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

咏宣州笔

: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宋中

:
百战无军食,孤城陷虏尘。为伤多易子,翻吊浅为臣。
漫漫东流水,悠悠南陌人。空思前事往,向晓泪沾巾。
百战无军食,孤城陷虏尘。为伤多易子,翻吊浅为臣。
漫漫东流水,悠悠南陌人。空思前事往,向晓泪沾巾。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此诗首句点出时间,渲染日暮时分,黄云四合的惨淡景象,为全诗奠定悲剧的基调。次句将视线转向战争遗留下的痕迹,说年深日久而白骨稀少,可见当年白骨累累。从时间上看,上句写“日暮”,为当天情事,下句写“年深”,将时间拉得很长;从空间上看,上句写“黄云合”,是仰观,下句见“白骨稀”,为俯视,时空错综极尽其妙。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颌联自述于秋天回到宋中,诗中用“旧村”、“远人归”等词语,可知耿湋曾在这里居住过。此联着重写“旧村”的“乔木”和“秋草”仍在,命意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同,司马光评老杜这两句诗云:“‘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杜诗详注》引)这也可移过来评“旧村”一联。旧村仅余乔木、秋草,表明既无人烟、又无屋舍,一片废墟而已,以疏淡之笔写荒废之景,尤为动人。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颔联是大笔略写,此联则进一步用工笔描绘村内、村边荒凉景象。水井已经废弃,井边和井中结了厚厚一层绿苔,说明早已无人使用;田园既已荒芜,田间小路又因长满杂草和年久失修,变得模糊不清,可见久已无人耕作。这一联用“废井”、“荒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极写旧村的荒废、凄清。如果说颔联是淡笔虚写,此联就是浓墨、实写。这两联加上首联对大环境的总括性描写,一幅“山村劫后图”已经勾画完毕。

  末两句,诗人转入感慨:“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意谓:眼前已是满目疮痍,只剩下附近的山峦,与我相对无言,似有无限深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无可奈何的万般愁怀。

  耿湋亲历安史之乱,又曾在宋中寄居。而对睢阳一带乱后的荒寒,其感触自然不比寻常。清人说“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此诗即为明证。

参考资料:

1、 扫花网.宋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沃州山

: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客行赠人

: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欲下今朝泪,知君亦湿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日

: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
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蜂采菊蕊

: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乐游原

:
园庙何年废,登临有故丘。孤村连日静,多雨及霖休。
常与秦山对,曾经汉主游。岂知千载后,万事水东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清源寺(即王右丞故宅)

:
儒墨兼宗道,云泉隐旧庐。盂城今寂寞,辋旧自纡馀。
内学销多累,西林易故居。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陈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
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锡珪仍拜下,分命遂居东。
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蝉稀金谷树,草遍德阳宫。
教用儒门俭,兵依武库雄。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塞上曲

: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
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