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留东野

: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读本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6页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niè)二子踪。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夸:号称。龙钟: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韩子稍奸黠(xiá),自惭青蒿(hāo)倚长松。
韩子:韩愈自指。奸黠:狡猾。青蒿:小草,韩愈自比。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jù)(qióng)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tíng)撞巨钟。
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巨钟:比喻孟郊。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读本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6页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诗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诗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2、 孙昌武.韩愈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4:第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诗,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
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
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夸:号称。
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韩子:韩愈自指。
奸黠(xiá):狡猾。
青蒿:小草,韩愈自比。
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
巨钟:比喻孟郊。
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读本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6页
 
展开剩余(

赏析

  前四句自比李杜。韩少孟十七岁。孟诗多寒苦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俗,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故有“郊寒岛瘦”之称。韩诗较孟粗放,所以以韩比李,以孟比杜。这里虽未出现“留”字,但紧紧扣住了诗题《醉留东野》中的“留”字,深厚友情自然流露,感人至深。

  五至八句对二人的处境现状和性格作了比较。“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诗人在过去的诗中曾以“雄骜”二字评东野,即说他孤忠耿介,傲骨铮铮。“白首夸龙钟”,一“夸”字即写“雄骜”。紧接着韩愈写自己,“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韩承认自己有点“滑头”,比起孟来有时不那么老实,所以能周旋于官场。在东野这株郁郁高松面前,自惭有如青蒿。意思是说,我今在幕中任职,不过依仗一点小聪明,比起孟郊的才能,实在是自愧弗如

  最后一段,祝愿二人友谊长存。我十分崇拜孟郊,我愿做驱蛩,负孟避祸。孟郊这样做下去,我和孟郊的才能相差悬殊,犹如“寸莛撞钜钟”。我愿变为云,孟郊变为龙,世间虽然有离别的事,但我们二人如云龙相随,永不分离。

  本诗以“醉”言出之,肆口道来,设想奇僻,幽默风趣;开篇即表示对李、杜的向往,既表达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又可看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与自信。

  全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次用典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对孟郊的推崇,如《易经·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希望自己和孟郊变为云和龙。同时作者借“醉酒”用“夸龙钟”与“稍奸黠”形容孟郊与自己,足见两人感情深厚。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2、 孙昌武.韩愈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4:第9页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十四年(798年),当时韩愈在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刺史董晋幕中做观察推官。孟郊原来客游在汴,孟郊将要离开汴州南行,韩愈赋此诗留别。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沈祖棻注评.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10.04:第289页
 
展开剩余(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44篇诗文

猜你喜欢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稍稍:萧森,阴晦。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美人隔湘浦(pǔ),一夕生秋风。
美人:此指吴武陵。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积雾杳(yǎo)难极,沧波浩无穷。
杳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沧:水青苍色。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gēng)枯桐。
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縆: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

清商激西颢(hào),泛滟(yàn)凌长空。
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颢:白色。泛滟: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希声閟(bì)大朴,聋俗何由聪。
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鸣雁行

: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胡雁飞鸣,辞别燕山,昨日从委羽山出发,今日早晨便度过了雁门关。

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胡雁一个个都口衔芦枝,向南飞翔,散落存于天地之间。它们连行接翼,不断地沿着这条路线往返。

客居烟波寄湘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
胡雁客居于湘吴之间,由于要抵御霜雪而体衰羽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因怕人射猎而惊相叫呼,整日心惊胆颤,即使听到弓弦的虚响也会从天下掉下来,实在是令人怜惜。

君更弹射何为乎?
胡雁这样的可怜,诸君为什么还要射猎它们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154

胡雁鸣,辞燕(yān)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燕山:在今河北省东北部。委羽:传说中的北方极地。此指北方。《淮南子·地形训》:北方曰委羽。高诱注:委羽,山名也。在北方之阴,不见日也。关:一说指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一说指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

(xián)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衔芦枝:《淮南子·修务训》: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

客居烟波寄湘吴, 凌霜触雪毛体枯。
湘:指湖南,吴指江苏南部。此泛指南方。居烟波,寄湘吴,在修辞上为互文。凌霜:抵抗霜寒。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

畏逢矰(zēng)(zhuó)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矰缴:系有丝绳以射鸟的短箭。同“矰弋”。矰:用绳子栓着的箭。缴:拴箭的绳子。良可吁:实可叹。

君更弹射何为乎?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何故。宾语前置用法。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53-154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候鸟迁徙的习惯,自古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雁每年冬天都要从北飞到南,春天又从南飞到北。代代如此,毫无变更。这种因历史文化地理因素产生的生态平衡现象,一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题材。李白的这首《鸣雁行》就是借写胡雁迁徙的艰辛,抒发对“暗箭”的畏恐心理。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开头三句写北雁辞别故乡南来。雁鸣中天,划空而过,似乎是为了逃离某种灾难或留恋故乡而悲鸣,它们从燕山一带南下,一直不曾停留。雁鸣声在历代诗人笔下往往带有凄厉的伤感色彩如谢灵运诗“嗷嗷云中雁,举翮自委羽。”“昨发委羽朝度关”一句写雁南徙的速度之快,显示大雁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写出人通过对候鸟的观察从而感受春秋代序。

  据说雁在长途跋涉时为了防范人的弋射,便口衔芦苇,令箭不得截其翼,所以成群结队“一一衔芦枝”。《古今注》说,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飞,箭射不到,所以不怕被射杀。但是到南方后,气候的温润,物产丰饶,换过羽毛后便增加了体重,到了要回到北方时,体肥不能高飞,怕被人捕获,经常口衔芦苇数寸,以防被射中。“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两句概括了南来北往的雁阵的这一特殊求生现象。虽然这体现出雁群防御的本能,但是这种防范措施在捕射者看来的确微不足道。这就更显出大雁被射杀的命运不可避免,以及诗人的担忧。

  接写南飞的大雁寄居之处:“客居烟波寄湘吴。”江南地区以湘、吴最为平沃,潇湘洞庭又常作为江南鱼米之乡和古代诗词描绘诗人理想去处的代名词,因为那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而此处的“客居”又带有李白的生活经历。李白遭谗言,愤而离开玄宗,又因参加永王李璘的西征而被流放,许多忧愤无处申说,而在这种境地里,历尽艰辛的大雁的形象又分明寄寓了诗人的感情了。尽管是局部的寒冷气候,“凌霜触雪”也足以让这些南来之禽“毛体枯”了。“凌霜触雪”表明环境的严酷,大雁为了生存,需要觅食出行,但终因内外环境的险恶而需付出重大代价,还要经常处在一种担心被捕杀的害怕状态之中,所谓“畏逢矰缴惊相呼”。这句大意说,大雁经常互相以鸣叫声来招呼同伴,好象这种方法可以躲过被射杀的厄运似的,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不由自主。一“惊”字,生动地写出大雁惶惑恐惧之情状。

  诗人设想,在这种情形中,只要听到有弓弦的声音,大雁便会从空坠落。“闻弦虚坠良可吁”,是说这种境遇的危险,生命的毫无保障,是多么的可悲可叹。因此诗人愤而责问:“君更弹射何为乎?”或许它们还在充当信使,为远方的人们传递信息哩,为什么要对这种毫不妨碍人类生存的义禽动杀机?这里流露出诗人的不平和愤激。

  鲍照的《鸣雁行》叹雁之辛苦霜雪,为了在自然环境中竞争生存而付出重大代价,李白则在本诗中感叹雁之无辜遭弹射;增加了人为的险恶环境。不难看出,写雁的遭遇正是为自己的逢难寓感。这一用意,明代的胡震亨早已指出。明代文徵明有《鹧鸪天·秋雁》词,其中“江湖满地皆矰缴,何处西风有稻梁。”也是借大雁随时都有罹难的危险,表达封建社会文人的忧患心态,可以看出受李白的影响。或者说封建社会的文人就如雪中雁,随时都有遭射杀的危险,所以鸿雁传书的义举、迁徙的悲鸣与艰辛等情形就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结合自己的遭遇写出的观感就更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7-1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子吟

: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我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

关河三尺雪,何岁是天山。
空有一腔抱负,哪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呢?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北风呼啸而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马匹都是饥寒交迫。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与妻儿告别时悲伤难抑,对于自己即将远行更是犹豫徘徊和悲痛。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但是志气男儿在如今这开明盛世,又怎能一直岁于困厄之中呢。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且看朝堂之上谁是木偶,谁又是真正的有识之士。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我郁郁寡欢的过着贫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来。

进不图功名,退不岁岩峦。
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禄,失败后也不会隐居遁世。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什么时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时光飞逝,岁月不等人。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人生真正际遇难道都是暮年才会来到吗?这真是让人悲愤不已啊!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只盼望这一天早早到来,我就能一展抱负。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栖乌喜林曙(shǔ),惊蓬伤岁阑(lán)
曙:天刚亮。蓬:散乱。这里指散乱的头发。岁阑: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shuò)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朔风:北风,寒风。重衣:谓重复多餘的衣服。

惨戚(qī)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惨戚:亦作“惨慼”。悲伤凄切。迟回:犹徘徊。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pán)
休明: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处在困厄之中。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luán)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跳丸:比喻日月运行。谓时间过得很快。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hàn)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lín)行密密缝(féng),意恐迟迟归。
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1、 左成文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5-72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安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少年时期人生不得意,落魄流徙不曾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胸有大志一心追随任公子,大钩巨缁钓那吞舟大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无奈之间经常痛饮逐景而游,壮心不存、功名不就,都疏远而去。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兰生谷底人不识人不锄,云在高山空翻卷空舒展。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突然有名,天子派驰马来迎,如同赤车骋蜀道去接司马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迈步朝廷走进九重高门谒见见圣上,龙颜笑开令我顿觉四海如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宫中彤庭四下里高呼万岁,拜贺圣明主上收揽沉沦不显的英才。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我在翰林院挥笔引来皇上的目光,峥嵘的麒麟阁上谁能见到我呢!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蒙承圣恩举步进入银台门,持笔著书独自待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乘龙驹雕蹬跨上白玉鞍,享受象床绮食面对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以前讥笑我微贱的那些人,现在都来拜见请求交友同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可我一旦以病辞京漫游江海,往昔那些人谁还与我相识相好?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前门作揖软绝,后门索性硬拒,结交之人一一变了面孔。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我亦想借您梦得“池塘生春草”的佳句,使我登楼之诗身价百倍。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相别之后我要像灵运遥寄惠连诗作一般寄诗给您,还有些人也会有和作的。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东平相阮籍与南平太守的您,古今都可郁喜爱饮酒的步兵校尉。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您和阮籍都是从心眼里爱好美酒才去作那个官,并不是看重恋眷职务啊。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如今因酒而谪官去到武陵桃源,寻花寻竹行了几处地方?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桃花源中的秦人有如旧识,定会出门笑脸相迎。

参考资料:

1、 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0-401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5-438

少年不得意,落拓(tuò)无安居。
落拓:即落魄。此用《史记》郦生的典故:郦生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吞舟鱼:形容鱼大。此指心有大志。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兰生”句:《三国志·周群传》:“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yán)一解四海春。
龙颜:借指帝王。

(tóng)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彤庭:汉皇宫以朱色漆中庭,故称。沉沦:沦落之人。

翰林秉笔回英眄(miǎn),麟阁峥(zhēng)(róng)谁可见?
翰林:此李白自指翰林供奉的经历。英眄:皇帝的顾望。麟阁:汉宣帝时有麒麟阁,为图绘功臣之所。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luán)殿。
金銮殿:大明宫紫宸殿北曰蓬莱殿,其西曰还周殿,还周西北曰金銮殿。蓬莱殿西龙首山支陇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銮殿,殿旁坡名金銮坡。

龙驹(jū)雕镫(dèng)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绮食:一作“绮席”,盛美的筵席。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chóu)昔相知几人在?
畴昔:往日,从前。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梦得”二句:此以灵运与惠连喻己与之遥。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临海:即今台州。羊、何:即泰山羊璿之、东海何长瑜,与谢灵运、谢惠连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东平”二句:此以阮籍比李之遥。李之遥为南平太守;阮籍曾任东平相,称阮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专城: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

(zhé)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桃源:在武陵,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秦人:《桃花源记》载,内中之人自称是秦时人,避秦末之乱才进入桃花源中。

参考资料:

1、 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0-401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5-438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共同主题是赞美从弟李之遥,而讽刺势利小人,从而反映出世道交恶,贤者被弃,佞臣得势,道德友情沦丧,一切均以势利为轴心和转移。李白身受其害,故借赠诗抒感概。第一首诗写完之后,犹未尽意,故又以第二首补足之。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描写重点,然而又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完整艺术整体。

  第一首基本是以七言为主的古体诗,全诗三十二句,可分三个大段落。

  第一段共八句,又可分为两个层次。诗开端的五言四句为第一个层次,直叙少年不得意,潦倒而无安居生活之业。愿意追随古代任公子之后,投钓东海,钓得能吞进舟船的巨鱼,以饱天下之人,而不作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任公子是《芪子》一书中所引用的寓言人物:任公子作大钩巨缁,五十辖以为饵,蹉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饱)若鱼者。这四句五字句,一气贯下,借用郦生与任公子的两个典,说明自己志在济世任侠,然而却失意落魄。因而欲步任公子后尘,鄙弃名利,听任自然,相信自己会得到预想的结果。创主唐代的任氏之风俗。这就使李白少年时的形象与精神,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暗含着理想与志向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坚持理想志向,而绝不作势利小人,保持淳美的人性本色。体现着世不容己,己也弃世。他在《古风》(其十三)诗中也表现了与此相似思想:“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暗示出失意落魄的主客观的原因,矛盾的双向性。接着诗人运用七言四句,由前面五言句式的音节短促与凝重,而转为音节舒缓与和平,抒写失意后的生活和行为。经常是饮酒抒忧,追逐徜徉,名山胜水,追求天真的人性美。从此逐渐使壮心与功名相分疏。这正像美好的兰花生在山谷中而不会遭人锄掉一样,保持着它的自然美;又正如围绕高山上端的白云,自由地翻卷与铺张。这四句是写入长安前的生活,暗示出以隐求仕,而不汲汲于功名。追求的是人性自由、适意生活的清真美,从名胜山水风景中吸取美的力量。兰生谷底是反用《三国志·蜀志·周群传》中“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的典故,暗示出在朝廷,权贵是容不得贤人君子的。兰花是比况贤人君子的。例如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描写,比托贤人君子。贤人君子只有在山乡水国才有自己生存的天地,自由的王国。总之这八句诗是李白的自画像,自抒心志,真率自然,发自肺腑。为少年以后与入长安之前的李白作了评介,形神欲出。

  全诗的第二段是从“汉家天子驰驷马”至“象床绮席黄金盘”,共十二句,每六句分为一小节,又为一层意思。这段诗的前六句是写李白被征召入京与谒见唐玄宗的隆重盛况。汉家天子是代指唐家天子唐玄宗,派御用的高车四马,像当年汉武帝迎接从蜀地来的司马相如一样,迎接李白。李白进入九重宫门,于金殿上拜谒当今圣君皇帝。皇帝龙颜笑逐颜开,天下人就像沐浴春风一样,受到皇恩的抚育。金殿里左右站班的大臣都高呼万岁,叩拜皇帝、祝贺皇帝征召了一位隐逸失意的贤材。这六句诗是铺陈叙述,但又重点突出,突出皇帝的重视。以赤车驷马相迎,龙颜高兴,群臣高呼万岁等细节,渲染气氛,烘托自己的形象的高贵,超卓拔群,荣耀至极。然而这仅是谒见初的情景。接着诗人又用六句,描绘自己供奉翰林的情景,皇帝垂青,自己大展英才。自己供奉宫内翰林院,执笔草拟皇帝的诏书,受到皇帝的不时注目,焕发出赏识的眼光。宫内藏书的麒麟秘阁威严高峻,自己在这皇帝秘阁中读书,接受皇帝询问,没有谁可以得到这种荣誉,恐怕连看到这高峻的麒麟阁都难。回忆当初承受皇帝恩惠时,进入了右银台门内的翰林院供奉,又独自在金銮殿上草拟皇帝文件。出宫门随侍皇帝,乘有雕饰精美的马蹬与镶白玉的马鞍的御马,在宫中坐的是皇家椅子,用的是皇家御用黄金盘。这六句诗是说明自己志大才高,得到皇帝的信任,满面春风。荣极一时,盛极一时,享受到人臣的极誉。这六句诗采用间接描写,从皇帝眼睛垂顾到环境的烘托,传神地状出自己内心活动和心境昂奋。这与第一段落魄失意的心境构成了鲜明对比,然而这又是不慕名利,以高尚节行与大智大才,自然得到的荣誉。这无疑地是诗意发展、诗情的延伸。

  全诗第三段是从“当时笑我微贱者”至“可见羊何共和之”也是十二句,每六句为一小节,为一层意思。前六句是写被逐出长安,饱尝世态炎凉冷暖之苦。诗人说:回想我在朝廷时,原来笑话我出身卑贱而白眼看我的人,现在却一反常态请求我接见,与我交朋友,欢聚在一起。可是当一个早晨我上表章,托病请求还山时,旧日与我交欢相知心的人,没有几个人了。门前送我以礼,随后即关紧门。这些人就是有势就交,无势就改,反复无常。这六句表面上是写自己失势前后的人情关系的变化,透视出势利小人的丑态与趋炎附势的卑鄙灵魂。反映出民族的传统淳朴美德,正被势利小人所践踏,世风浇薄,孕育着社会危机。鄙视、悲愤,感叹之情与探求人生的传统美德等交识在一起,很能感发人意。“当时”,“畴昔”,“今日”相钩连、六句诗意脉一贯,曲折相续,对比鲜明,个性突出。后六句扣题,赞美从弟李之遥始终如一的交情。诗人对他说:对比之下,你的友情如山岳一样始终如一而心不改变,如云雾随着高山一样迷失掉它的所作所为,你不为邪恶云雾所动。云雾是象征着社会炎凉世态,邪恶势力。你与我之间情谊,如当年谢灵运与谢惠连兄弟间关系,才情相用。由此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梦得‘池塘生春草’”这首诗的价值。随着社会阅历之深,而不断地增长它的价值。别后,希望你看到这从遥远地传递去的我的诗篇,也能像谢灵运登临海峤赋诗寄给他的族弟谢惠连一样,和像羊璿之,何长瑜一样的诗友相互唱和。前两句用比喻象征,描绘友情淳真。后四句用典故,谢灵运赏识他从弟惠连之才,相互切磋切琢。当他写《登池上楼》诗时,于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忽然得到“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羊璿之、何长瑜是谢灵运的诗友,谢灵运又作《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一诗。李白用典比况自己与李之遥兄弟情谊,知音友情。预想李之遥接到此诗,诗友共唱和,又颇感欣慰。第二段所引爆出的悲叹之情迅速转化为平和愉悦,为世上有知音的兄弟而自豪!于此结束全篇,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全诗看似平常,无动人的描写,又乏雕饰词句。章法自然,以情运思,构成了失意——得意——失意——自慰的意脉,于平易中数见曲折,自然天成。

  全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看似竹筒倒豆,事无巨细,倾泄而出;实则匠心独运,以客观环境与人物描写,兼巧用典故,从今昔对比中,以刻画自己的心象,从两种对立的人格中,歌颂淳朴清真的人格美,以自己与从弟之遥当之。反衬与贬抑势利小人的丑恶人格及其卑鄙的灵魂。进而透视出世风浇薄,贤者被弃的社会悲剧,表现盛唐社会由盛转衰的征兆。这种平易自然,亲切感人,于不见技法中,悟出社会人生的道理,非常深刻。

  其二诗则转笔重点写李之遥。宋本《李太白文集》在此诗题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全诗由此生发,刻画李之遥的性格与形象,及其被贬的原因和诗人评价。在组诗结构上是对前诗作重要的补叙,使李之遥形象光彩照人,与李白正好如一对玉人,相映相衬,天真淳美,然而却都不容于世。

  全诗八句,前四句为一个层次,后四句又为一个层次,意脉绵密,严整无痕。

  前四句写李之遥思想与性格,作者并不直接述出,而是采用以古托今的笔法,在古今人相映衬中,托出南平太守李之遥如魏晋初的大诗人阮籍,不满意朝臣的倾轧与司马氏诛杀异己,而以酒浇愁,冷眼注视现实,佯狂处世。淳美人性,托之于美酒,而无意于功名利禄,不以专城的郡守职务为重。这与魏晋时的阮籍是十分相似的,故诗人说今古两步兵。阮籍拜东平相,不以政事为务,沉醉日多。听说步兵厨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这四句以古今对比手法,既刻画李之遥的形象与性格,也暗喻伤酒而被贬。伤酒又如阮籍不满意现实,而又无力挽狂澜,以酒消忧。开端两句平平叙出,但却拓展时空,今古相接,比之单写李之遥却有较丰富的意蕴,赞美之情是今亦是古,今古相重,凝重浓厚。

  后四句一转,写李之遥因不顾专城,只爱酒,而被贬武陵。使诗人联想陶潜所写的《桃花记源并诗》,于是就化用这一典故,铸成后四句的美好诗意。诗人说:你去的武陵,就是晋大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不知你今后要到这里多少地方寻找桃花源世界。那里的避世乱的秦人,像故旧的相识,出门笑脸相迎你。这四句诗再用陶潜理想与人格托喻李之遥,再次渲染他的人格美,追求理想社会境界。这一用典使李之遥形象增加了光辉。更可贵的是使典故内容与诗意融合无间,塑造一个优美的社会环境。自然美、人情美异于冷峻的现实。注入了诗人的浪漫理想,然而它又植根于现实,并非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可望不可即。

  这首诗热情洋溢,气贯全诗,逐层蓄积,赞美,回护,预测,构成感情的流程,心潮逐浪高。古今未来时空相续,关心体贴挚爱之情,无以附加。然而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不深思就体味不到这种深邃的情思。

  这两首诗一长一短,看似不相称,实则各自得体,各尽所职,言近旨远,相得益彰,俱为精品。可参读《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诗,以对此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5-438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8-3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