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

: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67 .2、 陈永正 等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7-189 .

冀马燕犀(xī)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niǎn)何由过马嵬(wéi)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未卜:一作“未决”。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67 .2、 陈永正 等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7-189 .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第一首,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第二首,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84-118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注释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传:一作“鸣”。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67 .2、 陈永正 等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7-18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第一首,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李商隐毕竟是个重于“情”的男子,尽管他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但当他面对两个生死分离的情侣的时候,尽管知道他们误国误民,心中却又油然而生了那恻隐之心。

  第二首,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84-118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7-189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84-118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5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江边的枫叶刚刚经历过风霜火红似火,小岛边上的菊花也已经逐渐变得枯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乘着小舟泛湖,直到太阳下山还没有尽兴,在这湘江、洞庭湖上我们忘却忧愁饮酒作诗,更显得情意悠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zhǔ)边菊花亦已黄。
渚:水中陆地,即小岛。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五湖:此处指洞庭湖。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这首诗写诗人继续歌咏洞庭湖,写诗友们饶有兴趣地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前两句“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俊逸清畅的情调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

  后两句“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说他们游兴正浓,虽然都觉得抑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诗中表明,感受秋风之凉爽和秋叶之静美,忘却无尽烦恼和满怀忧愁,在湖光山色之间与旧友畅游,这才是珍惜现在、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谓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评论相当中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正是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2、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哥舒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征妇怨

: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屠杀边地将领。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万里之外白骨无人收,所以家家只能都在城下招魂安葬他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征妇曾经设想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即使贫贱却舒心。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如今丈夫死在战场上,今后谁才是她的依靠?肚子里的遗孤生下来怎样哺育?虽然还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蜡烛那样暗淡无光,生活毫无希望。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mò)辽水上。
没:覆没、被消灭。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zàng)
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妇人依倚(yǐ)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依倚:依赖、依靠。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zhòu)烛。
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暗淡无光,没用处。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在古典诗词中,良人从军、征妇哀怨是一大习见题材。张籍《征妇怨》却翻出新意,以其摧心呕血、深至沉痛而卓然不群,享誉后世。此诗虽是小诗,但谋篇布局转折多变。由群哭场面转至独哀镜头,以大衬小。又以向往转至现实,以乐衬哀。大小相形、哀乐相辅、正衬反衬、盘旋作势。结构之针线绵密、起伏曲折,对哀情的表达起了烘托渲染作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天上的帝王居所,海色常常映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周围的山峰如被围捕的群鹿,奔跑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城边的江水分九道而来,又仿佛远上云端离去。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时世在变迁,皇运有衰减,虎踞龙盘之势渐渐颓萎。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我趁秋气高爽时登高望远,把古楚越大地包揽胸前。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你是我们李家宗室的佼佼者,仙风道骨如仙鹤神鸾。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青天布满群星,悟道之人才能心有明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依照无为之道,起居与万物不损坏。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窗开云出入,蔷薇香自来,石上野蕨任死生。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你有谢安的风范,你有白足和尚昙始的气质。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我在这里住了几夜,全然把干谒之事忘到九霄云外。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与你一起谈佛经,听你演讲佛学精华,就感觉白鹤在雪海飞翔,一派空灵。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时时可以感觉到天香满鼻,全心寂静,与万事隔缘。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如此佳景不可多得,转眼就要分别,春风都伤心流泪。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我来题它一首诗,把它刻在摩崖上,相信千年也不会磨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胡人吹笛戍(shù)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海:一作“明”。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犹询问。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凡几:共计多少。从风:随风。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0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4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3-39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