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五十六

:

鍊尽三山铁,镕销五岳铜。林枯鸟自散,海竭绝鱼龙。

无师破戒行,有法尽皆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1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参考资料:

1、 李晖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年09月第1版 :106-109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44-346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季:指末世。

(bà)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霸图:指统治天下的雄心。

赤伏起颓(tuí)运,卧龙得孔明。
赤伏:即赤伏符,迷信预卜凶吉的书。颓运,倒霉的运气。《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长安的时候,一个叫疆华的人自关中奉赤伏符来。赤伏符中预言刘秀命中注定要当皇帝。这里是说刘备在与曹操、孙权争雄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在这时得到了诸葛亮,好象命中注定要扭转不利局面一样。卧龙:卧龙岗,在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当其南阳时,陇(lǒng)亩躬自耕(gōng)
陇:田中高地。躬:自身,亲自。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三顾合,指刘备曾三次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顾合,融洽地会见,拜访。

武侯立岷(mín)蜀,壮志吞咸京。
岷:岷山,在今四川北部属蜀地。吞咸京:这里指夺取曹魏政权的首都许昌。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在南的徐庶相信他的才智。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草间人:指不得志的人。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shuāi)荣。
晚途:晚年生活的道路上。值:这里是指相逢。子玉:东汉崔瑗的字,这里借喻崔叔封。衰荣: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这里侧重在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托意:寄托全部的心意。

毋令管与鲍(bào),千载独知名。
管与鲍:即管仲与鲍叔牙。

参考资料:

1、 李晖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年09月第1版 :106-109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44-346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昔日汉代末世群雄纷纷而起、互相争战夺取天下的景致,交代事件发生的起因和背景,“昔云”、“季”、“群雄”、“战争”,喧染出战争气氛,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三四句写昔日汉代末世群雄各自割据、称霸天下目标未成,交代群雄割据的格局,侧面衬托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

  五至十句赞述了诸葛亮由一个布农得遇知己荐举,君臣相合,建功立业的事迹。喻指诸葛亮起于陇亩之中,隐居草野不得志。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辅佐,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十一十二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明写只有崔州平能够了解诸葛亮的理想和才能。实则暗喻只有崔叔封才了解诗人的理想和才能。

  十三十四句写诗人自称胸怀报国忧民之情的布衣之士。诗人意在通过与诸葛亮自比,写自己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身在草野,但胸怀治理天下的大志。

  十五十六句写诗人将崔氏兄弟比做善于识人的崔州平和厚于交道的崔瑗,华发之际同衰共荣,似有肯求援引之意。

  十七十八句写诗人与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谊,如同弟兄,也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宛如诸葛亮一样可以施展才华,“壮志吞咸京”的政治抱负。

  末两句借用管、鲍的典故,侧面赞美了知人举才的先贤,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诗人,期待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要象管、鲍一样,可以千载留名,抒发了诗人热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荐举而施展抱负的愿望。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李白并没有就此消极下去。在此诗里,李白热烈赞扬了诸葛亮,对于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业,表示衷心的向往。李白在不少诗里提到诸葛亮。李白羡慕诸葛亮起于陇亩而身至宰辅,受到君主的重用;李白景仰诸葛亮改革现实,治理社会的作为;李白赞赏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而这一切,又都是和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改革社会的进步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李白在诗中明确表示自己同样有诸葛亮那样的胸襟和政治抱负,因而也希望像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那样,得到君主的知遇,干一番经时济世的大事业。

  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崔少府能够象崔州平了解诸葛亮那样了解他,如果有机会,就象鲍叔牙推荐管仲那样推荐自己。这就明白表示了“托意在经济”,立志改革现实,治理社会一直是李白的思想主流。

参考资料:

1、 李晖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年09月第1版 :106-10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东山二首

: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东山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昔日种在洞旁的蔷薇又开过几次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环绕白云堂的白云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我现在像谢安一样携领东山歌舞妓,长啸一声远离世人。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我准备告诉东山的隐者们,为我打开蓬门,扫去三径上的白云。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东山客:指隐者,即谢安。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东山上建有白云堂和明月堂,所以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的,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意,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似乎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打算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着一种品格。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向往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陶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处境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像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机会。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傲慢,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像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像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初,诗人告辞东山时,同样也舍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暂时应诏而去。但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自然对不起东山的风物。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形象地说明了,饮酒、狎妓、观舞并且亲自歌舞,是李白的生活方式之一。“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表现了对谢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两首诗应该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向往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他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显得十分澹泊、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74-875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2-3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王司直

: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向西而行,放眼远方的西塞云山,惟有东风吹送着游子,前方的道路漫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你我友情深厚,要胜过东海的潮水,送你离去直到过了浔阳才回来。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西塞: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东风:指春风。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xún)阳。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诗中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对又人深情的惜别。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中曾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从逻辑角度看,严沧浪显然认为五言绝句是难中之最了。后人对此当然难免有些争议,但其实严羽的感受是相当真实的。杨万里《诚斋诗话》中也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王世贞《艺苑巵言》说:“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要(通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这就不但肯定了五言绝句的“难”处,同时也指出了五言绝句的“妙”处。难,就难在“小”而“促”,妙,也妙在“小”而“促”。本诗以区区二十字,写送别情怀,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堪称化“难”为“妙”的成功之作。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对偶轻盈脱俗,工稳端丽。“西塞”是行人的目的地。云山远隔,只在想望之中,诗人的朋友即将乘舟前往。西塞山在湖北,浔阳江在江西,船行是由东向西,逆水而上的。“东风”当然是顺风,可以减少逆水行船的困难。这既是写实,也包含着作者善意的祝福。当然,即使是一帆风顺,旅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一句“东风道路长”,既蕴含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深情的惜别,寥寥五字,真是言简意赅,余味无穷。

  后二句“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进一层。既然客路工远,旅程孤寂,既然情热如火,不忍分离,那就该送上一程了。然而人不能送,因为情势不容;江潮也不能送,因为船向西而水东流,条件也不许可。那么,难道就让我的挚友孤雁独飞。去承受那漫漫征途中难耐的寂寞吗?不,诗人的心将时刻伴随着他。人心不比那无知的潮水,人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它将伴送着行人,驶过浔阳江,驶向那云山深处的西塞。句中以“人心”与“潮水”对举,而一个“胜”字,便借流水的无情反衬出友人的多情。音节虽促,而蕴蓄深远,耐人寻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樵作

: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chá)拥,路险垂藤接。
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luó)衣。
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长歌负轻策(cè),平野望烟归。
长歌:拉长声调唱歌。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47首。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唐铙歌鼓吹曲·河右平

: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助雠抗有德,惟人之灾。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濡以鸿泽,皇之圣。
威畏德怀,功以定。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河右土地宽广,李贼占山为王。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天兵如雷迅猛,震得昆仑欲坍。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昏聩不听忠告,李轨积恶难返。

助雠抗有德,惟人之灾。
倒行逆施降灾,万家生灵涂炭。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
河右人神共怒,缚贼押解长安。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百姓始蒙仁德,独夫命归黄泉。

濡以鸿泽,皇之圣。
鸿泽沐浴庶民,三呼圣人李渊。

威畏德怀,功以定。
恩威并施服众,功业臻于大唐。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顺天顺民顺理,江山万物荣昌。


 

河右澶(dàn)漫,顽为之魁(kuí)
澶漫:宽而长,指面积方圆。顽:此处指李轨。魁:首领。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昆仑以颓:昆仑山因而倾塌。颓:倒塌。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上聋下聪:上聋指李轨,下聪谓其部将安兴贵。 骜:通“傲”。

助雠(chóu)抗有德,惟人之灾。
雠:通“仇”。有德:有德之君。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jué)命。
乃溃乃奋:(人们于是)既恼怒又奋起(出击)。溃:恼怒,奋:奋起、举起。厥:代词,指李轨。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一夫则病:诛杀李轨。一夫:指李轨。病:使……受严厉惩罚,这里指处以极刑。

濡以鸿泽,皇之圣。

威畏德怀,功以定。
威畏德怀:使动用法,意思是:威严令人畏惧,德仁使人感怀。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