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8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29-130 .3、 学习型中国·读书工程教研中心 .小学生爱读本·国学经典:唐诗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09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lù)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夫婿:丈夫。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尚知时,鸳(yuān)(yāng)不独宿。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旧人:佳人自称。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j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8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29-130 .3、 学习型中国·读书工程教研中心 .小学生爱读本·国学经典:唐诗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09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96-49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注释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旧人:佳人自称。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8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29-130 .3、 学习型中国·读书工程教研中心 .小学生爱读本·国学经典:唐诗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09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96-49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29-130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96-49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

: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jiān)(jiā)楚雨深。
梦泽:即云梦泽。蒹葭:指芦荻,芦苇。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这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齐安(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7-10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我清晨乘着犁眉黄身马,举鞭无力。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强撑着病体,角巾便服地来到尧庙。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只见柳丝垂地绿荫遮天,石门喷迸的流水在此汇成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这里山青水秀,我的老朋友果然为我们选择了一处绝妙佳景。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庙中不断地有人来击鼓求福,其实尧本无心受人祭拜,你们这又是何苦呢?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庙前又有双跪石人,如花的美女整日在表演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权贵们的豪华车马往来不绝,惊动着林木山石发出轰鸣。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远望潭中,长烟与碧波交织,时明时灭。白鸥群翔,如同纷纷扬扬的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红亭赤栏,置于碧流青水之间。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这潭水深过百丈能通彻海底,说不定其中会有蛟龙盘踞。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置身于此,让人不禁想起音日的绿珠潭,那潭水似乎是一下子都流入了东海,至今遗址无存。那粉面红妆的绿珠又到哪里去了呢?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当年绿珠楼下的满园鲜花,也一枝难寻。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昨夜秋风已经自西吹来,洞庭波起树叶纷落。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当此之时,携同三五少年,登高远望,定会心旷神怡。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如果曹操生前不是苦苦地争夺天下,怎么会有妻妾们空向铜雀台歌舞的悲哀呢?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我现在倚窗长歌一曲《白云谣》,您要随着歌声挥手相应。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当此清风朗月之时,更当人仙共醉,举杯遥劝,仙人自当不辞。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酒酣情浓已近夜半,更应举杯祭尧帝,然而尧安有知?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尧倘有知,则应命令皋陶手执扫帚,廓清宇内,扫清遮掩青天的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今日的盛会,更为空前。古代山简昼筑高阳池,那只算琐琐小饮,其酩酊醉态怎能与我相比?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竹林七贤的聚会远不如我们,《兰亭集序》所叙的雅集也无足夸耀。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金沙潭水的清澈胜过太湖,但水边只剩下憔悴的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此次相别,您归西秦,我即将奔赴东越,向瀛洲搜寻仙人之迹。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将来蓝田、太白若是你我相会之处,请您先为我把石上的月光擦拭得更加光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0-5922、 古代汉语词典编委会.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朝策犁眉騧(guā),举鞭力不堪。
犁眉騧:黄身黑眉的狡马。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yáo)祠南。
角巾:有棱角的头巾。微服:平民的服装。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石门:鲁郡东门外的水门,遗址在今山东兖州;一说指兖州石门山。金沙潭。为尧祠南面一个大池潭,水由石门流出。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gǔ)往复回,簸(bǒ)林蹶(jué)石鸣风雷。

银鞍绣毂:指贵族所用紊华车马。毂:泛指车。簸林:撼动树林。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绿珠潭:即洛阳昭仪寺绿珠池。池南有绿珠楼,楼为晋时石崇为爱妾绿珠所建,遗址今已不存。

昨夜秋声阊(chāng)(hé)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阊阖:指西风。洞庭木落:《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九鼎: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世成为传国之宝,国家权力的象征。铜雀台:三国时曹操建。遗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白云:指《白云谣》。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gāo)(yáo)拥篲(huì)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皋繇:即“皋陶”, 亦作“皐陶”。传说虞舜时的执法官。拥彗:拿着扫帚。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mǐng)(dǐng)何如我。
高阳:高阳池。山公:山简。

竹林七子去道赊(shē),兰亭雄笔安足夸。
兰亭雄笔:指王羲之所写《兰亭集序》。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蓝田:即今陕西蓝田山。太白:指陕西眉县东南之太白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90-5922、 古代汉语词典编委会.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堪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这是李白久病初愈后为友人送行所作的一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非常富有想象力,意象变幻莫测,情感奔泻直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诗一开始,便泄露出诗人的满怀悒郁。在明净秋日的早晨,诗人“强扶愁疾”,策马而行犹似力不能胜。久病初起固是一个原因,但悒郁之愁怀,更是重要因素。愁怀的原因,诗的字里行间已透出信息:故人将归长安,勾起了他对昔日在长安始受礼遇后被排挤的回忆。“角堪微服”一句,含有甚深的今昔之慨。昔日在长安受到皇帝隆重的礼遇,此时却是愁疾之身,在今昔殊异的感慨中有着悒郁不平。

  接写尧祠所见。“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在一片长杨掩蔽、青山碧水的秋日美景中,有石门山上的飞瀑喷射,有历乱的海鸥展翅,开阔明净中给人一种流动感。景是美景,故言“笑夸”。但是这并非纯为宁静自然的美,它笼罩在一片不相称的嘈杂中:来祭祀的人车马雷鸣,夹杂着鼓乐喧嚣,于是诗人发出“尧本无心尔何苦”的慨叹。慨叹之中,隐含着对皇帝周围的谀臣的讥讽和自己被排挤出朝的愤慨。接着又是另一番慨叹:“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谀臣在朝而贤人在野。谀佞之臣既遮蔽皇帝视听,贤人在野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由于有对在朝者的不满和在野的不平,才有下面完全离开尧祠物色的个人情怀的抒发和议论。

  接着,诗人的思路从尧祠跳跃到对于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探索。时光流逝,名姝的青春、骚人的才华、帝王的权势,都随着岁月消逝了。想象从尧祠超越过漫长的时间和空间,落到洛阳的绿珠楼。当日绿珠的绝代容颜,如今已光彩沉埋;当日与绝代容颜相映照的满园繁花,也已经没有了踪影,唯有潭水东流,与岁月同其匆匆而已。对于绝代名姝光彩沉埋的感慨,其中或许还隐含着对于一切美好生命无法永存的叹息和思索。然后,想象又回到现实来,昨夜秋风,引来了此时的登高望远。秋风乍起,岁月将暮。人生匆匆,功业未就而被逐,于是又想起忠而见疑,泽畔行吟的屈原来。从尧祠到绿珠,再写到屈原,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都是极大的跳跃。但是还不止于此。从屈原又跳跃到魏武帝和铜雀台。曹操是那样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竟也有生的眷恋和死的悲哀,还幻想死后享受生前的尊荣与宴乐。在李白看来,这是大可不必的。诗人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论是绝代容颜,骚人才华,还是帝王权势与奢靡生活,都将在岁月流逝中成为陈迹,生前事既不必执着于利害得失,身后事也不必悲叹挂怀。

  “我歌白云倚窗牖”,诗人在山光水色之飘然欲仙,长风入怀,于是产生劝酒仙人的幻觉。但是现实到底是难以摆脱的存在,飘然欲仙只是一时的慰藉,愤慨不平究竟郁积胸中,对于朝政黑暗,权奸当道,诗人时刻未能忘怀,这才有举杯酹尧,“令皋繇拥篲横八极”以扫浮云的祝愿。他依然对唐玄宗抱有幻想,希望他能任用贤臣,摒弃小人。不过,诗人的思绪在现实中只是稍作停留,很快又进入超脱的境界。在那超脱的境界里,他依然保持有他自己的天真和达观,保持有他的豪情满怀。一些令后代向往的风流人物,又一一出现在诗中。诗人仿佛进入了他们的行列,而昂扬气势更在他们之上,山简、竹林七贤、王羲之、范蠡,在他面前都相对逊色。他觉得自己比他们有更大的气概和才华,他依然傲视万物,昂扬气概未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最后,诗人与故人临别相期:“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这是从傲视万物到隐居的转折,看似突然,实际上是精神的升华,傲视万物的襟抱既然不容于当世,则唯有与山林为伍,才可以保持高洁的情操。这样一个结尾,表现了诗人巨大的抱负和自信心,是因不容于当世而进入超脱境界的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

  这首诗,诗人的想象驰骋于天上人间,古往今来。不同的意象随情思的莫测变幻而组合,相互之间的衔接,常让人感到突然。但从联结意象的感情脉络看,中间并无滞碍。诗中没有晦涩的象征,没有朦胧的隐喻,激愤的情感奔泻而出,但意象又是跳跃的,中间有巨大跨度。这意象的跳跃式组合,其实就是李白瞬息万变的想象的如实表现。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4-1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感遇十二首·其二

: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每天都独自高卧在林泉之下,积聚的愁虑被洗涤得干干净净。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我想拿这些来感谢那高飞的鸟儿,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怀情意?

幽人归独卧,滞(zhì)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高鸟:高飞的鸟。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飞沉:指鸟和鱼。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苦雪四首·其二

: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大雪之时,谢惠连曾有清逸的兴致,而袁安也曾恬然高枕而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我本来就不像他们那样的人,更何况我的性情又是这样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全凭着那杯中的美酒,整天姑且这么孤独地度过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惠连:南朝文学家谢惠连,曾作《雪赋》,其文高丽清奇。袁安:汉代人。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duò)
故:本来。斯人:这二人。

(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书边事

: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diào)角断清秋,征人倚戍(shù)楼。
调角:犹吹角。断:占尽。戍楼:防守的城楼。

春风对青冢(zhǒng),白日落梁州。
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白日:灿烂的阳光。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大漠:一作“大汉”。穷边:绝远的边地。

(bō)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