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

: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56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76-477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58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tiáo)迢。鸳帷(wéi)罗幌(huǎng)(shè)烟销,烛光摇。
寂寥:寂寞空虚。漏迢迢: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罗床帐。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xiāo)潇,滴芭蕉。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56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76-477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58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7-238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深闺弥漫着无聊和空寂,她的思绪犹如远处的更漏声声,嘀嗒地响着,时断时续。夜风吹动筛帐的罗纹如水,帐上的绣鸳鸯似在窃窃私语,烛光轻摇着它孤独的影子,熏炉的香烟正悄悄地散去。
心中在把心上的人回忆,他正漫游天涯浪荡无迹,无处得知他的音信,无处去把他寻觅。只听得帘外雨潇潇,如不尽的相思泪,落在芭蕉叶上滴滴。

注释
寂寥:寂寞空虚。
漏迢迢(tiáo):更漏之声悠长。古时以漏壶滴水计时。
鸳帷:绣着鸳鸯的帷帐。罗幌:丝罗床帐。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烟,一作“香”。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
潇潇:风雨声,一作“萧萧”。《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

参考资料:

1、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56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76-4773、 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是又一阕抒写独处孤居、思念情人的怨苦情绪的小令。

  上片从时间的延续上来写孤独感、思念苦。“漏迢迢”是明写在寂寥的秋夜坐守香闺,只觉夜长迢迢,愁苦绵绵。后两句是暗喻的写法。“鸳帷”应是成双作对共枕同寐之处,可是现今单身只影坐守空房,徒让“麝烟销”。这麝香之烟练绕,本应熏欢情合抱的枕衾的,眼下徒然销尽散去在时间的流逝里;红烛之光原当在情侣携手共入鸳帐时熄灭了的,可是目前挑灯夜候,烛泪低垂,孤影摇晃。处处都暗写孤独,暗写长夜难度。下片从空间上写“无寻处”,那个“玉郎”不知到哪儿去寻花问柳了。空间的阻隔愈大,孤独的寂寥感也就愈深,时间的延续度也愈长,何况现今是“无寻处”,茫茫不知所去。词的结句非常含蓄有致。“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从听觉角度来体现孤独的思念苦,来表现心境。雨打芭蕉,正是滴滴在心头,声声见苦情。同时,满耳雨打芭蕉声,正见出一种寂寥感。此时别无他声是令人更觉寂寥,而雨打芭蕉之声更比无声使人哀苦了。愈静愈孤寂,愈觉思念苦,雨点声声愈增静寂感,心境愈显豁地写出。此词意在言外,以物以景传情,显得委婉缠绵。比起《诉衷情》质朴中略见辛辣味的表现,这个女性似较前一个柔软温顺,尽管她们的痴情是一般的深。

  此词的成功之处在于艺术表现的颇具匠心。这首词突破了花间词醉心描摹外形身态的陋习,着意渲染主人公耳闻目见的景物,来突出“她”的心理感受。在这里,作者不在是一个轻薄无聊的旁观者,而是设身处地的在为主人公抒发哀怨,读来也便使人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无疑,这就很自然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除此而外,这首词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引人注目之处。全词按上下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着力刻画,成功地为闺怨主题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上片的秋夜、更漏、麝香烛光,都刻画了时间的漫长难捱;而下片所写的“玉郎”出外游荡不知去向,又把女主人公的愁思置于一个广阔的空间里。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组合,往往会有很浅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7-238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顾夐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27篇诗文

猜你喜欢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

: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风和日暖,春意阑珊,白云匆匆过,人立碧窗前。池水浸染着空中的霞光,几株海棠绿阴阴,树上瘦花无几,地上却残红堆满。红欲尽,春将残,思念苦,不忍看;更堪这,还得门深掩、守空闺,倚孤枕,年华虚度又一年。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绮窗前,深念远,独凭绣床,心绪烦乱,愁肠寸断。念远思亲如泉泪,乱湿美艳如花胭脂脸。思悠悠,念浓浓,怨深深,恨重重,泪破莲腮两线红。邻家姐妹相慰问:“玉郎可安好?”怎回答?羞涩道:“归期遥遥,天涯良人未还家!”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xiá)。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guī)深掩过年华。
闲窗:雕花和护栏的窗子。闲:阑也。闲窗,一般用作幽闲之意。争忍:怎能禁受的意思。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凭:此处是倚靠的意思。床:古人坐卧之具皆曰床。绣床:有彩绣为饰的床。方寸乱:心乱。借问:向人询问。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首句写景,‘暖日”点时令,风和日暖,晴窗映碧,已见春深。着一“闲”字,便觉有情。“闲”,指闲散。只有在窗前有人的情况下,才会有闲散之感。这里的闲窗是说思妇看到窗外的残春光景,由于孤寂而闲得发愁。“小池春水浸明霞”,“明”,一作“晴”。此句写实景,亦寓愁情。冯延巳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池水涟漪,自然会荡起思妇的闲愁。头两句对仗,“浸”与“映”为互文,春水与明霞相映,景色极为绮丽。但”浸”字也有沉浸之意,春光如许明媚,怎不令伊沉醉呢?写到“数树海棠红欲尽”,思妇的恋春之情转到惜春,“海棠红欲尽”,正是春意阑珊时候,满地落红,使她不堪看。“争忍”,怎能禁受的意思。歇拍落到自己身上,“玉闺深掩”,玉闺,犹金闺。用金、玉字,形容闺房华贵。“争忍”二字界于两句之间,意亦上下贯连既不忍春事将尽,更不忍深闭闺房虚度年华。上片着重写景,景中有情,因景中有人在,但未正面写人。上结落到自身,只是用虚笔写人之所感,为下片正面写人转入抒情蓄势。换头“独凭绣床”,人已出矣。首标“独”字,正切闺情。绣床,有彩绣为饰的床。古人坐卧之具皆曰床,此处用“凭”字,倚靠的意思,当是坐具。“方寸”,心也。“乱”,谓心绪烦乱。“肠断”,极其伤心,才会感到愁肠寸断。“断”、“乱”,押韵。与上下句的关系也和上片“尽”、“忍”一样,彻上彻下。上结“玉闺深掩过年华”,犹是慨叹之辞,由慨叹、心乱到肠断,抒情步步深入,到实在忍不住时,于是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才会出现“泪珠穿破脸边花”。“脸边花”,写女子腮脸如花艳美。作者在另一首词中写道:“好花颜色,双脸上,晚妆同。”这也是写双脸如花美。词人笔触常涉及到美人泪脸,冯正中词:“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韦端己词:“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写法和用字都不相同,特别是在用动词上的差异,大有讲究。冯词用“滴”,韦词用“界”,本词用“穿”,比较起来,“穿”字兼有“滴”、“界”两字之妙。用“滴破”,想见泪痕点点,用“泪界”,则泪痕两线。这里用“穿破”,“穿”比“滴”重,既然“穿破”,而且直到脸边,自然也包含“泪界双线”,就泪痕来说,还要深些。此处只就用字而言,并不意味着评论全词和词家。词中刻划思妇的形象和心理,写到“泪珠穿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势,谁知煞尾忽转新境,出现邻家女郎来问良人音信,教她害羞地答道:“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呢!”笔意活泼,情趣盎然,带有浓厚的民歌色彩,深得水穷云起之妙。这首词的语言也不若作者其他作品那样秾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江南·闲梦远

: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们。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洒满月光的高楼。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62页2、 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9:第43页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xián)江面渌,满城飞絮(xù)(gǔn)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美好的春天。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bó)孤舟,笛在月明楼。
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芦花:芦苇花絮。泊:停泊,停放。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62页2、 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9:第43页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第一首写春景。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满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的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第二首写秋色。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难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内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4-138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4-1383、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01:第12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的发凉,我翻来覆去全然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2、 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粹·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997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4、 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98

(xiāo)(suǒ)清秋珠泪坠,枕簟(diàn)微凉,展转浑无寐(mèi)。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萧索:萧条冷落。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坠:指眼泪滑落。枕簟:枕头和竹席。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浑:全。寐:睡觉。残酒:残留的醉意。中夜:半夜。练:柔软洁白的织品。

阶下寒声啼(tí)(luò)(wěi),庭树金风,悄悄重(chóng)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liáng)一夕成憔(qiáo)(cuì)
阶:屋前台阶。啼:啼叫。络纬:即蟋蟀,一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风:秋风。旧说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属金。重门:屋内之门。旧欢:旧时的欢愉。思量:思念、回忆。一夕:一晚。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2、 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粹·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997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4、 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98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下片转而描写室外近景,转换为视觉、听觉,“阶下寒声啼络纬”,庭阶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寒”带感情色彩秋夜劲风,庭树瑟瑟,静悄悄的重门关闭着,“悄悄”,言其静谧,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清。

  “阶下寒声啼络纬”,因为“起”而听秋虫啼叫;“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因为“起”而闻秋风吹院门。这时,主人公的残酒大概已经大醒,面对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荡漾心中,想起了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日子——“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认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携手之地,想念了一个夜晚,人变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这最后,作品才归结出题旨,表达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萧索清秋”象征南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现实。词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392、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命女·春日宴

: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春日的宴会上,饮一杯美酒再高歌一曲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妾身我身体永远康健,三愿我俩如同梁上飞燕呀,双双对对,永远相伴。

参考资料:

1、 蔡厚示,黄拔荆著,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 李璟、李煜、冯延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53页 2、 李宗科,唐宋爱情词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38页
春日宴(yàn),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qiè)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绿酒:古时米酒酿成未滤时,面浮米渣,呈淡绿色,故名。妾身:古时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岁岁:年年,即每年。

参考资料:

1、 蔡厚示,黄拔荆著,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 李璟、李煜、冯延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53页 2、 李宗科,唐宋爱情词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第38页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词实际是祝酒词,描写春日开宴时,夫妇双方祝酒陈愿。前两愿分别祝郎君与自己长寿健康,第一愿以梁燕双柄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冯词三愿对于人问恩爱夫妇而苦则相当典型,主人公不求富贵.惟愿夫妇相守长久,意愿虽强而所求不奢,表现了古代女子对美满生活的追求。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

  首先,对饮双杯指天发誓的场面用于写爱情,比白诗用于写友谊更为合宜。在具体描写上,通过相应的具体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明媚和煦的春日,不但是一派良辰美景,也象征着宝贵的青春时光。丰盛的酒宴,悦耳的情歌,不但是赏心乐事,也象征着人生的美满。“绿蚁新醅酒”(白居易《问刘十九》),一个“绿”字(古时所谓的“绿”,有时微近黄色),写出了新酒可爱的颜色,使人如嗅到那醉人的芳香,更增加了生活美好的感觉。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这几句是说,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我身体永远健康,三愿我俩如同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在这首诗中,凡写景无不含情。结尾的“梁上燕”虽是比喻,却也是春日画堂的眼前景物。这样,春日、绿酒、呢喃燕语,构成极美的境界,对于爱情的抒写,是极有力的烘托。冯词与白诗篇幅差不多,但内容格外丰富充实,与此大有关系。

  其次,冯词与白诗二作都用数目字,这首词有“一”、“再”、“三”,“一”、“二”、“三”的重复,前一组表数目,后一组表次序,重复中有变化。“绿酒一杯歌一遍”的两个“一”,孤立的看是两个“一”,结合起来却又会增出新意。在此春宴上,岂能只饮一杯酒?每进一杯酒,就歌一遍,则文字上是“一”,事理上又会变成“三”或者更多,这与“陈三愿”的“三”的为固定不变,又自不同。“三愿”表现主人公愿望之强烈。主人公不求富贵,惟愿夫妇相守长久,意愿虽强而所求不奢。和白居易诗相比,去掉了“世清平”一语,而改为“一愿郎君千岁”与“二愿妾身长健”意思相同,分两句重说,更见意愿集中而单纯。诗歌形象也更为突出。

  其三,与白居易诗《赠梦得》相比。这首词的长短句表现手法,使得形式上更活泼,内容上更适宜。这首词重点在三愿,故以最短的句子“春日宴”写环境,颇简妙。而末两句一气贯注作一长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写的是主人公情意最为深长的一愿,便觉声情合一。

  总的来说,冯延巳的这首词表达了一个贤淑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和“岁岁常相见”的愿望。全词单纯与丰富,平易与雅致的高度统一,通俗易懂却能够表达最深挚的感情,深得民歌真髓,真正做到化平凡为神奇。

参考资料:

1、 夏康全,易助炎主编,唐宋好诗词365首,崇文书局,2015.01,第30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微风轻拂着纤纤细柳,那姣美的簇簇鲜花尽皆迎风绽放,就绽放在在那阳光照着的道路上。小路上有一个温润如玉的白面少年郎,他满身氤氲着扑面而来的兰香和麝香。怎能不令她心头小鹿乱撞?怎能不令她春情颠狂?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shè)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尽拆:全都开放了。拆:同“坼”,裂开。晴陌:阳光照着的道路。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狂么狂,狂么狂?

  顾敻九首《荷叶杯》,很像是写的一个女子的相思全过程。《栩庄漫记》评曰:“顾敻以艳词擅长,有浓有淡,均极形容之妙。其淋漓真率处,前无古人。如《荷叶杯》九首,已为后代曲中一半儿张本。”

  这首词写女子的春情。首二句写柳绿花红,正是艳阳好天,女子在赏春。“陌上”二句写她看见了路上有个少年,很逗人爱,她仿佛嗅到了少年身上的香味。后用叠句,表现她的感情在激荡,春情欲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