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缓歌行

: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暮拟经过石渠署,
朝将出入铜龙楼。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
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男儿立身须自强,
十五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文昌宫中赐锦衣,
长安陌上退朝归。五侯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14篇诗文

猜你喜欢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主编.《历代送别诗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04:105-1062、 陈伯海编.《唐诗汇评 下》.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 :2357-2358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xíng)人芳草马声骄。
泥融:泥泞。行人:裴坦,字知进,进士及第,任宣州观察府判官,诗人故旧至交。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yì)江村柳拂桥。
九华山: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山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因有九峰,形似莲花而得名,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县西,长江下游支流。

君意如鸿高的(dí)(dí),我心悬旆(pèi)正摇摇。
的的: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悬旆:挂在空中的旗帜,这里形容心情空虚。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故国:故乡,指长安。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主编.《历代送别诗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04:105-1062、 陈伯海编.《唐诗汇评 下》.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 :2357-2358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73-107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细雨

: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阵阵细雨好像是白玉堂飘下的帷帘,又像是从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竹席。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当时的神女沐浴披拂着光彩照人的秀发,就像这使气氛变得清凉的细雨。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62、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21-22

(wéi)飘白玉堂,簟(diàn)卷碧牙床。
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簟:竹席。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

楚女当时意,萧(xiāo)萧发彩凉。
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萧萧:清凉的。发彩:形容秀发光泽华润。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62、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21-22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这首诗笔法全属正面铺陈,不过是发挥了比喻及想象的功能,写得灵活而新鲜。

  诗篇一上来打了两个比方蔚蓝清澈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这里将细雨由天上洒落,想象为好像天宫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是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帷幕、簟席都是织纹细密而质地轻软的物件,用它们作比拟,既体现出细雨的密致形状,也描画了细雨随风飘洒的轻盈灵姿。接下来,诗人再借用神话传说材料作进一步形容。楚女,《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这里说:想象神女当时的情态,那茂密的长发从两肩披拂而下,熠熠地闪着光泽,萧萧地传达凉意,如同作者眼前洒落的细雨。这个比喻不仅更为生动地写出了细雨的诸项特征,还特别富于韵致,引人遐想。整首诗联想丰富,意境优美,如“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情态的虚拟想象,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比较起来,于这首诗主题相似的《微雨》偏于写实作风,而此诗则更多浪漫情味,从中反映出作者咏物的多样化笔调。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6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

: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4-653、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4、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1-52
扑蕊(ruǐ)添黄子,呵花满翠鬟(huán)。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蕊,花蕊。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翠鬟:头发所梳的形状。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映,汤本《花间集》作“暗”。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4-653、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4、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1-52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这首词写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以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以及鸳枕明月为衬,表现其孤栖与寂寞。

  起拍二句,从最具有女性生活特征的化妆着笔,写出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扑蕊添黄子”,谓取花蕊以为面饰。古人制作化妆品,多取材于自然,所以将黄色的花粉作为额黄妆的饰品。“呵花满翠鬟”,说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接下三句,转换抒写角度,不再写动态的人物,转而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三五之夜,则月欲明矣,则思愈炽矣。于是乎,对芳颜,扑蕊、呵花以自消遣。女子被封闭在闺房内,阗然独处,无人相问,只有鸳枕、屏山相伴,尤其是十五月圆之夜,更觉无限孤独寂寞。

  此词通过白描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词中女主人公月夜独卧,不仅在前以严妆丽容为衬,其后又以“鸳枕”“月明”为衬,鸳枕独托面容,月明偏照芳颜,主人公那孤寂、相思之苦自在不言中。其中,“扑蕊”“呵花”两个细节的描写,用语精细奇妙,而又使人耳目一新。

  有人将此词解释为写男女双方幽会的情景,说开头两句写女子着意妆饰,表现了她准备欢会时喜悦的心情;后三句是对相会时的具体描写。聊备一说。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4-652、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25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1-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耶溪泛舟

: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落景余清辉,轻桡(ráo)弄溪渚(zhǔ)
落景:落日的光辉。桡:船桨。渚:水中的小岛。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泓澄:水深澄澈。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mò)脉不得语。
脉脉:互相凝视。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0-8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闻笛

: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淡散。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71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画楼:雕梁画栋的楼阁。

响遏(è)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lóng)
遏:止住。 碧落:天空。道家称天空为碧落。清:清越。形容笛声清悠高扬。 帘栊:挂着帘子的窗户。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fù)就一篇怀马融。
三弄:指《梅花三弄》。 桓子:晋朝的桓伊。马融:汉朝人。有《笛赋》一篇。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liáo)亮尚飘空。
尚:还。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7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