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中霁后晚望

:
河边霁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
浊水茫茫有何意,日斜还向古蒲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214篇诗文

猜你喜欢

夷门歌

: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编著.王维诗集:济南出版社,2007.04:5-6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雄雌:即胜负。纷纷:纷乱。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魏王:指魏安釐王。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公子为嬴(yíng)停驷(sì)马,执辔(pèi)愈恭意愈下。
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嬴: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子。执辔: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亥为屠肆(sì)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屠肆: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鼓刀:操刀。鼓:挥舞。抱关者:守门小吏。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

向风刎(wěn)(jǐng)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编著.王维诗集:济南出版社,2007.04:5-6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题材的因袭,包括不同文学形式对同一题材的移植、改编,都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王维《桃源行》固然是成功的一例,而他的《夷门歌》同样也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从《魏公子列传》到《夷门歌》,有一重要更动: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从艺术手法上看,将史传以二千余字篇幅记载的故事改写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特别是剪裁提炼上“缩龙成寸”的特殊本领,令人叹绝。

  诗共十二句,四句一换韵,按韵自成段落。

  一至四句交待故事的背景。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大势,后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以“何纷纷”三字道出天下大乱的局面,以“益围邯郸怠”退出情况的紧急,以“不救”二字表现出形势的严峻。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四句交代故事背景。细分,则前两句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后两句写“窃符救赵”的缘起。粗线钩勒,笔力雄健,“叙得峻洁”(姚鼐)。“何纷纷”三字将攻城杀将、天下大乱的局面形象地表出。传云:“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赵都)”,诗只言“围邯郸”,然而“益急”二字传达出一种紧迫气氛,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来。于是,与“魏王不救平原君”的轻描淡写,对照之下,又表现出一种无援的绝望感。

  五至八句,写信陵君礼遇侯生。连用两个“愈”字,一是写出侯生的有意傲慢,二是写出魏公子的礼贤。“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两句,巧用原文,点化为对仗句。

  赵魏唇齿相依,平原君(赵国贤公子)又是信陵君的姊夫。无论就公义私情而言,“不救”都说不过去。无奈魏王惧虎狼之强秦,不敢发兵。但诗笔到此忽然顿断,另开一线,写信陵君礼贤下士,并引入主角侯生。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信陵君之礼遇侯嬴,事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故这里是倒插一笔。其作用是,暂时中止前面叙述,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办法形成跳跃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绘声绘色的描写。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侯生不让并非礼地要求枉道会客等等,一概略去。单挑面对侯生的傲慢“公子执辔愈恭”的细节作突出刻画。又巧妙运用“愈恭”“愈下”两个“愈”字,显示一个时间进程(事件发展过程)。略去的情节,借助于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便有语短事长的效果。两句叙事极略,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不避繁复,又出人意外地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都是史传中人物原话。“点化二豪之语,对仗天成,已征墨妙”(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而唱名的方式,使人物情态跃然纸上,颇富戏剧性。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白石道人所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贵在匠心独运。

  九至十二句专写侯生,与首段呼应。以“献奇谋”,即策划窃符救赵及夺晋鄙军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末两句写得慷慨豪迈,感人颇深。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最后一段专写侯生,既紧承前段又遥接篇首,回到救赵事上来。“献奇谋”,指侯嬴为公子策划窃符及赚晋鄙军一事,这是救赵的关键之举。“意气”句则指侯嬴于公子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事。其自刎的动机,是因既得信陵君知遇,又已申燕刀一割之用,平生意愿已足,生命已属多余,故作者着力表现这一点。末二句议论更作波澜,说明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慷慨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故历来为人传诵。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自然入妙。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高峰。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外戛然而止。这首诗采取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忽然结束,却有“慷慨不可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相宜。

  此诗写战国时隐者义士侯嬴献策救赵,慷慨捐驱的壮烈行为,热烈歌颂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也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政治风度。

  此诗把一个有头有尾的史传故事,择取三个重要情节来表现,组接巧妙、语言精炼、人物形象鲜明,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出现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27-28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1-14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中山孺子妾歌

: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见,亦是当时绝世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延年妹: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深井:庭中天井。上春:指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xiū)网尘。
团扇: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作了一首《团扇歌》,以表达自己失宠后的心情。

戚姬髡(kūn)发入舂(chōnɡ)市,万古共悲辛。
戚姬髡剪入舂市:汉高祖刘邦时,戚夫人得宠,高祖驾崩以后,吕后成为皇太后,用残酷的手段整治戚夫人,挖去她的双眼,放入脏臭的猪圈中。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中山孺子妾》,乐府旧题,属于乐府《杂歌谣辞》。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失意之人的苦闷与心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感镜

: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美人与我分别时,赠我的铜镜一直被我收藏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自从你离开后,镜中再无如花娇颜,就像秋水中不见临水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许多年不曾打开匣子,因被氧化而变红的铜镜上已满是尘埃。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今日取出铜镜拂去尘埃,镜中照出我的憔悴面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照完之后,又拿着这把背面刻有双盘龙雕饰的铜镜再次叹息惆怅。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xiá)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经年:经过很多年。

今朝一拂(fú)拭,自照憔悴容。
拂拭:掸掉或擦掉。

照罢重(chóng)惆怅,背有双盘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晚书山家

: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

柴门寂寂黍(shǔ)饭馨(xīn),山家烟火春雨晴。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庭花蒙蒙水泠(líng)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9-860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这首诗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3-13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3-8142、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8-220

(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辞:告别。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还:归;返回。

两岸猿(yuán)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3-8142、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8-22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6-337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72-2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