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大热的天气,我散乱着头发,衣服也披在身上,坐在新开的池子旁边。在盘子里盛着用冷水浸泡过的甜瓜朱李。泉水慢慢地流过来浸到台阶上了。我凿个池儿,叫月儿也到池子里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彩色画的栋梁,映在池子里频频地摇动。红色的芙蕖,都在水里倒开着。在我身边的心爱的人儿,把池子当做镜子,照着自己香腮上搽着红粉,要和红蕖比赛看看,谁的脸色最红,谁最漂亮。

散发披襟(jīn)处,浮瓜沉李杯。涓(juān)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浮瓜沉李:将瓜李等果品浸泡于池水之中,以求凉爽宜口。

画栋频摇动,红蕖(qú)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sāi)。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画栋:画有彩绘的房柱,代指屋舍。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蕖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上片主要写他夏夜池边纳凉的闲适之情。起韵写池,笔意曲折,以散发披襟的处所、浮瓜沉李的杯子这样的“谜面”,来暗伏新池这个“谜底”。同时,起韵写池而又兼写人:词人在新池边纳凉的快意、方便与闲适,于此可见。“涓涓”一韵,仍是曲折写池,写新池一筑,水意充盈,以至侵湿台阶、送来凉爽的情形。上片末韵,以“筑个池儿”的轻巧口吻正面点题,兼写因池见月的景象。这里的用语轻松有趣:“池儿”、“月儿”的称呼,轻俗便捷,足见喜爱之情;而“唤个月儿”的措辞,不仅写景由实境入空,更是妙语解颐:天下有水则有月,本无稀奇,经词人这么一说,平常的一个意思竟显出盎然的趣味。下片主要写池中丰美的倒影,写得空灵而优美。这倒影由无生命之物到有生命的高级动物逐层递进,诗意渐浓而意境渐美。首先他写池水边自己华居画栋在池水中投下它的倒影,这倒影随波摇动,空灵不定。其次他写池水中的粉色荷花也在池中投下自己的倒影。水面上开放的荷花和水中荷花的倒影交相辉映又浑然一体,使人乍见之下,以为是荷花“倒开”于水中。于此可见,同写倒影,但词人笔法有变,一就其“摇动”来写,一就其“倒开”来写,这就不显得单调了。最后一个可以与池水中的荷花倒影媲美的,是一个打扮好的红妆美人临池照影的倒影。对这个倒影,词人没有正面下笔,而是用“照香腮”、“把做镜儿猜”的写其实体,来埋伏池中必有其倒影之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热的天气,我散乱着头发,衣服也披在身上,坐在新开的池子旁边。在盘子里盛着用冷水浸泡过的甜瓜朱李。泉水慢慢地流过来浸到台阶上了。我凿个池儿,叫月儿也到池子里来。
彩色画的栋梁,映在池子里频频地摇动。红色的芙蕖,都在水里倒开着。在我身边的心爱的人儿,把池子当做镜子,照着自己香腮上搽着红粉,要和红蕖比赛看看,谁的脸色最红,谁最漂亮。

注释
浮瓜沉李:将瓜李等果品浸泡于池水之中,以求凉爽宜口。
画栋:画有彩绘的房柱,代指屋舍。
红蕖:粉红色的荷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为带湖家园新开的小池所作的“纪念词”,确实轻浅自然,妙趣横生,充满了小品式的谐趣。词以夏夜纳凉为契机,写他对这个新开小池的喜爱之情。上片主要写他夏夜池边纳凉的闲适之情。起韵写池,笔意曲折,以散发披襟的处所、浮瓜沉李的杯子这样的“谜面”,来暗伏新池这个“谜底”。同时,起韵写池而又兼写人:词人在新池边纳凉的快意、方便与闲适,于此可见。“涓涓”一韵,仍是曲折写池,写新池一筑,水意充盈,以至侵湿台阶、送来凉爽的情形。上片末韵,以“筑个池儿”的轻巧口吻正面点题,兼写因池见月的景象。这里的用语轻松有趣:“池儿”、“月儿”的称呼,轻俗便捷,足见喜爱之情;而“唤个月儿”的措辞,不仅写景由实境入空,更是妙语解颐:天下有水则有月,本无稀奇,经词人这么一说,平常的一个意思竟显出盎然的趣味。下片主要写池中丰美的倒影,写得空灵而优美。这倒影由无生命之物到有生命的高级动物逐层递进,诗意渐浓而意境渐美。首先他写池水边自己华居画栋在池水中投下它的倒影,这倒影随波摇动,空灵不定。其次他写池水中的粉色荷花也在池中投下自己的倒影。水面上开放的荷花和水中荷花的倒影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使人乍见之下,以为是荷花“倒开”于水中。于此可见,同写倒影,但词人笔法有变,一就其“摇动”来写,一就其“倒开”来写,这就不显得单调了。最后一个可以与池水中的荷花倒影媲美的,是一个打扮好的红妆美人临池照影的倒影。对这个倒影,词人没有正面下笔,而是用“照香腮”、“把做镜儿猜”的写其实体,来埋伏池中必有其倒影之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70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春麟

:

二麟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麟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春夜的庭院中,月儿正在当空。银光在摇荡的美酒上闪烁不定,好似优美的舞步。走过回廊,已经半落的梅花发出阵阵幽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更备感凄凉。

参考资料:

1、 吕观仁.《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1632、 韩格平.《苏轼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023、 秋枫.《婉约词》.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674、 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八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3185、 王曙.《宋词的故事》.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71、73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láo)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wǎn)(miǎn)香。
春庭:春季的庭院。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摇荡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半落:微微低垂。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秋光:秋月。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参考资料:

1、 吕观仁.《东坡词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1632、 韩格平.《苏轼词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1023、 秋枫.《婉约词》.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674、 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八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3185、 王曙.《宋词的故事》.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71、73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上片写景。月下赏花,饮酒赋诗,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读者关心的是诗人举杯时所产生的感受和联想。苏轼此首写他把月光斟进自己的酒杯里,让读者与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这种感受是新奇的,大胆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开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泻向杯中。而“摇荡”一词,正透露出诗人举杯相属的豪兴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不禁离席,漫步于积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时他始觉幽香袭来,柔顺清润,以至于物我两忘,陶醉在这优美安谧的境界之中。

  下片发议论。过片由“半落梅花”而来,“欲落梅花更多情”,何况这梅花烟雾轻笼,有一种朦胧含浑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以其夫人关于月色的议论作结,他认为这议论富有诗意。

  在这首词中,他选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烟雾等,构成清幽恬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从政治得失中解脱出来,一念清净,旷达闲适,这表现了他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

参考资料:

1、 傅庚生,傅光.《百家唐宋词新话》.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19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héng)娥不嫁谁留?
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光影:指月亮。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姮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há)(má)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yàng),云何渐渐如钩?
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故堪:固然能够。无恙:完好无损。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 ,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 ”,就是豪纵跌宕 ,横绝古今 ;所谓“放 ”,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参考资料:

1、 (清)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 合订注释本:巴蜀书社,1992:4892、 陶尔夫,刘敬圻著.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53、 上彊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注评:凤凰出版社,2005:2404、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1565、 刘卉宇编著.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281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chuí)钓理纤钩。月明池阁(gé)夜来秋。
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夜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晓:清晨时分。水花:荷花。春休:春天结束。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叶先愁:树叶先凋谢。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参考资料:

1、 (清)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 合订注释本:巴蜀书社,1992:4892、 陶尔夫,刘敬圻著.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2853、 上彊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注评:凤凰出版社,2005:2404、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1565、 刘卉宇编著.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281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如同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参考资料:

1、 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7-6192、 林岚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643、 程帆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342-3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苏武令·塞上风高

: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边塞朔风凌冽,北方的秋天来得特别的早。让人感到惆怅万分的是被金人掳掠而去的徽、钦二帝,至今没有任何消息。驿使来来往往,空自奔驰,可以凭递书信的大雁早已归尽,没有带来徽、钦二帝的半点消息 。想我曾是一介布衣,后考中进士蒙圣上金殿授官,于国家危难之时被任命为宰相,肩负重任。但却力未及施,谋未及用,图报君主的恩遇而未成。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有谁相信我对君主的一片丹心和衷情,感伤当世朝政的多变,让我空怀方、召之才,却得不到重用,未能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若我身在相位,我就要尽到一个宰相应尽的职责,为民着想。我若军权在握,我就要驱尽敌虏,收复国土,横扫燕然敌境。我将率领十万精兵,横行于胡地,奉迎徽、钦二宗回朝。

参考资料:

1、 韩凌. 《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豪放词》.武汉:崇文书局 ,2012.10:53-542、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16卷 宋词》.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01:251-254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chóu)(chàng)翠华音杳(yǎo),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塞上:边境线上。渔阳:古郡名,战国燕置。这里泛指北方。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作装饰的一种旗子。双龙:指宋徽帝、宋钦帝二帝。白衣:或谓白身,旧指无功名、无官职的人。除恩:指授官。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lín),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丹衷:丹心、衷情。调鼎:以鼎之调味,比喻宰相治理天下。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奉迎:敬辞。迎接之意。

参考资料:

1、 韩凌. 《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豪放词》.武汉:崇文书局 ,2012.10:53-542、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16卷 宋词》.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01:251-254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词的上片写作者思念宋徽宗、钦宗被虏北方,叹息自己还不能复仇雪耻,下片表达自己为国救民的抱负和抗敌必胜的信心。词中借典故抒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片写对二帝的怀念和报国无成的忧愁。“塞上风高,渔阳秋早。”因北国秋来,作者对囚居北国的宋徽宗、宋钦宗倍加怀念。渔阳本唐时蓟州,此处泛指北地。他所惆怅的是“翠华音杏”。自从二帝北行后,至今“翠华一去寂无踪”。(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不论“驿使”,还是“征鸿”,都没有带来任何关于二帝的消息。这说明一位忠于君国的忠臣对北宋被金人灭亡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是刻骨铭心的。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高宗起用李纲为相,李纲向高宗建议:“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政事已修,然后可以问罪金人……使朝廷永无北顾之忧。”(《宋史·李纲传》)由于高宗外受金兵强大压力,内受投降派的怂恿,无力振作,决心南逃。李纲被罢官,他想到自己出身平民,深沐皇恩,“未成图报”,实在是无由图报,情有可原,只留下满怀遗憾,一腔悲愤。

  下片由上片的“未成图报”过渡,继续抒发自己救国救民,抗敌雪耻的宏伟志愿。首先作者深有感慨地说,谁相信他有一片献给主上的耿耿丹心呢?朝政多变,情况复杂,和战不定,忠奸不辨,使他感伤。空叹自己“未作救民方召”。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召虎奉命讨平之。方、召都为周宣王时中兴功臣。李纲虽想效法方、召建立中兴之业,无奈高宗非中兴之主,不能信任他,他虽欲救国救民,不可得也。虽为自责之辞,亦不免含有对朝廷怨怼之意,只是怨而不怒而已。

  “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调鼎为霖”出自《尚书·说命》。商王武丁举傅说于版筑之间,任他为相,将他治国的才能和作用比作鼎中调味。《韩诗外传》:“伊尹负鼎俎调五味而为相。”后来因以调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武丁又说:“若岁大旱,用汝(傅说)作霖雨。”李纲感到古代贤君对宰相如此倚重,对比自己虽曾一度为相,仅月馀即被罢免。他认为个人的进退出处,无足轻重。而一念及天下安危,国家存亡,则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就他的文韬武略而言,如果登坛作将、领兵出征,他可以横扫燕然。此处泛指金国境内土地。李纲感到自己虽有出将入相之才,却无用武之地。

  如果让他继续为相、为将,他将领十万精兵,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李纲不是夸口,他的将才是杰出。据《大金国志》载:“靖康元年,斡离不围宋京师,宋李纲督将士拒之。又攻陈桥、封邱、卫州门,纲登城督战,杀数千人,乃退”。在被敌人包围的被动情况下,李纲尚能建立如此战功,如果真能让他“拥精兵十万”,则“横行沙漠”并非不可能。可惜他生不遇明君,又遭奸臣排挤,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壮志只能是梦想而已。皇帝被敌人俘虏,这是国家的奇耻大辱。迎归二帝,虽不可能重新君临天下,但这是报国仇、雪国耻,这也是包括李纲在内的南宋许多爱国志士的奋斗目标,李纲虽屡遭挫折,但愈挫愈奋,从不灰心,始终雄心勃勃,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宋词鉴赏词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7.03:732-73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品令·茶词

: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潘伯鹰.黄庭坚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6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qú)体净,只轮慢碾(niǎn),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分破:碾破磨碎。孤令:令同零,即孤零。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省:知觉,觉悟。

参考资料:

1、 潘伯鹰.黄庭坚诗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6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煎成的茶,清香袭人。不须品饮,先已清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