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
短发犹思沐,修途颇梦归。
不惭为吏拙,但恨读书非。
陇上健儿戍,渔阳突骑围。
谁能图战阵,枉是著朝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86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淮民谣

: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器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器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zhài)。
要问他们买这些干什么?是为了组建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经过我的家,盛气凌人,态度粗暴。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两个穿着青衣的公差,在黑夜里还忙着来拉人,大呼小叫。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呼叫声没落,就催着杀鸡宰猪。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供应稍不如意,马上就被鞭打侮辱。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做了乡兵被东驱西赶,没时间种田,田园都已荒芜。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家中拿不出钱买刀剑,只好当尽妻子的衣服。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去年江南受了灾荒,逃荒到了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在江北没法活命,回江南也没有生路。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父母生下了我,教我种田养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从来不知道官府的规矩,怎能够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拿着枪不知道怎样刺,拿起弓射不准目标。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拉我来当兵干什么,只是白白劳民,毫无益处。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逃到了东边又逃往西边,忍受着寒冷又忍受着饥饿。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说天高地广?我居然没块地方安身立足!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淮南自从经过战乱,人民回归家园,安定不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死去的人如麻数也数不清,生存的又有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荒芜的村庄斜阳西照,只见到破败的农家没有几户。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他们没有力量医好战争的创伤,对这番扰害又怎能承受?

力不给:力量不够。
将奈此扰何:奈何,对付。此处意谓人民如何对付得了这种扰害。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宋诗大辞典.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页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东府购买了船只,西府购买了器械。
东府、西府:泛指掌管地方武装的官府。

问侬欲何为,团器山水寨(zhài)。
问侬:犹言借问。何为:干什么,做什么。团器:组织。山水寨:即乡兵。宋兵制,官军之外有乡兵,选自百姓或自己应募,就地组织起来,作为防守部队。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寨长:指乡兵首领。意气:精神;神色。雄粗:雄豪、粗野。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承局:公差。勾呼:点名传唤。

勾呼且未已,椎(zhuī)剥到鸡豕。
椎剥:谓残酷搜刮。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chī)(chuí)
供应:伺候,听候使唤。不如:不如意。笞箠:用鞭杖或竹板打。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浑家:妻子。也可作全家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趁熟:到未遭灾荒的地方去乞讨谋生。黄震《日抄》:“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gēng)桑。
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戎行:当兵打仗。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不解:不知道。

团器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谁谓”句: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安集:安定、聚集。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抚摩:抚慰、体惜。

力不给:力量不够。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宋诗大辞典.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页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这首诗的起首两句,描写的是当时情景。第三句是一问,第四句是一答,将诗的主题表现出来。宋代兵制,官军之外,尚有乡兵。诗中所说的山水寨,即当时淮南的一种地方武装。这种组织,对于抗击金兵,起过一些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许多骚扰危害,此诗所揭露的就是这种弊病。

  自“寨长过我庐”起,直至下面“一身无所依”,全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的自述,具体描写了所受之苦。“寨长过我庐”一下八句,写抽丁时寨长粗暴傲慢,公差吆喝呼唤,乡人忙着杀鸡宰猪,如果供应稍有不合意之处,便会立即遭到一阵鞭打。这种敲诈勒索的情景,在古诗中常可看到。但即使这样,当地的人们还是难逃被征入伍的命运。“驱东复驱西”一下四句,写抽丁后之苦楚:既已应征,就是兵,而非农了,故整年被东驱西赶,疲于戎事,把农事全荒废了。但这兵又是乡兵,只有义务,没有薪饷,甚至连买刀剑之钱,也要自己承担。一个农民,不耕作,肯定没钱。为了买刀置剑,甚至于把妻子的衣服当光,由此更见山水寨扰民之烈。这种典衣卖地的情景,在古诗中也常可看到,此诗可注意的是尤袤揭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官府不许人民务农,驱使他们从事戎行;另一方面官府又不承担任何责任,连军备开支也要他们自己承担——好比“既要马跑,又不供草”。组织山水寨,原是为了抗金保民,现反驱民于死地,那又要它就没什么用了。尤袤把这个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也就揭露了当时一批官吏豪强,借建寨抗金为名,行夺民肥私之实的真相。这个矛盾在当时是没法解决的,百姓既在淮南无法为生,那又为何不远走高飞,而坐以待毙呢?“去年江南荒”一下四句,就对此作了回答,将诗意拓宽,由“团结山水寨”的扰民,进而言整个社会的不安。诗中所描写的这个淮民原居江南,因逃荒来到江北。江北以兵乱不能安生,江南因灾荒同样没有活路。这天灾人祸齐之,百姓流离、无家可归的情景,跃然纸上。

  “父母生我时”一下八句,言当地百姓本是农家子弟,只习耕田种桑,连官府规矩都不懂,是不能当兵打仗的。把这样的人召集起来,不加训练,连武器都不会使,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十分明显的事实,那些官吏、寨长也是看到的,明白的。事实上即使他们看到,也无动于衷,因为对不少人来说,组织山水寨,一方面是欺蒙上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趁机勒索,至于这支队伍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原非其所考虑之事。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建立这种山水寨徒劳百姓、无补于事的实质。“流离重流离”一下四句,和上面“驱东复驱西”以下八句呼应。想那唐代孟郊一生潦倒,难免冻馁,也尝作诗:“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别崔纯亮》)可如今这淮民惨苦之状,更甚于孟郊,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茫茫天地,竟无容身之所。残酷的现实,终于迫使诗中这个淮民发出了这样的愤激之言:“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结尾紧接上面官吏之言,针对当时形式,围绕诗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自“淮南丧乱后”以下,为作者戒辞,言淮南已经丧乱,安定未久,人口稀少,村落荒凉,用具体的描述,道出了“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这样的慨叹。对此,官府原应加以安抚、救济才是。但如今官府无力救济,反加以扰民,百姓是受不了的。在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民不堪其扰了!即“抚摩力不给,将奈此扰何!”尤袤此诗为民请命,也在结句中明白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51-105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离果州作

: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在鹁鸠乌的啼叫声中,雨水降落,草木青葱;燕子的新巢,都是落花和着泥土筑成。春光就好似美人一样。在分开的时候,明明心里缱绻不舍,但还是匆匆分开。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只知道真情是容易表达的,哪里知道分别的离情别绪,难以真切地表达。水流去、云散后,他们也将分别而各自东西了。离别时,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像是在诉说着无边的愁绪。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婉约词》:凤凰出版社,2012.12:第179页

(jiū)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juàn)眷,分袂(mèi)却匆匆。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鸠雨:相传鹁鸠鸟每逢阴天就会将配偶赶走,等到天睛就又将其呼唤回来。因此民间有俗语说道:“天将雨,鸠逐妇。”论心:谈心,倾心交谈。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分袂:离别,分手。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láng)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只道:相当于“只知”。那知:即“哪知”,哪里晓得。工:细致,精巧。半廊:一半回廊。柳桥风:指旅途中的和风。

参考资料:

1、 温庭筠.《婉约词》:凤凰出版社,2012.12:第179页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此词开头“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两句组成对偶,意象结集丰富,颜色对照鲜明,基调自然,对仗工整,是上片词形象浓缩的焦点。“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把春光说成与美人一样,在相聚的时候,彼此间无限眷恋,但说到分手就这样依依不舍地分手了。这个比喻恰当,深挚地体现出词人恋春又惜春的真挚感情。“空眷眷”的“空”,是惜别时追叹之语,正是在“分袂却匆匆”的时刻感觉前些时的“眷眷”已如梦幻成空。这三句写景抒情,化浓密为清疏;疏而不薄,因有开头二句为基础,从而能够取得浓淡相济的效果。

  “只道真情易写”从惜别的常情着想,早已是预料中的“那知怨句难工”,从内心发出的感叹是实践后的体验。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词人相信这个道理,但其结果不是这样,意思递进一层极言惜别之情的难以表达。“水流云散各西东”说明春光难以挽留,兼写客中与果州告别,词人与果州的朋友告别,天时人事融合在一起了。“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前句写离开果州前的夜色之美,后句写离开后旅途中的昼景之美。明月照着半个花院,旅途中和风轻轻吹着。词人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虽不言情,却可见轻快之情,浓清丽又似含蓄有加。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1-137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亭怨慢·渐吹尽

: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渐渐吹尽了,枝梢上淡香的柳絮,到处人家,柳树浓密的绿荫将门户遮蔽。船儿顺着弯曲回绕的河浦渐渐远去,暮色里云帆凌乱,匆忙往返,究竟奔向哪里?看人间离别多矣,谁能比长亭的柳树悄然冷寂?柳树若是有情时,定不会长得如此青翠碧绿。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落日昏暮,高耸的城郭已望不见,只见乱岩层叠的群山无数。我难忘临别的叮嘱:“韦郎这一去呀,怎能忘记你交付给我的玉环信物。”“最要紧是记住早早归来,我怕红萼孤独无人为我作主。”即使有并州制造的锋快剪刀也枉然,亦难以剪断万缕离愁别苦。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9-1751页

渐吹尽,枝头香絮(xù),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yíng)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亮度的柳树。树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è)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韦郎:《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红萼:红花,女子自指。并刀: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9-1751页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长亭怨慢》,词调名,姜夔创制,旁注工尺谱。此词虽非单纯的咏柳词,但以柳枝头的“香絮”起兴,经柳丝般的“离愁行缕”收尾,词人身心沉潜其中,早已物我莫辨,主客难分。杨柳,无论柔条还是纤叶,无论绿荫还是飞絮,它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此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前六句写别时别地,就时而言,正是“渐吹尽”时节,柳絮代表着无情流逝的时光,就地而言,绿荫深深,遮掩着门户,作为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柳树凸现了框人词这一艺术世界中的人,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

  面对“青青如此”的长亭树,作者又一次隐入了困境,“望高城不见”的主人公显然已被深深的孤独感所包围,他希望树亦有情,可这只是空幻人生的一个空幻的要求,“怎忘得”一句,“第一是”二句都是无力的呼唤,最后,连并刀也是“空”有,末句展示给读者的只是“离别之神”——柳树那森然的面孔。

  上阕是咏柳。开头说,春已深,柳絮吹尽,柳阴浓绿 。这正是合肥巷陌情况。“远浦”二句点出行人乘船离去 。“阅人”数句又回到说柳。长亭(古人送别之地)边,离人黯然销魂,而柳则无动于衷,依然“青青如此” 。暗用李长吉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这半阕词用笔不即不离,写合肥,写离去,写惜别,而表面上却都是以柳贯串,借做衬托。

  下半阕是写自己与情侣离别后的恋慕之情 。“日暮”三句写离开合肥后依恋不舍。唐欧阳詹在太原与一妓女相恋,别时有“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之句。“望高城不见”即用此事,正切合思念情侣之意。“韦郎”二句用唐韦皋事。韦皋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这两句是说,当临别时,自己向情侣表示,不会象韦皋那样“忘得玉环分付”,自己必将重来的。下边“第一”两句是情侣叮嘱之辞。她还是不放心,要姜夔早早归来 ,否则“怕红萼无人为主”。因为歌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其情甚笃,其辞甚哀 。“算空有”二句以离愁难剪作结。这半阕词写自己惜别之情,情侣属望之意,凄怆缠绵。

  姜夔少时学诗取法黄庭坚,后来弃去,自成一家,但是他将江西诗派作诗之艺术手法运用于词中生新瘦硬,自成一家。男女相悦,伤离怨别,本是唐宋词中常见的内容,但是姜夔所作的情词则与众不同。他屏除秾丽,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而借物寄兴(如梅、柳),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它不同于温、韦,不同于晏、欧,也不同于小山、淮海,这是极值得玩味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49-175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yíng)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白道:洁白的小道。

小院回廊(láng)春寂(jì)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许多词作于这个时期,内容大多为描绘江南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之作。这类词为数不少,有《清平乐》 、 《浣溪沙》 、 《生查子》和《千秋岁引·秋景》等。这类词多作于元丰年间,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jìn)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朱桥:栏杆朱红的桥。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溶溶:指水盛貌。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碧:即绿色。

当路游丝萦(yíng)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萦:即萦绕,留住之意。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归:指离开。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乐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参考资料:

1、 张鸣林主编.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2、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8页3、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4、 王值西选编.《经典宋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第31页5、 徐培均 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