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三十首 其十五 雪梅

:

北帝司权发令新,天葩凡卉斗精神。化工不让花神巧,特与增添一树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冯子振

冯子振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10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山坡羊·未央怀古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yīn)勤纳谏(jiàn)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闲坐地:闲坐着。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言语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200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言语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200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哦,他们还好吗?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买了被子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为了所谓的前程吗?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那功名离我近吗?远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桃红·晓妆

:
绀云分翠拢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薇晓初试。淡匀脂,金篦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绀云分翠拢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薇晓初试。淡匀脂,金篦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乌黑喷香的秀发像去一样堆拥,用玉还分扎成宫鸦翅的发式。在寒露浸润蔷薇花的拂晓开始梳妆打扮,脸上均匀地涂抹上淡淡的粉脂。细心衬饰插上金篦,再巾上香片花黄,面含娇媚,洋溢着无限的情思。定要让人为之神魂颠倒,再亲手描画娥眉。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13-714页
绀云分翠拢(lǒng)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qiáng)薇晓初试。淡匀脂,金篦(bì)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tì)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绀云:青云,喻乌黑秀发。绀,深青色。玉线:将头发分开的中分线,因露出白色的头皮如玉,故称。界:划分开。腻点:细腻点缀。兰烟纸:一种润发香油。殢人:缠人,招惹人。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13-71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我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雪后的梅花红润娇艳仿佛仙女真真姣好的脸面,吸引我凭依着栏杆久久流连,雪后初晴的天气,我树的腰显得细瘦而泉眼的冰面特别清寒。历史兴盛衰亡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闺闾当年曾经是纵横天下的荚雄,如今只留下一个大大的黄土坟丘。而千古不变的是苍翠的青山,为我导游的老和尚也被美景所陶醉,就不要再去观赏拍打残破的古碑,去欣赏那一湾绿水的剑池的景观。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279页2、 卢润祥.元人小令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02月第1版:第157页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lán)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sēng)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xiū)看。
雪中游虎丘:虎丘,山名,在今苏州市郊。浑似:简直象。真真面:谓美女之面容。一丘黄土,千古青山:黄土,虎丘传为吴王圈闯葬处,故云。青山,这里指虎丘。残碑休打:残碑,残留之碑,打,拓碑文。旧时有人以拓碑文为生,所拓碑纸售于市。宝剑羞看:羞于去看宝剑,对不能奋发的内疚。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279页2、 卢润祥.元人小令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02月第1版:第157页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我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该曲抒写雪中游虎丘的所见所感。虎丘山在今苏卅市西北,是江南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埋葬在这里,三天后有老虎蹲踞其上,因此名“虎丘”。本曲通过雪中游览虎丘而借景抒情,其中蕴含着国家兴亡之感以及士人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悲慨。

  小令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雪晴天气”三句写眼前实景,“玉”、“冰”紧扣雪字来写。“我腰”与“泉眼”可谓巧对。泉眼为俗用的现成的词语,而我腰则显然是作者精心选择和锤炼的语言,虽有斧斫痕迹,但并不生硬晦涩。后半部分由实转虚,抒发历史盛衰兴亡变化无常的深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则用吴王阖间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而虎丘的青山却亘古永存这一现实来委婉地说明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这一直困扰着古人的深沉的人生哲理。这是第二层。最后三句是第三层,表现自己已完全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又陷入到对宇宙与人生之奥秘的思索之中,敞对一切部不感兴趣了。不要说残碑无心去拍打,就连著名的剑池也无心再去观看了。全篇景起景收,情景交融,很有韵味。

  全篇由写景、怀古、伤今三部分组成,分别写出游虎丘时的所见、所感、所叹,意脉清晰,结构谨严。遣词造句都很精到,值得仔细回味和借鉴。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06:第27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踏莎行·雪中雪梅花

: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雪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两种风格,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细一看不是雪,因为雪无香气,风吧香气吹得四散。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虽然色彩一样,形状相似,但是有一个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风流:风度、标格。一家制作: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萼:花萼,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韵关系用“萼”字)。细看不是雪无香:仔细一看,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zhāo)。雪花不似梅花薄(báo)。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着:等次。薄:厚度小的。散彩:放射出光彩。帘:窗帷。最后两句说:梅花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形,雪花却在人家帘幕下低飞。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这是一首咏物之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一开篇,就是指点江山、直抒胸臆。与众不同的是,他不是只咏雪或只咏梅,而是花开两朵、两朵俱美。一会是一个平台上的比较,一会是各自舞台上的辉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所长。从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阕的结构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总领全段;三四五句,以鲜明意象,比较二者异同;把这异同的典型特征,完全袒露在作者笔下、袒露在读者眼前;其中的对比手法,恰好也照应了主旨。这样的结构意图,就是抓住雪与梅的同与不同:上阕的“全似”,下阕的“不似”,这就全面的比较了两种风流。

  从段落到全篇,这首词大体可以分出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起: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承: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转:虽是一般,惟高一着。合: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具体看来,梅雪争春,同样风流,这就是不可避免的梅与雪的不同。不过,异中寻同,词人偏要说“雪花全似梅花萼”。这里,雪花与梅花同在雪花仿佛就是梅花的花瓣。是啊,梅花的美丽,在于不仅有形,而且有香。雪花有梅之形,于是就输了一段香

  词人的智慧,就在于丰富的想象力。风流,像风一样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间万物的最佳典范。作者在梅与雪的映衬中,明知雪花有弱点,但却把她的弱点,放在险恶的处境中,想象为是狂风夺去了雪花能与梅花媲美的资格,这是极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这样的想象,既说明了“全似”中的真实距离,也说明了这确实情有可原。这既是替雪花找托词,又是进一步展示了梅花的风采。

  这基础上,作者归纳说,雪梅的风流看似一样,但梅花其实更高一着。前面是雪花与梅花异中之同,这里是二者终有高下、毕竟不同的现实状态。“雪花不似梅花薄”,一个“薄”字,意味深长。按古代汉语,薄通泊,淡薄即淡泊,这是一解;另一解则是薄的本义,薄即草木丛生。是啊,雪是水气的精华,而梅花是草木的精华、百花的精华、生命的精华,不愧是花中之花。所以,雪花的“不似”,表现了略逊一筹。是啊,梅花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装点向草木凋零、万花俱谢的雪山;雪花虽无生命,却依然善解人意的飞向人们的身边。

  这就是词人最重要的比较。两种美丽的花朵,一是梅花,她挑战着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气,呼唤着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唤着天地中美丽的春天,也呼唤着天地中美丽的百花;另一是雪花,她把单调的冬天变成飞花溅玉的世界,这就是异中有同。那雪与梅各展所长,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不卑不亢,绝无对梅花的嫉妒,只有与梅花的互补。即使不得第一,绝不与第一对立。这就是雪花,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显示雪花的美丽。

  可见,词中梅雪并举,映衬之妙、拟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让梅与雪刚柔相济、共迎春光。其中那个“薄”字,引出了太多的争议:其一,薄字取贬义时,即意指雪花比梅花更薄一点。其二,用作褒义时,作为和严冬战斗的宠儿,怎么能比雪花更厚呢?然而词人不会取“薄”字的贬义,因为那与词人笔下的“风流”形象太不相称。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武松打虎,不能是武松打猫,贬低斗严冬的“战友”,实际就是贬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词为第二种说法,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义的最好依据。

参考资料:

1、 穆杰主编.古诗词鉴赏·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6月第1版:第182页2、 王筱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词曲卷(二)辽、金、元、明、清(词):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24-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