翥:也作凤翥龙骧,形容发奋有为。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十四州:当时吴越王钱镠安居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鼓角:战鼓和号角声。揭天:指声音高入天际。嘉气:即瑞气。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金天:黄色的天,古时以为祥瑞。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常用来泛指高爵显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植灵寿木

: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江水映我白发影,郊游宜人自多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笑问长老希奇杖,答我灵寿是其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遭逢不幸人易老,而立之年不经营。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今生不望王赐杖,自栽灵寿木一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花园药圃竞奇秀,分房篱外展落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韧枝柔条忽倒立,凸突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抚摩灵寿人忘疲,赏玩渐觉脚步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如此足胜齿杖赐,哪用剪伐助步行。

白华鉴(jiàn)寒水,怡我适野情。
白华:头发花白。鉴:照。怡:和悦,愉快。形容词使动用法。怡我:使我愉快。适:到……去。适野:到郊外去。情:心情。

前趋(qū)问长老,重野欣嘉名。
趋:快走。前趋:向前赶上。重:又,再。野:回答。嘉名:美名,指灵寿木名。

(jiǎn)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蹇连:这里指流放永州。方刚谢经营:言体力正当强健,可以到处规划创业。谢:辞,不能。柳宗元说反用《诗经》之意。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齿杖:王授高年者的行杖。敢期:怎敢期望。聊且:始且。移:移植。孤茎:指一棵灵寿。

丛萼(è)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丛萼:萼花萼指柳宗元所种园圃。竞秀:争逐,表现最为茂盛。分房:犹言偏房,指柳宗元住所的偏房。舒英:舒展开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柔条:灵寿木枝细长,故为柔条。乍:偶然看见。反植:倒立,指灵寿木柔软的枝条,有时从上往下直立。劲节:指灵寿木枝条上凸出的强劲的枝节。常:时常,通常。对生:相对而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循:通“揗”,抚摩。玩:赏玩。稍:渐渐。步武:指步履,步伐。

安能事翦(jiǎn)伐,持用资徒行。
翦:翦同“剪”:剪断。伐:砍伐。资:帮助。徒行:步行。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
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菅。
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
丛萼中竞秀,分房处舒英。
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
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水土不服,或因江南湿气太重,患有“重膇”之疾。“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种仙灵毗》),看来有时脚肿得利害,为了能帮助行走,他的确使用过一条拐杖。

  “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讲的是寻得灵寿木的过程。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因政治上遭迫害和永州恶劣的生存环境,三十多岁的人迅速衰老,对于过早的生出白发,诗人是很伤心的。《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树》云:“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树对衰翁。”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启用的希望已成为渺茫的梦,而永州山水和永州人对诗人的关怀和慰藉,使诗人渐次忘却了悲哀。而以一老翁自居,认真地做起了永州人来。

  这一天,诗人又到郊外游历,倒映在明镜般的潇水里满头的花发。不仅没有让诗人伤悲,反而有了几份惬意。抬头望去,前方正有一长者,正扶杖慢行。那手中的一条拐杖,引起了诗人的兴趣,既然自己也是一白头老翁,拥有一条支节强劲的拐杖,也是再好不过的了。诗人加快步伐,追上长老。而后一番热情的对话,其详情今天无法得知,但从诗人行云流水般的诗句中,读者仍可感受到亲切友好的气氛。当然,最让诗人感兴趣的长老的拐杖,竟是由久闻大名的灵寿木制成的。

  “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讲的是种植灵寿木的原因。

  前两句,当倒过来读,诗人对自己正当年富力强,而不得拖展自己抱负、才华的处境,已没有了流放之初的激愤与哀伤。也明白自己过早衰老的原因,在于面对的艰难困厄的现实。“敢期齿杖赐?”表明了诗人对这一现实的清醒理解,虽然为此诗人付出了青春年华的代价。“聊且移孤茎”,在长老的指点下,诗人寻得灵寿木并挖得一枝,移栽至自己的住宅旁。这一举动,是诗人对统治者的彻底失望,也标明诗人在永期间,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汪森《韩柳诗选》曰:“‘丛萼’四句,写物极能刻画。”“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写所植灵寿木成活、生长、开花的情景。从“竞秀”和“舒英”看,该灵寿木在诗人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的确令人欣慰。也可得知,诗人为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灵寿木枝条细而韧,故有枝条时从树上倒垂向下,突兀强劲的枝节,又常相对而生。好一幅灵寿木的生态图,其外柔内刚的形态,简直能呼之欲出。难怪汪森大加赞叹。

  然而接下来四句汪似乎理解错了。他说:“‘循玩’四句,写扶杖意亦极醒露。“看来,汪森以为诗人砍下了一枝灵寿木做成了手杖,来帮助诗人行走。

  读者不妨将最后两句,一气读下,“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安”作疑问副词,和“能”一道修饰动词“事”,当译为“哪能干砍伐的事,将它用来帮助自己行走。”看来诗人是不忍心对灵寿木加以翦伐的。

  往前两句,“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循玩”,作抚摩赏玩。那么诗人抚摩玩赏的是灵寿木,还是用灵寿木做成的拐杖。足,作“足以”解,联系上文诗人对灵寿木的描写,再联系下文“安能事翦伐”,可知“循玩”的对象,应为蓬勃生长的灵寿木,而非用灵寿木制成的拐杖。“稍觉”,不应理解为“稍微觉得”,而应为“渐渐觉得”,自己走路的步伐也轻松了。

  还剩下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便是:诗人种植了灵寿木之后,为什么又不用它来作拐杖呢?

  《植灵寿木》一诗中,有两点值得读者注意。一是种植灵寿木时,柳公被贬永州多年。被贬初期的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那种悲天悯人伤感,都已被岁月磨蚀。永州的山水,永州的人民已经和诗人的血肉融为一体。正是“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的心境,才奠定了创作享誉千古的“永州八记”思想基础和感情基调。二是对统治者诗人已不再寄有什么希望。对现实则有更多理性的认识。“敢期齿杖赐?”正是诗人这种认识的反映。所以植灵寿木的目的。不再于获得一条拐杖,而是对“之所以赐老者之杖”的一种冷峻的抗议,甚至是一种大胆的讽刺。“聊且移孤茎”,活画出诗人植灵寿木的目的。

  明白了这两点,再读诗人对蓬勃生长的灵寿木的细致刻画,在读者眼前出现的,就不仅是一棵灵寿,而更多地能感受到诗人的灵魂。读者才能深切地体会“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的深刻内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嘉州凌云寺作

: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朱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出:高出。

搏壁跻(jī)半空,喜得登上头。
搏:攀缘。跻:登。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jiǒng)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chóu)
迥: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qiū)
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片雨:阵雨。当:临。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sōu)飕。
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飕飕:阴冷貌。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寥落:稀疏。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一官讵(jù)足道,欲去令人愁。
讵:岂。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作此诗时,诗人已届暮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壮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风依稀可见。

  开头两句,“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仍保留盛年时的风格。写凌云寺高耸之貌,借飞鸟青峰映衬,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壮丽。飞鸟与青峰,从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凌云寺却高出飞鸟,跃出青峰。起笔遒劲,形象传神。把寺上红楼比喻为戴帽,凌云寺俨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伟,现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临,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诗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畅,这在此时的一些诗作中屡有反映。这首诗中说“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结,正概括了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

  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柳州峒氓

: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服当纹身峒人。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jùn)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

青箬裹盐归峒(dòng)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趁虚:即“趁墟”。赶集。

鹅毛御腊缝山罽(jì),鸡骨占年拜水神。
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公庭:公堂,法庭。 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此诗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这两句是用倒置法,说峒氓们赶集买盐往返甚是辛苦。第五句“鹅毛御腊缝山罽”,写峒氓御寒之物,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庄子·逍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作者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对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地方官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这样,他在柳州刺史任上,施政能够从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为他们兴利除弊,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好事,如减轻赋税,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特别是想方设法赎回许多被典质的贫苦人民的子女,使他们从奴隶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因此作者任柳州刺史虽仅四年便病逝了,却一直深为柳州人民感激和怀念不已。至今柳州还有纪念他的“柳侯祠”。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24-5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