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门前洒扫,看不到车轮马蹄的痕迹;从官署回来,自己要亲手把门关闭。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大锅里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枣树花嫩又稀。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百无聊赖,赏玩悬挂在墙上的如意;竹帘前闲坐,看取方巾牵动着乡思。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像黄耳犬送书,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怀念病中之妻,我后悔旅居来京师。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遥想家中,茶叶被封藏在那瓦罐里;竹根酒杯被锁起,无人再把酒来吃。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不知道啊,在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谁人在举桨摇荡那彩云倒映的小溪?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6-19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长枪:长鎗,即长铛,有脚有耳的平底锅。江米:糯米。

向壁(bì)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如意:二尺长的铁器,古人用以指画方向和防身。角巾:四方形有棱角的冠巾。私居时戴用。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犬书:谓家书。鹤病:喻妻病。游秦:宦游于长安。

土甑(zèng)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甑:瓦罐。竹根:用竹根制成的酒杯。

不知船上月,谁棹(zhào)满溪云?
棹: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6-19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李贺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表达了壮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山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鹤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此诗的前半首,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扫断”、“雅回”两句,叙述官职卑微,门庭冷落;“长枪”、“小树”两句,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花外,室无珍玩。这四句,全无半点寒酸气却道尽窘迫。即是小官,又全无半点迎逢心思,自是门可罗雀;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关门,没有仆人书童;特意说出煮的是江米,或许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至于小树枣花,那不过是平凡窄小的院落里一棵普通的树罢了。如此这般,一个异地为官生活勉强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向壁”、“当帘”两句,写闲对如意、角巾,言外寄托“归欤”之意。

  诗的后半首,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可见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月夜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用反诘句收结,意想飞驰,巧妙表现出“忆”的风韵,“末二尤得忆家神理”(《协律钩玄》卷一引董伯音语)。

  李贺很少用律体写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却用五言长律写成,诗韵用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洒扫,看不到车轮马蹄的痕迹;从官署回来,自己要亲手把门关闭。
大锅里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枣树花嫩又稀。
无聊赖,赏玩悬挂在墙上的如意;竹帘前闲坐,看取方巾牵动着乡思。
像黄耳犬送书,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怀念病中之妻,我后悔旅居来京师。
遥想家中,茶叶被封藏在那瓦罐里;竹根酒杯被锁起,无人再把酒来吃。
不知道啊,在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谁人在举桨摇荡那彩云倒映的小溪?

注释
奉礼:即奉礼郎,太常寺属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昌谷:李贺家乡,在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
长枪:长鎗,即长铛,有脚有耳的平底锅。江米:糯米。
如意:二尺长的铁器,古人用以指画方向和防身。
角巾:四方形有棱角的冠巾。私居时戴用。
犬书:谓家书。晋代陆机仕于洛阳,久无家信,乃系书犬颈,命其送至家乡,取得回信,驰还洛阳。事见《艺文类聚》九四任昉《述异记》。
鹤病:喻妻病。乐府《艳歌何尝行》古辞:“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游秦:宦游于长安。
甑(zèng):瓦罐。
竹根:用竹根制成的酒杯。
棹(zhào):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6-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李贺虽瘦弱多病,但为人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但一直不得重用。于是在元和四年(809年)被任命为朝廷奉礼郎之后不久,李贺因怀念家山昌谷时写下《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李贺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表达了壮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山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鹤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此诗的前半首,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扫断”、“雅回”两句,叙述官职卑微,门庭冷落;“长枪”、“小树”两句,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花外,室无珍玩。这四句,全无半点寒酸气却道尽窘迫。即是小官,又全无半点迎逢心思,自是门可罗雀;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关门,没有仆人书童;特意说出煮的是江米,或许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至于小树枣花,那不过是平凡窄小的院落里一棵普通的树罢了。如此这般,一个异地为官生活勉强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向壁”、“当帘”两句,写闲对如意、角巾,言外寄托“归欤”之意。

  诗的后半首,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可见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月夜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用反诘句收结,意想飞驰,巧妙表现出“忆”的风韵,“末二尤得忆家神理”(《协律钩玄》卷一引董伯音语)。

  李贺很少用律体写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却用五言长律写成,诗韵用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06篇诗文

猜你喜欢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79—80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0-41页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bìn)云欲度香腮(sāi)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rú),双双金鹧(zhè)(gū)
罗襦:丝绸短袄。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79—80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0-41页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40-41页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1773、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44、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0-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柳絮

: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bìn)毛生。
缘:因为。渠:渠道,道路。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描写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缘渠偏似雪”句则是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上人你乃是我们宗族的骄傲,你聪慧有余,能翻译印度佛家经典,你的书法深得张旭的精髓。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远远飞去的仙鹤没有伴侣可追逐,孤单的白云漂浮于浩渺的太空之中,你单身远离家乡已经很久。你写起狂草来眼里全然没有了时空宇宙,醉后舞墨更能展现世界万象的真谛。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你离开家乡,四海云游,时间太久;你如今在这腊月之初回乡探望,亲人该是多么高兴。你的故园池塘中满是残雪,柳条稀疏,烟雨迷蒙。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你祝寿敬酒,熬汤侍药,晨餐素食,精心侍奉父母。我远在千里之外,也知道你在家除了诵经之外,还健笔如飞,赋诗闲居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7-228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yú)。能翻梵(fàn)王字,妙尽伯英书。
释子:僧人、和尚,此指怀素。翻:翻译。梵王字:指佛经。伯英:即张旭,其字伯英,是早于怀素的大书法家。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前侣:前面的伴侣。太虚:即太空。世界:佛家语,指宇宙。真如:佛家语,指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

飞锡(xī)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jì)烟疏。
飞锡:佛家语,和尚游方称为飞锡。宁亲:使父母安宁。此为奉养父母。腊初:腊月初旬。霁烟:雨后的烟气。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chán)诵外,健笔赋闲居。
寿酒:寿延之酒。荐:献,进。禅诵:念经。健笔:勤奋地练笔。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7-228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俗话说“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家里有一人出家,冥冥中上下几代,周围几族都要沾光,当然是“吾家宝”了。作为怀素大师而言,从小就是“神清慧有余”的。

  “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怀素也可能懂印度梵文。中国的草书,始于张芝,而怀素集其大成。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出家人如野鹤闲云,如怀素大师,至少在草书上是“无前侣”的。而其下笔,也如“孤云寄太虚”。没有如此的境界,也谈不上相应的艺术成就。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唐代草书,以张旭、怀素并称于世,张旭号称“癫”,一天疯疯癫癫的,而怀素则“狂”,成天疯疯狂狂的。在“癫狂”之中,“世界”也没有多重的分量。这两位草圣都是酒仙,怀素是僧人,悟道有资,如林酒仙、济颠只能是他的后辈。不是上界下凡,哪来如此神笔,可以说是“醉里得真如”了。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飞锡”云游四海,其态若飞。怀素出家之后,多年在外云游,难以归乡。今天是腊月初,因为“省宁”亲长,才得“飞锡”归来。

  “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怀素幼小时在舅舅家嬉戏的水池,被冬天的几场大雪积满。池边的柳树在寒烟里显得稀稀疏疏,冬天柳叶早已落尽,当然“疏”了。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怀素大师这次“宁亲”的目的是为舅舅祝寿,当然也得象征性地“侍奉”一番。中国人讲孝道,“娘亲舅大”,出家人仍然免不了这一套习俗。吃饭时儿孙先品尝,称为“试毒”,为父辈们的健康把关。怀素是酒仙,不忘酒。但鱼是荤,这个戒不能破,当然是“晨餐不荐鱼”。

  “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对于这位出家的外甥,这位当舅舅的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舅甥俩都是名士,又都是知已嘛。怀素是僧人,日常课诵仪规当然不能少。怀素大师的“健笔”,书法艺术也无须介绍了。唐代大师,没有一个的诗文会很差的。怀素大师的诗文也极好,大家所熟悉他书写的“自述帖”,笔文俱健。何况他“赋闲居”笔下所写的寺庙生活及其修行了。

  此诗通篇赞誉之词,却无奉承之嫌,洋溢着浓浓深情。全诗使用了很多佛家用语,十分切合怀素上人身份。意境清新,蕴藉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7-2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每个夜晚,我都处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一直到夜深人静,漏断更残,凝望着那一轮令人伤心的明月,我久久地依凭栏杆,想必你也思念着我,感到了锦被的冷,锦被的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画堂近在咫尺,但是像海一样深,要渡过,难,回忆往日,只好把两人以前来往的旧书信翻来看,不知何时再见,一起携手进入长安。

参考资料:

1、 李永田.唐宋词名篇鉴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qīn)寒。
衾:被子。锦衾:丝绸被子。

(zhǐ)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参考资料:

1、 李永田.唐宋词名篇鉴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自从与心上人分离之后,令人朝思暮想,彻夜无眠。月下凭阑,益增相思。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携手共入长安。这首词,叙离别相思之情,含欲言不尽之意。缠绵凄恻,幽怨感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怨 / 伊州歌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7-328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6

打起黄莺(yīng)儿,莫教枝上啼。
莫:不。

啼时惊妾(qiè)梦,不得到辽西。
妾:女子的自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27-3283、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6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到此,读者才知道,这首诗原来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但是,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这里,还留下了一连串问号,例如:一位闺中少女为什么做到辽西的梦?她有什么亲人在辽西?此人为什么离乡背井,远去辽西?这首诗的题目是《春怨》,诗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难道怨的只是黄莺,只怨莺啼惊破了她的晓梦吗?这些,不必一一说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读者去想象、去思索。这样,这首小诗就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还在篇外见深度了。

  如果从思想意义去看,它看来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6-2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