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题

:
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
夜半无灯还有睡,秋千悬在月明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214篇诗文

猜你喜欢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芙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六印虽未佩,轩芙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魏都邻接燕国赵国,美女个个赛过芙蓉花。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淇水流趟,宛如碧玉,舟车交通繁忙,日夜奔流。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青楼夹两岸而立,千家万户繁弦密鼓,歌声嘹亮。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天下称此为豪贵之都,游此每每与豪杰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你和洛阳苏季子一样,口齿流利,如剑戟森锋。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虽然还没有佩挂六国的相印,门前豪华轩车如奔马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有黄金数千两,还有白璧好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散尽万金,两袖清风潇洒自在而去,高歌吟赋还故乡。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落魄的时候都如此豪爽,谁不愿意跟从?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此处一别,远隔黄河淮河,云山杳杳千万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何时再见,更尽一杯酒,到时候再论心胸。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魏都:一作“魏郡”。唐时魏郡即魏州,属河北道。今淇水下游一带属当时魏州。芙蓉: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qí)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淇水:淇河。《尚书正义》:“河内共县,淇水出焉。东至魏郡黎阳县入河。”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青楼:豪华的楼房。也指妓院。歌钟:伴唱的编钟。此指歌乐声。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jǐ)森词锋。
苏季子:苏秦,字季子。剑戟,泛指武器。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qióng)
掉臂:甩动胳膊走开,表示无所眷顾。邛,中国古州名,汉置临邛县,唐时治所曾在临邛(今邛崃),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落魄:潦倒失意,放荡,不羁,豪迈不受拘束。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离长安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开封商丘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此诗当写于李白从梁宋到幽蓟(幽州和蓟州)时。此诗写和苏明府于淇水分别。诗人笔下,淇水景色壮丽,女子姣美。当时的淇水下游当是天下较富庶的地方,水面千船竞发,岸上万车争道。作者以苏秦比苏明府,颂扬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最后抒写别情,盼再次相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去矣行

: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先生,你不见那放鹰人臂套上的鹰, 一旦吃饱后就迅速飞去。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怎么能作那厅堂上的燕子, 只知衔泥为自己筑巢去依附时贵的权势之家。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我这个人生性心胸开阔不受约束,缺少一副厚脸皮, 怎么可以久处在王侯权贵之中呢?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我没有尝试过从盛物的袋子里取出美玉而服食之的方法,明天暂且进入蓝田山去试一试吧。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53

君不见鞲(gōu)上鹰,一饱即飞掣(chè)
鞲:放鹰人所著的臂衣。飞掣:犹飞去。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燕:比喻小人。

野人旷荡无靦(miǎn)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靦颜:犹厚颜。

未试囊(náng)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蓝田:山名,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出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53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以后不久所作。杜甫“在率府,数上赋颂,不蒙采录。欲辞职去,作《去矣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2-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落花落

: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的影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随风漫天飞舞,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轻轻飘落,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楼台上飞翔着成双成对的朱鬟。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fū)映丹萼(è),与君裴(péi)回上金阁。
跗:花萼。萼: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影拂妆阶玳(dài)(mào)(yán),香飘舞馆茱(zhū)(yú)幕。
玳瑁: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市场上的优良龟甲。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紫红色,味酸,可入药。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fēn)(yūn)绕高树。
氛氲: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qǐ)阁青台静且闲,罗袂(mèi)红巾复往还。
绮:本义指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作“华丽,美丽”解。袂:本义指衣袖。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huán)
双鬟: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2.借指少女。3.指婢女。4.指千金高价。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有种春伤的情怀。所谓春伤,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华老去,回首还似在梦中的意思。人还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远去。 亦是花儿落下变得冷漠无情!离人而去!

  首先,诗人从最显眼的色彩入笔,完全符合人的审美途径,容易引起共鸣,“绿叶青跗映丹萼, 与君裴回上金合。”这两句话,着重描绘色彩。诗中的色彩是鲜艳欲滴的,如:“绿叶”,“青跗”,“丹萼”。而且从“叶”,“跗”,“萼”,这三者次序依次上升,宛如你正在赏花,目光逐渐上移。然而画不是静态的,一副色彩鲜艳华丽会动的画面。“映”字点出色彩的互衬互溶,暗示了花朵衬在绿叶里在风中摇曳。着这样的如梦如幻意境下,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赏金碧辉煌的楼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玳瑁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幕”指的是绘有茱萸或者插满茱萸的幕帘。色泽上玳瑁筵和茱萸幕已经占尽优势。诗人再从动态上描述:“香飘”,“影拂”中香和影都是抽象的,需要心领神会的。飘和拂都是细微的动作,这些意动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心神放松,神气宜然。敏锐的捕捉到香气和烂漫变换。

  看着色彩艳丽的落花,让人心情变得美好,于是将花丛的色泽实化为玳瑁筵,将花香说成是帘幕随风舞动而成。从而在神态和形态上把握住了春天的内涵,达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

  这种灵敏的诗性和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是一样的,但是诗人的描绘则更为鲜艳华贵,具有孩童般的率真,更带有浓浓的春的气息。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每句诗中,作者都用的两个动词。若说飘和拂都是细微的,妆和舞则是彻彻底底在作者感受到春的神意后内心激动恣意狂放的喜悦了。妆和舞的是外物也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整束衣冠,载歌载舞呢?

  落花落,落花随风飞舞,漫天的花瓣,在风中舞得缭乱,显现了千万种舞姿,落花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随风飘进了屋子,在飘飘的帷幔中飞舞,又如人生终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态。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归不归? 满是疑问,其实早有了解答。 便如那岁岁荣枯的花,自有其归宿。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那花树一身香气,如那人,满襟的花瓣,一脸的春愁,令人陶醉。此时春已繁,繁到了极点,仿佛春花便要落尽。诗人便在这绚烂而忧伤的落花季节,与知已友人一起了结同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赋得江边柳

: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上。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1

翠色连荒岸,烟姿(zī)入远楼。
翠色:草色。翠:一作“草”。连:一作“迷”。烟姿:轻盈美好的姿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开时……(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此处指柳姿,柳丝摇曳如烟。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影:一作“叶”。钓人:钓鱼人。人:一作“矶”。

根老藏鱼窟(kū),枝低系客舟。
鱼窟:指鱼栖身的洞穴。鱼:一作“龙”。系:一作“拂”。客舟:运送旅客的船。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xiāo)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雨声。惊梦:惊醒睡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1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此诗题为“赋得江边柳”,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诗视角敏锐,画面绝美,笔锋老到。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连”,不是一棵树,是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该是衰老的颜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种苍老的美,暗示着诗人已身心疲惫。草木枯黄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说明诗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

  诗人想:烟波渺渺,隐隐约约中,依稀能看见远方的楼宇,这些楼宇才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惜,温馨的家庭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

  颔联三四句,写柳影、柳絮,语句对偶:“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成了虚的东西,诗人眼前的处境梦幻迷离,一片茫然。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顶,命运无非就是被人无情地摘扔而去,甚至不曾有过一眼相看,终归被抛弃的担忧涌上心头。

  颈联五六句,写柳根、柳枝,语句对偶:“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柳树老了,根部溃烂,成了鱼儿的避难所。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鲜,已经成了他们的暂寄处,就像一个旅店,过往行客们,匆匆来也匆匆去。柳枝虽然能系客丹,但那是暂时的,客舟终要远行。“枝低”就像诗人伸出的双手,双目企盼地牵扯着客人的角衣,结果无济于事。

  诗的前六句看似写景,实则述己,写江边柳的秋色实是喻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尾联七八句,写心情:“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诗人终于站出来,直抒胸臆。梦醒了,是因为有潇潇风雨;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猛醒之间,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

  全诗在写法上,通篇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又暗喻自己的身世处境,情真意切,引人同情。历来诗评家对此诗评价甚高。

参考资料:

1、 肖占鹏,王蕊.论鱼玄机爱情诗歌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芙蓉楼上为你饯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参考资料:

1、 刘文起.黔阳——湘西古镇之一[N].温州都市报,2012-06-24,A12版.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楚云:指楚天之云。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楼:指芙蓉楼。寒江:称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参考资料:

1、 刘文起.黔阳——湘西古镇之一[N].温州都市报,2012-06-24,A12版.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语”指的是秋雨,连江,满江。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当时王昌龄作将江宁(今南京市)丞,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去往洛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寒雨连江”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含蓄的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黎明,客,指的是辛渐,楚山,指的是楚地的山,辛渐前往洛阳要经过楚地,这里,以“楚山”指代他的行踪。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色刚亮,我就在芙蓉楼上为您送别,远望那一片楚山,令人感到孤独,“平明”承接上句的“夜”,写出了离别的仓促,夜晚同来,黎明分手,来不及在此地漫游,是令人遗憾的。“楚山孤”这个景象,即写出了楚山的孤耸,又写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可谓情景交融之笔。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学网 陈祖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