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苏少府

: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夜簟眠橘洲,春衫傍枫屿。
山阴政简甚从容,到罢惟求物外踪。落日花边剡溪水,
晴烟竹里会稽峰。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知君练思本清新,
季子如今得为邻。他日知寻始宁墅,题诗早晚寄西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14篇诗文

猜你喜欢

柳絮

: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bìn)毛生。
缘:因为。渠:渠道,道路。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描写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薛陶说:“二月杨花轻复微”,并没说清是怎么个轻法。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缘渠偏似雪”句则是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来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为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不仅如此,诗人又从咏物进而表现人的情思: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答武陵太守

: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在武陵做门客时受到您的提携,决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仗剑行千里,微躯(qū)感一言。
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líng)恩。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欹湖

: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洞箫声声哀婉悠扬飘渺,长天日暮送君离去。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湖上回望山川,青山白云依旧,而友人却渐去渐远,心中一片惆怅。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凌:渡过,逾越。这里指箫声远扬。极浦:远处的水边。夫君:指作者的朋友。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这是一首送别诗。洞箫声远,长天日暮,湖上回首,山静云飞,一片萧瑟哀婉的意象,烘托出离别的气氛。诗中动静相交,声色间杂,无一字言情,离情却浓郁其中。全诗境界开阔,意味深沉。唐汝询《唐诗解》:“摩诘辋川诗并偶然托兴,初不着题模拟。此盖送客欹湖而吹箫以别,回首山云,有怅望意。”

参考资料:

1、 爱词霸.欹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渔父

: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八九月芦花满天纷飞,深水中垂钓的老人伴着夕阳余晖归去。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秋天的山,满眼都是浓浓的翠绿,云层下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悠闲地拢梳着那满头稀疏的白发。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参考资料:

1、 蒋郭雄,舒萱.历代垂钓诗选 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第14页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xī)老人重(zhòng)钓归。
谿:同“溪”。重钓:深水中钓鱼。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jiàn)云依依。
槛:轩廊临水的栏干。依依,隐约貌。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huī)
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斜晖: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翻:反而。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储皇:即储君皇太子。

参考资料:

1、 蒋郭雄,舒萱.历代垂钓诗选 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第14页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本首诗是诗人《渔父歌》五首的姊妹篇,作者以“南溪老人”来比喻自己,通过写渔父的悠闲垂钓的生活,来暗喻作者自己此时的闲隐生活。此诗表达出作者淡泊、澄洁的高远情志。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钓归”两句是说秋高气爽,扁舟垂纶的的老渔父伴着夕阳的余晖划舟而归,晚风悠悠,芦花飘飘,溪水清清,波光粼粼。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是说临岸系舟,举目远望,翠色怡人,满山的青草绿树像洗染过一样,散发着浓浓的绿意。白云翩翩然点染在秋日的蓝天上,映照着横在水面上的野艇,更增加了几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自然情趣,那是一种委运任化,悠然自得的生命意识。诗人取景不惑,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溪摆钓图,字里行间飘荡着一种轻灵的气息。作者采用由远至近的审美视角,秋山、野艇的仰视之间流淌着“脆滴滴”“云依依”的生命色彩,充彻着一种虚静的宇宙意识。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景物的转换深处是归家路途的缓缓延伸,弯弯曲曲的小径,踏着秋日的余晖,手把钓竿的老渔父正在悠闲地拢梳着那满头稀疏的白发,路在脚下徐徐延伸。老人脸上微微的笑意,那是洗尽尘滓,超然世外的满足感,诗人运用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出包孕性的瞬间。

  “闲梳鹤发对斜晖”则是完美地传递出老渔父自在悠闲的心理状态。“小径”颇有象征意味,不妨看作是一条自然出世的桃源路。

  尾句“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诗人认为四皓未绝尘俗,舍却隐居生活的安逸,卷入宫廷废立的纷争,不免多管闲事。此处议论,运用典故,顺景延情,文理自然,意到笔随,并将作者的人生观鲜明的表达出来。李德裕称张志和“隐而名彰,显而无事,不穷不达,其严光之比”(《玄真子渔歌记》)。

  《渔父》的尾联正是他人生观最恰当的注解。“古来闲着,多隐于渔”(刘克庄《木兰花慢·渔夫词》),张志和从个体生命的体验出发,塑造了林泉高致的“渔父”形象,并运用富有感受力的艺术心灵捕捉贴切的审美意识:芦花、秋山、白云、野艇、斜晖……无不流淌着诗人对高蹈超逸的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理想化,审美化的隐逸生活暗含着一种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潜在肯定,以及对时代隐隐的不满、失望之情。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落寞的中唐时代赋予了性好道学的张志和更多出世的生命情怀,促使他吟唱出了一曲曲美丽的“渔夫”之歌。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唐诗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6:813-8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谒金门·春雨足

: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绿晴相对浴。
春水潇潇下,涨满小溪,染绿溪边新柳。柳丝飞扬,忽然来了一双鸥鸟,羽翼似玉,双鸥于晴日暖阳里拍打着水面,鸣啭嬉戏。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新绿:初春植物现出的嫩绿。

楼外翠帘高轴(zhóu),倚遍阑(lán)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cù),寸心千里目。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这首词是由两个生动的画面组成的。上片"春雨初霁图",重在写景。画面是一片生机,春意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大笔一抹,颜色斑谰,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下片是"深闺盼远图",重在写人。画面上的少妇,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少女失意的神态,被一个"目"字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又是画家不易传达的。

参考资料:

1、 古诗词名句网.谒金门·春雨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