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悼朝贤

:
前昨回私第,旋闻寝疾终。四邻方响绝,二月牡丹空。
冢已迁名境,碑仍待至公。只应遗爱理,长在楚南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虚中

唐僧。宜春人。少脱俗从佛,而读书吟咏不辍。居玉笥山二十载,游潇湘,与齐己、尚颜、顾栖蟾为诗友。后住湘西栗成寺,与马希振情好甚笃。又时时贻诗司空图,图亦推重之。有《碧云集》。 1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华清宫三首·其一

: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盘旋的山中小道杂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多情明月, 自去自来。玉阑纵存, 已经无人玩赏。

草遮回磴(dènɡ)绝鸣鸾(luán),云树深深碧殿寒。
回磴:盘旋的登山石径。鸣鸾: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lán)干。
阑干:栏杆。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自逍遥右脑记忆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无题二首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chà)
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zhēng),银甲不曾卸。
筝:乐器,十三弦。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悬知:猜想。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yāo)
招邀:邀请。

竹碧转怅(chàng)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yì)湿,风蝶强娇饶。
裛:沾湿。风蝶:风中之蝶。娇饶:柔美妩媚。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其一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其二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怀人之情,或是叙述当秋暑之愁时最贵邀请而实无人邀请之况,或是陈述因自己的“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说法,莫衷一是。

  最后一种观点较符合作者之秉性,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作者以诗人的视点,表现了一种世人常见的心理现象:即因主观的“不自聊”,亦即自己主观的不快乐,面对秋暑幽胜的客观风景,竟产生了一种错觉或幻觉,故眼前的碧竹清池也变得那样怅惘寂寥;露花风蝶,亦觉其强作娇饶。而且,这种错觉或幻觉也能传染周遭,影响他人。所以,此时此刻如果携君之手同游幽胜,不但不能提起不倦赏之幽人的游兴,反而徒然使君一起“不自聊”,不游也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之儒雅风范略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却秦:使秦退兵。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yī)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chōng)陵东。
舂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生事:生计。

一朝乌裘(qiú)敝,百镒黄金空。
“一朝”二句:用苏秦事。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然诺:应许,许诺。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dì)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棣华:喻兄弟。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全诗前半部分诉说了:李白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说明了李白喜欢交朋友,豪气,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一直在帮助别人,但是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还是个需要接济的落魄文人。

  全诗后半部分诉说了:李白仕途非常不顺,在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年寓居安陆时,曾多次给地方官员写信自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开元二十三年,不甘心失败的李白去了一趟襄阳,拜访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韩朝宗素以爱惜人才闻名,因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但李白在呈给他的求职信中,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豪放不羁。信中写道:“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长揖即拱手礼,通常用于平辈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衷心地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拒绝。作为求职信,这句显然写得不太得体。李白带着这种傲慢心态去求职,韩朝宗自然不会对他感兴趣。虽是诗仙,但李白的这几封求职信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体现出了李白求职时傲慢的心态,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比喻,或许能博取同情,却无法给人好感。

  整首诗是对李白年轻时裘马轻狂,豪爽用事的真实写照。看整首诗,可以知道李白的豪爽性格,所以会爱之者众,恨之者也众。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3-244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思边 / 春怨

: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还记得我们去年什么时候分别的吗?那是南边花园绿草地上飞蝴蝶的时候——春天。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季节了吗?冬天已经到了,西山顶的白雪在云层下更显幽暗。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玉门关离我这里有三千里地,我想给你寄封信,恐怕你也难得一见。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7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6-977

去年何时君别妾(qiè)?南园绿草飞蝴蝶。
去年:刚过去的一年。南园:泛指园圃。绿草:亦即春日之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今岁:今年。白雪:即寒冬之日。秦云:秦地之云,此暗指思妇家在秦地。秦,泛指陕西,唐人诗中往往特指长安。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玉关:即玉门关,汉朝故址在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汉代大将霍去病破月氏,开玉门关,自此成为中国与西域分界的关隘。音书:音讯,书信。二句言音讯不通,存亡难知。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7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6-977
去年何时君别绿?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绿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去年何时君别绿,南园绿草飞蝴蝶。”开头两句,是思妇对去年与丈夫离别时情景的追忆。这两句妙在不纯用叙述笔调,而采用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显得波峭有致。“南园”一句,因是化用晋代诗人张协“蝴蝶飞南园”(《杂诗十首》其八)的诗句,故“南园”可理解为某处的一所花园,未必实有所指。其时正当春天,南园里绿草如茵,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尤其是看到那成双作对的蝴蝶,不禁触景生情,肝肠寸断。但这种哀伤情绪并未在字面上流露出来,诗人描绘的反而是一派明媚的春光,这正是王夫之在评论《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时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姜斋诗话》卷上)的手法,从而把哀伤之情反衬得更为强烈。对这对夫妻家在何处、为何事离别、丈夫又去向何方等问题诗中均未作交代。这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也为引出下二句埋下了伏线。

  “今岁何时绿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中间两句,用的也是思妇自问自答的写法,写思妇在丈夫离家一年之后对他的怀念。但诗中并未正面倾诉离愁别恨,而是分别描绘了“西山白雪”与“暗秦云”两幅惨淡的画面,借景言情。“西山白雪”四字,看似景语,其实是借此点明丈夫离家的原因及其戍守之地。“暗秦云”三字,不仅点明了他们夫妻原来家居之地,同时也借思妇在家遥望云天之所见,来刻画她翘首期待之状以及悒郁愁苦之情。前两句留下的三点悬念,至第四句方才释然大白。这种写法,较之一开头便和盘托出,更耐人寻味,此诗构思布局之妙,于此可见。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末尾二句,写思妇与丈夫天各一方,难通音信。秦地距玉关达三千里之遥,欲传尺素,又无鱼雁。夫妻二人,一别经年,满腹相思,无由倾吐,这就使思妇更感痛苦万分。诗中,思妇的丈夫戍守之地为“西山”,并非“玉关”,思妇欲往“玉关”投寄“音书”,貌似南辕北辙,前后牴牾。其实这并非李白失之粗疏。盖“玉关”自汉代以来,即为汉族统治者与西北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发生战争之地,也是闺怨诗中思妇经常梦魂萦系之地。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子夜吴歌四首》其三亦云:“……秋风吹不尽管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此类诗句,唐诗中不胜枚举。在这里,“玉关”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征战戍守之地,“玉关”自然也包括其中。诗人之所以用“玉关”取代“西山”,很可能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由于第四句已出现“西山”二字,故第五句换用“玉关”,以免重复。

  征夫怀归、思妇闺怨,是中国古典词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诗经》以来,作者代不乏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如李白,此类作品亦自不少。《思边》这首小诗,在李白闺情诗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之作,但在艺术上有如下两点颇可注意。第一,如上文所述,首二句叙别离之悲,中二句诉相思之苦,均不落言筌,须待读者细加咀嚼而后出,可谓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第二,全篇虽用思妇口吻,但“去年何时君别绿”二句是从丈夫一方着笔,“今岁何时绿忆君”二句是从自己一方着笔,这种对仗的句式从两方落笔的写法,既具整饬匀称之美,又见回环往复之致,与缠绵缱绻的诗情妙合无垠。末尾二句,出语虽稍嫌直露,但可使题旨表达得更为强烈醒豁,收结更为斩截有力,白璧微瑕,故未足深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6-977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12-61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寻阳江上大风吹动巨浪,灌婴井中亦水翻如涛。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扬帆启航驰在天一般大的如镜湖面,直向彭蠡湖东面而去。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云朵散向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名山佳景引发人们佳美的情兴,清观幽赏怎能有所穷尽?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巨大的石镜之上又有明月高挂,香炉峰上彩虹明灭。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相思之时您我共对庐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见美景相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08-5092、 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编.中学生一周一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浪动灌(guàn)婴井,寻阳江上风。
灌婴井:传说井水很深,和长江相通,长江中有风浪,井水即动荡不止。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天镜:指鄱阳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净,涵映天空,犹如巨大的镜子。彭湖:即彭蠡湖。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景,同“影”。落景,即将坠落的夕阳。疏雨,稀疏的小雨。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名山:指庐山。清赏:清新,赏心悦目。

石镜挂遥月,香炉(lú)灭彩虹。
石镜:据《水经注》载,庐山东面悬崖上有一块大圆石,光滑如镜,可见人影。香炉:即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灭:消失。彩虹:香炉峰周围多瀑布,水气经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君:指黄判官。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08-5092、 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编.中学生一周一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
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借用铺叙的方法,描写鄱阳湖的水翻如涛、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中描写了鄱阳湖和庐山的雄奇壮丽景象,境界开阔,想象丰富。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以形象的比喻写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的情景,尤为生动。所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说:“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此诗篇末在畅叙游兴之中流露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言简而意深。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描绘出一幅夕阳坠落、稀疏雨洒、睛云飘散的美景。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借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的景象,暗寓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夜幕不知不觉般如期降临。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思忆远方的友人,想像力超凡脱俗,宛如友人也正举目思忆诗人,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照应了题目,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全诗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写自己在风浪中开帆入湖,气势豪迈。第二段为中间六句,写湖上风光。本来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庐山顶上,景象更为壮观。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不觉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诗人情随景迁,写得错落有致。最后两句是第三段,清赏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举目思念诗人。正是如此,照应了题目,又留下了余味。

参考资料:

1、 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编.中学生一周一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