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

:
萍迹长泡转,天崖到处家。
芳菲云过雨,聚散手搏沙。
且唤陈惊坐,共寻留子嗟。
酒狂从旷荡,汉吏要无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胡铨

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123篇诗文

猜你喜欢

春日

: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请不要叹息在北方洹水地带春耕太晚,三月里天气尚寒报信的春风刚刚吹来。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遥想这个时节江南的景象,阳光下河中涨满春水,鸭子在水中拨弄落水花瓣。

参考资料:

1、 李兴盛.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152、 李兴盛.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15

北洹(huán)春事休嗟(jiē)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北洹:北方的洹水,这里是指今塞北之地。洹,指洹水,即今安阳河,源出山西省黎城县,经河南林虑山,入于卫河。嗟:叹息。花信风:应花期而吹来的风,相传花信风共有二十四番。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东吴:泛指古吴地,相当于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满江:涨满春水的江河。鸭绿:喻水色如鸭头浓绿。残红:落花。

参考资料:

1、 李兴盛.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152、 李兴盛.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15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诗人于奉旨使金,被羁不归。后在北方安了家,做了大官,但是,身在金邦心在宋,内心并没有忘却故国。最后还由于他暗中策划南归,事情败露,与全家一起被杀。因此,在他生前,思念故国之情经常流露在笔端。此诗以三月塞北刚吹起春风,而江南已水绿花落,寓诗人对江南春色的眷恋。

  “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按日历看,阴历三月已经到了暮春的季节。在江南,春耕的工作早已干得热火朝天。但这里,北方洹水带,黄土地上,现在才开始春耕。别看是三月了,但春寒仍浓,只不过偶而从南方吹来几阵报信的春风罢了。这里根本不能同春意盎然的江南相比。

  “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在诗人思潮起伏的脑海里,只能凭着向往,凭着回忆描绘出江南此时的春景。风和日丽,满江清澈的流水。两岸的桃花已谢,落下的花瓣飘流在水面。水面上游过来一群鸭子,它们一面嬉戏,一面追逐流动的花瓣,嘎嘎的声音热闹非凡。后二句诗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起初以扬州为行在,后又定都杭州,称临安。诗中“东吴”语,双管齐下,兼寓思乡和思君之情,言外之旨甚明。

  此诗描述南北气候的悬殊,留露出对故国江南的怀念。作者在两宋之交风雨与摇之际慨然请命使金,继为金人所用,终为金人杀害,其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确实很复杂,也很难三言两语说清。“诗画心声”,其难以言状的微妙心态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李兴盛.历代东北流人诗词选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152、 肖柱.青青园中葵 历代诗选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06:2423、 刘达科.辽金元绝句选:中华书局,2004年05: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日置酒

: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台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寻求欢畅任随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吹杯里的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雨后溪水的形态多么澄净空明,初晴的淡淡日光不能映成彩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我这白头太守真是过份痴愚,指望避邪把茱萸插满了鬓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71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8-69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jiā)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置酒:安排酒宴。物华:自然景物。复帐:双重的帷帐。驻:驻留。鸣笳:泛指奏乐。笳,胡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

(áo)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邀欢:寻求欢乐。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促饮:催人饮酒。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溪态:犹溪流。日痕:日光。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zhū)(yú)望辟邪。
白头太守:作者自指。“满插”句: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辟,同“避”。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71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8-69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宋祁又反杜诗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郁,一洒脱。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其意境与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着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约略有相似处。宋祁修唐书十余年,晚年“弥为进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他“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游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带《唐书》于本任刊修……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矣,望之如神仙焉。”(《东轩笔录》)此诗的境界与他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续齐谐记》:“费长房令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英,登高以避祸。”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杜牧有“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之句,乃故作旷达语,强颜欢笑;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亦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而宋祁此句与之异趣,原因在于身世际遇不同。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女冠子·元夕

: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蕙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321-322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83页

(huì)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chāi)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qiè),羞与蛾儿争耍。
蕙:香草名。雪晴:雪止天晴。池馆:池苑馆舍。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琉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元夜:元宵。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tī)残红灺(xiè)。但梦里隐隐,钿(diàn)车罗帕。吴笺银粉砑(yà)。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huán)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灺: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罗帕: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321-322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83页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所有的节日中,以元宵最为热闹,也以元宵最为人所重。而在国破家亡之时,这个节日又最容易引起人们对往昔繁盛的追忆,最易牵动人们的故国之思。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雪霁天晴,亭台楼阁之中池波荡漾,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尽是一派迷人景象。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又地方进贡之灯“或以五色琉璃而成”。那令人陶醉的音乐,那壮观的灯市,使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当日元夕景况。“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既写此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写当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下阕“江城人悄初更打”,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下面数句直至词末,一连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一气直下,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用倒装句法,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而以一“笑”字领起。但这“笑”中实在含有无限酸楚。,因为“繁华”毕竟是一去不返了。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但是在顿挫中显流动,于追琢中出自然。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作者不惜篇幅,不惜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通过梦境加以再现,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268-2270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321-32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

: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膏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膏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春天来了,京郊的景色渐渐鲜妍悦目。昨夜下了一场春雨,洒湿凡尘。满眼都是膏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露水将它们染色,春风为它们裁衣。安静的银白色的水塘,水面的波纹就像把卷着的竹席慢慢展开一样,从岸边一层推一层,形成如鱼鳞一样的水上画面。云雾缭绕的山峰已然翠绿,像龟背一样的丘陵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的美丽。权贵郊游的乐队吹起鼓乐,声音如雷,在云雾间环绕。我游遍了山间美景。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雅俗熙(xī)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遇到权贵的车仗,我徘徊在车仗周围观看。权贵带了许多女眷和文人,他们下车摆设野餐,餐饮的场所都选择风景美好的地方。权贵带来的妓女雍容华贵,他真有东晋谢安的儒雅之风。而陪他饮酒之人都极善饮酒,可以和汉献帝时的孔融媲美。姑且也追随他做个陪客,像他这么大的官郊游厌足回到京城了,哪能再来呢!

参考资料:

1、 《读点经典》编委会.《婉约词圣柳永·李清照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192-198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diàn)展,烟岫(xiù)翠、龟甲屏开。殷(yǐn)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渐觉:渐渐让人感觉到。芳郊:京郊的景色。明媚:鲜妍悦目。膏雨:即春雨。古有谚语“春雨贵如油”,故称春雨为膏雨。膏:油脂。满目浅桃深杏:满眼都是浅色的桃花和深色的杏花。因为桃花颜色相对浅淡,故称浅桃;而杏花颜色相对深艳,因此称深杏。露染风裁:露水将它们染色,春风为它们裁衣。银塘静:银白色的水塘非常安静。银塘:水塘在阳光照耀下泛着银光,故称银塘。鱼鳞:形容水波的形状好像鱼鳞一样。簟展:把卷着的竹席慢慢展开。簟:坐卧用的竹席。烟岫:指云雾缭绕的山峰。龟甲:指地面隆起的像龟背一样的丘陵。殷晴雷:指鼓乐声如雷声一样洪亮。殷:象声词,震动的声音。晴雷:晴天之雷。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这里比喻京郊外的山美丽得就好像蓬莱仙境一样。

徘徊。集旟(yú)前后,三千珠履(lǚ),十二金钗。雅俗熙(xī)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léi)。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集旟:古代军队出征时举的旗帜。三千珠履: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雅俗熙熙:文雅之人和流俗之人相处的其乐融融,一切物态看上去都是那样美好。 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尊罍:酒器。

参考资料:

1、 《读点经典》编委会.《婉约词圣柳永·李清照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192-198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膏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词人写这首词颇费了一番心力。上片前三韵描绘美好艳丽的春色,为宴饮铺设美好的背景。至第四韵始,以乐声拉开宴饮的序幕,作为下片正面描写宴饮的过渡。这里写乐声,词人以晴空的震雷与云中的仙乐为喻,所游之地也以蓬莱仙境代指,目的只在于突出宴饮的不凡。

  下片正面写宴饮,不仅“集旟”、‘下车”、“春台”均系出自古代文献中的词语,词人更连续用典。“三千珠履”、“十二金钗”,前者写与宴人之众之贵,后者写表演者之多之美;“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前者写宴饮的气派,可与东晋谢安媲美;后者写宴饮的热烈,盖过了东汉孔融。几个典故又全以对偶句出之,极尽铺排之力。而词人自己不过是盛宴中的一个“追陪”的角色,还以“凤池归去,那更重来”一语,表示盛宴难逢的欣幸之情。

  词人如此费尽心力地写作,也可能是出于无奈境地中的应酬,但如此写来,到底显得俗气,即下片语言,也有些生硬板滞,缺少流畅清明之美。

  这首词值得一读之处只在上片前三韵景语。无论是所绘之景还是所用之语,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 姚守梅 耿小博编著 叶嘉莹主编 母庚才 顾之京副主编,.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年01月第1版:第39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杵声齐·砧面莹

: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参考资料:

1、 张健雄,易扬 .唐宋词百首浅析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 .2、 宋安群主编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知识出版社 ,2007 :239 .
(zhēn)面莹,杵(chǔ)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shù)人犹在玉关西。
砧﹕捶衣服的垫石。莹:光洁、透明。杵:捶衣服的木棒。泪墨题:泪和着墨汁写信。玉门:古通西域要道。戍人:守卫边疆之军人。

参考资料:

1、 张健雄,易扬 .唐宋词百首浅析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 .2、 宋安群主编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知识出版社 ,2007 :239 .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这首词从怨女的角度,展现了一幕人铸间悲剧。通过描写闺中人思念远戍征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上片起二句从捣练的工具运思下笔,而字里行间自有捣练之人。从“砧面莹”的“莹”字,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征人的妻室,捣练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经被磨得如此光莹平滑。从“杵声齐”的“齐”字,则可以想见她的捣练操作之熟练,以及与同伴合作之协调。而那一记记有节秦的杵声中,正倾注了她辛劳持家的全部心力。传出了她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

  下面“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一想到丈夫远在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难卜,今世今生,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一边磨墨,一边落泪,泪水和着墨水写信。这三个字,饱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妇女的无限辛酸苦痛。

  结末两句与“捣就征衣”句紧相承接,从戍人的角度进一步加重了这幕悲剧的份量。句中的“玉关”即玉门关,但此处不一定是实指,只是极言戍地之远,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说“但愿生人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及李白诗“玉关殊未人” (《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结末两句采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地之远,从而使上、下句间有起伏转折之致,而且,每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负载着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关已要经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寄到远在玉关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遥遥无期了,更不知这包寒衣寄到时戍人是否尚在人间。这样一个最凄惨、最残酷而又可能出现的悲剧结局,正是长期笼罩在她心头的一片阴影,也正是她题寄这包征衣时泪墨难分的一个最痛楚的原因。

  欧阳修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颇为人称道,此词结尾句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词精炼含蓄,概括集中,感情真挚,余韵悠长,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述:“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参考资料:

1、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01-202 .2、 王德先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第1卷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343-34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