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其三

:

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倒插银鱼袋,行随金犊车。

还携新市酒,远醉曲江花。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廓

李廓,官宦之家,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程之子。唐(约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代陇西人,字号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少有志功业,而困于场屋。工诗,与贾岛友善。少有志功业,与贾岛友善。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年)举进士第。调司经局正字。出为鄂县令。累官刑部侍郎,颍州刺史。(公元八五三年前后)拜武宁节度使,不能治军。补阙郑鲁奏言:“新麦未登,徐必乱”。既而果逐廓。廓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大中中,终武宁节度使。 13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地担忧内心没有一点的本事却一味地炫耀,或是自己很有本事,但是外表却不华美。本来没有本事还到处炫耀,这是为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灾害真的是太大了;有本事而不外露,不把它发挥出来,就好像是把好的木材烧掉,把美丽的玉石毁坏,真是太龌龊了!因此就要用锻炼磨砺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既有真才实学,又善于将它显露出来,这一点是很为古代圣贤之人看好的。豆卢先生,是一个内心很有本事的人,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而且很想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取得成功。但是由于从小就成了孤儿,经常担心疾病和饥渴的来临,寒酸辛苦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走,以此寻求一点生活的资助,他真的是有本事的人啊!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内心拥有的才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发挥,我多么希望你能将《诗》、《礼》当成人生行事的根本,将《春秋》当成是连接的纽带,将那些历史的书籍当成是协助的东西,这样的话,你内在的才华就会像美玉碰撞时发出的声音一样迸发出来,也会像山林中野雉身上炫美的羽毛一样展示出来,到那时,你就能够在各种朝廷政事之间自由地周旋,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然而遗憾的是我没有俸禄,你的需求我没有办法满足你,从而来完成你的志愿,只是希望你能尽早地回来,所以写了这篇序文。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shú)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pú)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zú)(lì)(guā)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léi)(něi)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jù),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láng)乎璆(qiú)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yī)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病:担心、担忧。内:内在的修养。饰:外在的装饰。设覆为阱:在陷阱上放置遮盖的东西。孰:很,程度深。诟:耻辱、羞耻的意思。镞砺:在磨刀石上面磨箭头。栝羽:在箭的尾巴上加上羽毛。两个词都是刻苦磨炼的意思。遂:成功、成就。幼孤:年龄很小的孩子。羸馁:瘦弱饥渴的样子。恤恤焉:忧郁的样子。克:能。琅乎:象声词,是珠玉等撞击后发出的声音。璆璜:都指的是美玉。冲牙:指的是古代玉饰上的配件。揖让:古时候宾客之间的礼节。周旋:行礼时进退之礼。称:满足的意思。反:与“返”通假。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这篇序文是柳宗元在送豆卢膺南游启程时所作的。文章中讲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在柳宗元看来,好的作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要极其重视的,不能有所偏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章要想有好的形式和内容,这又和作者自身的品行和修养是分不开的,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内外修养的重视。文章条理清晰,言辞中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经檀道济故垒

: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刘宋王朝的万里长城已经塌倒,荒废的营垒秋天长满野草。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秣陵城里不少男男女女,至今还歌唱《白符鸠》深深哀悼。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梁守中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14页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檀(tán)道济:刘宋时官至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万里长城:此用檀语。

(mò)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jiū)
秣陵:即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号曰金陵。地址在今江苏江宁。士女:指有识的男男女女。白符鸠:舞曲名,出自江南。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梁守中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14页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诗人见到檀道济故垒,回想檀道济被枉杀一事,顿生感慨,故首两句即以“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伤之,对檀道济的无罪被杀这一深悲极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泪。然虽伤之,亦含赞颂景仰檀道济之意,此从将檀道济比喻为巍巍万里长城可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发其沉痛情感。次句“荒营野草秋”,以眼前荒凉萧条之景寄托其悲凉沉痛之思。由于诗人心头别有一层现实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旧垒,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数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愤怒的抗议声立即在耳际回响。这种历史与现实在心头的交感共鸣,不是说明诗人的历史意识特别强烈,而是说明诗人需要借助历史来抨击现实,抒发积愤,悼念友人。诗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顺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贞革新,兴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悦”。后来不幸被宪宗“赐死”。诗人认为这也是自坏长城。三,四两句化用民谣入诗。据作者自注: “史云:当时人歌曰‘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的被杀,尽管宋文帝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状,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边。这首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对于王叔文的无罪被“枉杀”,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的判别,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边。借古人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而又妙在不肯说破,遂使全诗意蕴深厚,寄慨无穷。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50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龙:健壮的马。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无人织锦韂(chàn),谁为铸金鞭(biān)
韂: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耶溪泛舟

: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落景余清辉,轻桡(ráo)弄溪渚(zhǔ)
落景:落日的光辉。桡:船桨。渚:水中的小岛。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泓澄:水深澄澈。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mò)脉不得语。
脉脉:互相凝视。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渔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浅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的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之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0-8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拜新月

: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 一作:即便)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裙带 一作:罗带)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 一作:即便)
撩开门帘,只见一轮新月悬挂夜空,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裙带 一作:罗带)
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唐诗三百首赏译》:南方出版社,2005.6:第196页2、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46页3、 崔钟雷.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06:第244页4、 海豚传媒.《念唐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1:第41页5、 杨鸿儒.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12页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 一作:即便)
开帘:撩开门帘。即:立即。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qún)带。 (裙带 一作:罗带)
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的传说。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唐诗三百首赏译》:南方出版社,2005.6:第196页2、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46页3、 崔钟雷.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06:第244页4、 海豚传媒.《念唐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1:第41页5、 杨鸿儒.爱情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12页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便即 一作:即便)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裙带 一作:罗带)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两句写闺中女子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写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开帘一句,揣摩语气,开帘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开帘一见新月,即便于阶前随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长期以来积有许多心事,许多言语,无可诉说之人,无奈而托之明月。以此无奈之情,正见其拜月之诚,因诚,固也无须兴师动众讲究什么拜月仪式。

  “便即”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自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这两句三个字特别传神,“见”呈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惊喜与心田的忽然开朗,“下”是“见”后的自然动作,由心情使然,会让人觉得是敏捷地走下台阶,而神色开悦可喜。刚下台阶神速下拜, “拜”既体现了诚和信,又见到了内心的迫切。这两句以三个动作来表情,也为下两句作铺垫。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两句刻画她感情专注而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娇羞神态。“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其实,少女内心隐秘,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现只传其含情低诉,只传其心绪悠远,诗情更醇,韵味更浓。庭院无人,临风拜月,其虔诚之心,其真纯之情,其可怜惜之态,令人神往。即其于凛冽寒风之中,发此内心隐秘之喃喃细语,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以隐约不清之细语,配以风中飘动之罗带,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此诗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55-656页2、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4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