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
又归衡岳寺,旧院树冥冥。坐石缝寒衲,寻龛补坏经。
峤云笼曙磬,潭草落秋萍。谁伴高窗宿,禅衣挂桂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郑巢

郑巢,[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间,举进士。姚合为杭州刺史,巢献诗游其门馆。合颇奖重,凡登览燕集,巢常在侧。后不仕而终。巢著有诗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3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寄蜀中薛涛校书

: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参考资料:

1、 黄永武.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90-591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1-1823、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8-449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pí)(pá)花里闭门居。
万里桥:在成都南。古时蜀人入吴,皆取道于此。枇杷(:乔木名,果实亦曰枇杷。据《柳亭诗话》,这是与杜鹃花相似的一种花,产于骆谷,本名琵琶,后人不知,改为“枇杷”。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扫眉才子:泛指从古以来的女才子们。扫眉,画眉。管领春风:犹言独领风骚。春风,指春风词笔,风流文采。

参考资料:

1、 黄永武.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90-591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1-1823、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8-449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元稹有诗云:“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偷巧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诗将薛涛比卓文君,然而就知名度与实际才学而言,薛涛实在文君之上。

  王建这首寄赠之作,在众多献殷勤的赞美诗中,算是出色的一首。薛涛在成都居住,于城郊百花潭有别宅。“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里原是诗圣杜甫居住过的地方。“万里桥边女校书”,开门见山,尊呼薛涛的身份,又点明地望,起笔庄重。据载,薛涛居蜀时好种菖蒲,此物难得开花结实。有时开花,则被古人视为一种祥瑞,如五色云,故元稹诗有“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句。后居碧鸡坊,又别种枇杷。“枇杷花里闭门居”一句,意象清丽可人,人们可以通过杜鹃花开的情景来想象枇杷花开的繁盛美丽。女校书端居其中,飘飘然当俨若仙子。“闭门居”三字,不仅有雅静之韵,且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意味,与后二句紧密关联。

  如果说前两句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已暗寓赞美之意,则后两句便是极其热情的颂扬了:“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扫眉才子”即活用张敞为妻画眉典故,那些从古以来的女才子们在诗中作为女主人公的陪衬。其实不仅是女才子比不上薛涛,当时倾慕薛涛的才子很多,到了所谓“个个公卿欲梦刀”的地步,这些男士们的才情,很少能超出薛涛。“管领春风总不如”,即元稹“纷纷词客多停笔”之意。这个评价看似溢美之辞,但也不全是恭维。薛涛不仅工诗,且擅书法,“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法。”因此,又以巧手慧心,发明了“薛涛笺”,韦庄有诗赞曰:“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在巴蜀文化史上,留下了一页佳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8-44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限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参考资料:

1、 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122、 (唐)李白.《李白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172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秀色难为名,苍翠(cuì)日限眼。
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yǎn)
造:访问,拜访。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绝巘:高耸的山峰。

参考资料:

1、 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122、 (唐)李白.《李白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172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限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限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限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限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限,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限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限人境”意境相仿佛,限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限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限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参考资料:

1、 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13-31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留赠偃师主人

: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远处的城市逐渐的稀疏但还没有从视野中完全消失,同伴轻抚马鞍前行。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从洛阳出发远游,过了淮南后归乡之梦愈发强烈。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清晨太阳初升屋内的墙壁依然是暗的,天晴后满地的积雪向卷起门帘的屋里散发着寒气。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饮完主人的践行酒,再次出发前面依然路途艰难。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fú)征鞍(ān)
孤城:边远的孤立城寨或城镇。徒侣:同伴;朋辈。

洛北去游远,淮(huái)南归梦阑(lán)
归梦:归乡之梦。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晴雪:天晴后的积雪。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出门:外出。行路难: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留田行

: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我走到上留田这个地方,看到一处新土坟孤零零地伫立在野外。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独这座坟冢上春草还未长出。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一阵风刮过凄凉的旷野,坟旁杨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像是有人在伤心地哭泣。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这是谁家的坟墓,埋没在这荒凉的地方?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经当地的老人介绍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田氏。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连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当地人只好把他埋在这里,在坟旁按照习俗插上了旌幡。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我感慨万分,连一只鸟死了,其他的鸟都哀鸣不止,一只野兽走了,其他的野兽都惶惶不安。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你听听那恒山鸟离别时的哀鸣,临行前总是回旋飞翔不停。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而当他们决定不分家时,树应声繁荣如初。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传说中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面的枝条荣润。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树犹如此啊!为什么要像参商二星一样,你争我斗,彼此不相容呢?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伯夷、叔齐与延陵季子推位让国,人家兄弟情深,美誉名扬天下。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看来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遥远了,衰颓的世风泛滥开来。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江河日下,昔日街头讽刺兄弟之事的歌谣,人们都充耳不闻了。

参考资料:

1、 李白著;夏华等编译,李太白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5,第178页2、 (宋)郭茂倩著,乐府诗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4.03,第80页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zhēng)(róng)
峥嵘:高峻的样子。

积此万古恨,春峥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hāo)里茔(yíng)
蒿里茔:蒿里,古指坟地,又为丧歌名。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liè)今已平。
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峥。马鬣:指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míng)(jīng)
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huán)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离散的悲痛。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jīng)
紫荆:《续齐谐记》中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交柯(kē)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交柯:《述异记》中记载,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shēn)商胡乃寻天兵。
参商:参星与商星。后比喻兄弟不和睦,彼此对立。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孤竹:是指商末孤竹国君墨胎氏二子伯夷和叔齐。

高风缅(miǎn)(miǎo),颓波激清。
高风:美善的风教、政绩。缅邈:久远、遥远。颓波:向下流的水势。比喻衰颓的世风。缅邈:意为山川缅邈, 同遥远。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参考资料:

1、 李白著;夏华等编译,李太白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5,第178页2、 (宋)郭茂倩著,乐府诗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4.03,第80页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峥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上留田行》为乐府古题,全诗沉郁苍凉,浑沦深痛。古诗以父母死,兄不抚养弟而邻人讽之为内容,这是一首“借古题以讽时事”的诗文。

  诗人从“行至上留田”至“他人于此”十三句叙事,写孤坟的荒凉与凄怆。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峥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古诗十九首》云:“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多与“悲风”相搭配,渲染萧瑟的气氛,凄凄复凄凄、肠断天涯远。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两句问句做引,引出“上留田”的故事描述。《周礼·春官·司常》有云:“大丧共铭旌。”“铭旌”多指灵柩前标有姓名的旗幡。借村里老人的口,描述出遥远的曾经发生过的兄弟相争的故事,引发无尽唏嘘。

  “一鸟死”至末尾十八句抒发感慨,写兄弟相逼的可悲。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诗人借动物之“有情”反讽故事中主人公的“无情”,《孔子家语·颜回篇》:“孔子在上,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将有生别离者也。’‘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虫子以葬,与之长诀。”死别苦,生离更悲,鸟兽尚且知道为同伴的死亡而哀鸣,兄弟之间却失去了手足怜惜之情,可悲,可叹。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清。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传说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边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何况骨肉兄弟?诗人反复列举古人的事迹,借以慨叹江河日下,哀惜渐渐消逝的淳朴之风。

参考资料:

1、 宗廷虎 陈光磊主编 吴礼权 赵毅副主编 李金苓 郭焰坤著,中国修辞史 (中册),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1版,第9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卖松人

: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只是为了贩卖,我怜惜你心里的真情实意。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你想把这生长在寒冷涧边的树木,卖给酒楼中的富贵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开放的淡淡花朵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长安历来喜欢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长安街道的尘土。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8442、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260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jiàn)树,卖与翠楼人。
寒涧树:指松树。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长安重桃李,徒(tú)染六街尘!
徒:白白地。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8442、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260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这是一首用意精微委婉的讽刺诗。松树凌霜傲雪,苍翠葱郁,本是卖松人所爱,为此他才在寒涧采撷松枝,诚心诚意拿到长安街头,希望“卖与翠楼人”,换回几个小钱。岂不知长安富贵人家重的是稂桃艳李、趋时媚俗之花,对于这种少春的瘦叶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卖松人转遍了长安六街,一无所获,空在松枝上落上一层灰尘。诗人在描述这一酸涩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现实时,寄寓了对卖松人深深的怜悯之情。这首诗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卖松人的遭遇,讽喻昏聩腐败的当权者对于道德高尚、有松树品格的有志之士是不赏识的。诗人仕途不称意,淡泊荣名利禄,也是以此诗自寓。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136-21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