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
官吏潜陈借寇词,宦情乡梦两相违。青城情水无心住,
紫阁莲峰有意归。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黄茅瘴色看看起,贪者犹疑别是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兼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85篇诗文

猜你喜欢

赠江华长老

: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机:关键、要点。

去岁别舂(chōng)陵,沿流此投迹。
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唯挂壁。
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一饭不愿馀,跏(jīa)(fū)便终夕。
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偶:谐合。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楼望水

: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鸟儿歌颂着花的到来,轻烟萦绕在柳边,别去了这地的风景,不禁想起了年少的往前。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还要上那高楼眺望着江水绵绵,故乡里哪个地方会迎来一只归船?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用了“抛却”,这则点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点明诗人的遭遇,是不堪看呀。后二句,应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看到这里,我们就全明了,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乡而不得归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山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玩 一作:重)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09 :269-270 .

(wèi)水自萦(yíng)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汉宫:也指唐宫。

(luán)(yú)(jiǒng)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銮舆 :皇帝的乘舆。迥出:远出。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云里帝城双凤阙(què),雨中春树万人家。
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chén)游玩物华。
阳气:指春气。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物华:美好的景物。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09 :269-270 .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玩 一作:重)

  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跳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66-16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跂乌词

: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日照城隅,群乌飞翔;哑哑争飞,占枝朝阳。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梳毛伸翅,和乐欢畅;顾盼跂乌,群鸦猜详:跂乌落魄,是为那般?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也许志高,亲近太阳?日中三足,使它脚残。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也许饥饿,啼走路旁,夺人鲜肉,为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昂首独足,丛林奔窜。口衔低枝,飞跃艰难。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四顾泥涂,蝼蚁须防。仰看房梁,燕雀为患。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纵有六翮,利如刀芒;腾跃失势,无力高翔。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支离无趾,身残避难。努力低飞,慎避后患。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yā)鸦争赴朝阳枝。
鸦鸦:犹哑哑,象声词。即乌鸦的叫声。

刷毛鸦羽和且乐,尔独落魄(pò)今为何?
落魄:穷困潦倒、不得志貌。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三足:传说是居住在太阳中的乌鸦。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jué)肉人所伤?
攫:抓取。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xián)低枝始能越。
翘肖:在空中高飞之类的动物,此指乌鸦。章士钊以为是“翘首”,即矫首、昂首之意。丛薄:低矮的丛林。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hé)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六翮:飞行中有力的羽毛。踊身:纵身跳跃之态。

支离无趾(zhǐ)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支离、无趾:《庄子》中两位形体伤残的富有寓意的人物。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跂乌词》作于柳宗元初贬永州不久。在此诗中,诗人借助于跂乌形象婉曲而真实地展示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凄苦心灵创伤,描绘出一副令人心恸的自画像。通过此诗,可以深入地窥视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他初贬永州时的创作心态。这不仅对读者欣赏他的寓言诗帮助不少,而且对全面地了解柳宗元和他的整体作品也大有裨益。

  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一只受伤乌鸦的落魄遭遇和打算未来避祸自保的寓言故事。全诗的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群乌和乐图。当旭日升起时,一群乌鸦在城头上空飞翔,哑哑地鸣叫着、争抢着飞向那朝阳的树枝,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温暖。它们梳梳羽毛、舒展舒展翅膀,显得那样的舒坦、惬意和快乐,似乎幸福的时光全属于它们了。于是它们对不幸的跂乌评头品足的大加议论起来,并伴有几分嘲弄和幸灾乐祸。这层对全诗来说,既交代了跂乌落魄的原因和背景,又显示出了跂乌同群乌命运的巨大反差。第二层,叙述跂乌落魄的原因和惨状。原因有二:一是志向太高,招致太阳里的三足乌的嫉妒,使其足病。二是损人害己。因抢夺别人的既得利益,为人所伤。因而处境狼狈,只能告别展翅高翔的蓝天,口衔树枝艰难地在低矮的树丛中跳跃。还须时时提防泥涂中蝼蚁和栋梁上的燕雀偷袭和伤害。这层是全诗的重点,集中描述了跂乌的落魄之状。第三层,跂乌所思。面对着环视的敌手,自己已经丧失了搏击长空的能力,与其受辱于敌手,不如效法支离和无趾,全身而退,以求自保。此层进一步写跂乌由身体的伤害到精神的伤残,加浓此诗的悲剧色彩。

  这是一首寓言诗,作为寓言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托物寓意。首先,须看所托之物与所寄之意能否融为一体。其次,要求所寓之意真实。因为“意”是寓言诗的关键、生命和灵魂,“物”之不过是其载体而已。如果没有灵魂,寓言诗同平庸的写景诗和咏物诗就没有了差别。欣赏寓言诗,关键是对所寓之“意”的真实性的把握。再次,对“意”的表达方式是否幽深婉曲,尺度适当。太直则成为了咏怀诗而显得浅露,太曲易变成朦胧诗而不知所云。此诗成功地处理好了这几种关系,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形象鲜明、生动真切是突出特征之一。在“跂乌”这一形象中,诗人寓于了作者真切的经历、遭遇、感受和悲愤。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读者从群乌对跂乌受伤原因的议论中得到的答案是:志高和损人。这两点正是柳宗元遭贬的直接原因。他年少精敏,志向高远,再加之仕途通畅,三十来岁就成为了朝廷中的决策要臣,这使他的从政理想变得更加狂热和高远。他立志革除一切社会弊端和痼疾,再现盛唐的繁荣景象。正如“群乌”所言“慕高近白日”。结果势必引起政敌的嫉妒。再就是它们的革新的措施,就更严重的损害了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如废除宫市、收回宦官特权、削弱藩镇势力和惩治贪官污吏等等,在“群乌”的眼中都是些“贪鲜攫肉”的损人行为,自然要遭到群起而攻之。这些都是柳宗元的真实遭遇。过激的革新立即招来了宦官、藩镇势力和朝官的反对派里外呼应的联合进攻,拥立太子李纯,强迫顺宗退位,严惩革新派骨干,在磨刀霍霍、刀光剑影的疯狂围攻下,其结果岂止是伤痕累累。另外,如和乐的群乌、窥视的蝼蚁和燕雀,正是政敌们弹冠相庆和仍将继续落井下石置人死地的丑态的传神刻画。他的好友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和《唐书》本传看法是一致的,认为柳宗元落魄主要是“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不自贵重顾藉”,得罪权贵所致。而“名盖一时”、人“畏其才高”又是久贬不用的根本原因。朋友之说的真实性和史书记载的权威性,足以说明了柳宗元落魄原因的真实性。所以韩醇《诂训柳集》说《跂乌词》是“用寓言之体”,“显以自况”。跂乌形象的真实,就是艺术地再现诗人经历的真实。

  凄婉哀怨、悲壮刚强是此诗的又一特色。柳宗元在落魄的跂乌身上寄予的情感,也是自己那段特殊时间内的特殊情感的表现。失势的跂乌面对险恶的环境,他选择了效法支离无趾、避祸全身。这正是柳宗元内心矛盾、苦闷、彷徨和恐惧之情的真实表现。现代人大可不必去责怪柳宗元过于消沉、妥协和退却,也不必要求他当时为何不一直斗争到底、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其实,谁都知道任何顽强的斗士,不可能内心没有丝毫胆怯和软弱。因此,柳宗元非但无可厚非,反而更让人敬佩他有敢于袒露真实内心的勇气。当时的柳宗元没有选择余地。一夜之间的命运逆转,不得不扶老携幼,从京城来到永州。到后的水土不服、亲人病逝、多病缠身,人身攻击的恶语、用心险恶的诽谤,还有那“不在量移之限”的一纸诏书,打击一个接一个的劈头盖来,柳宗元的前途几乎被全部封杀。伴随而来的还有那令人窒息的孤独和寂寞。对于这种远远超出肉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伤害,迫使他与佛门有了亲密的接触。“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销”。在这条王维当年选择的道路上,柳宗元又蹒跚地行走着。当然,佛门并不是不幸的真正的避难所,暂时的安慰无法治愈永恒伤痛。这大概是前人众口一词的认同柳宗元的作品以哀怨、凄婉为感情基调,深得骚人之趣的原因吧。在柳宗元的集子里,处处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常积忧恐”、“恒惴栗”的情感涌动。周昂在《中州集》中的《读柳诗》一诗写道:“功名翕忽负初心,行和骚人泽畔吟。开卷未终还复掩,世间无此最悲音。”乔亿的《剑溪说诗》更是明确指出《跂乌词》“恻怆动人”,情感哀怨。刘克庄认为“可悲而泣”。因此,《跂乌词》所表达出来的凄婉哀怨,是柳宗元当时最真实的情感。不过,在悲切中还夹有一点悲壮。跂乌的昂首,正是张谦宜评柳诗时所说的“矫矫凌人意”,“毕竟不平和”。

  物我一体、婉曲含蓄是此诗表现手法上的特色。在《跂乌词》中,柳宗元以高超技巧,展示出寓言诗的魅力。全诗无一不在说跂乌,又无一不在言自己,真正做到了物我难分。这种效果的取得,首先在物的选择上,诗人以跂鸦为意的寄托物,是很有深意的。它具有多层含义。一方面,乌鸦是不吉祥的小动物,给人的印象是多嘴惹祸、制造麻烦、没有婉转动听声音,常常被人指责。柳宗元的革新中的言行举止,被众臣视为“怪民”,群起攻之,这点与乌鸦十分相似。当然,群乌给柳宗元的印象也是一样。这就缩短了物与人之间的距离,启动了读者的想象。另一方面,跂乌又是令人同情的弱者,它那伤残的躯体、危险的处境以及惶恐退避的心理,读者更易锁定被贬的柳宗元。其次,在跂乌的刻画上传神而深刻,作者舍弃外貌描绘而直达其神。突出的只是落魄过程和此后的感受,及避免了浅直之弊,其婉曲之美、含蓄之韵,使物我浑然一体。

  总之,《跂乌词》不仅集中地体现了柳宗元的寓言诗的特点,而且代表了柳诗的主要风格——凄婉哀怨。也是深得楚骚精髓之佳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野望吟

: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萧萧的雨声里回去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乔木:高大的树木。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lěi)垒春草绿。
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冥冥:昏晦的样子。重泉:黄泉,九泉,是人死后的归处。萧萧:象声词,指雨声。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因为两节相连,渐渐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