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

首夏山中行吟

: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祝枝山(字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写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像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他的“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表达了那份满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禄、人世烦恼,在诗酒风流前,烟消云散。这首酒诗反映了诗人人性的自由复归的愿望,重新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城里还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聚十几里天气却如此不一样。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是否知道造物主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人心中的苦难还没有磨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泻进阵阵寒意。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有棉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多一点耐心总会等到天明。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也知:有谁知道。底事:此事。底,作疑问代词,相当于此、这。

柏府楼台衔(xián)倒影,茅茨(cí)松竹泻寒声。

布衾(qīn)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shǔ)明。
布衾:棉被。如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夜月中登天坛

: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坛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秋蟾(chán)流异彩,斋(zhāi)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坛世界清。
秋蟾:代指月亮。斋洁:佛教修行的一种程序,素食沐浴,清心寡欲,以示虔诚。

仙飙(biāo)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飚:狂风,旋风。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
仙飙石上起,海日夜中明。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这首诗意境飘逸雄浑,表达了诗人想远离世俗纷扰,在安宁中度过一生的愿望。全诗语言清丽,想象奇特,尤其是中间两联,高旷悠远,字句圆熟,读来颇令人玩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诉衷情·莺语

: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莺儿娇语,花儿飞舞,这春天的白昼已过正午。蒙蒙细雨满天飞,女郎独守空屋。望着床上的金带枕、宫锦被,伤心地拉上绣着凤凰的帐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柔嫩的柳枝下,粉蝶儿比翼齐飞,那依依不舍的样子令人心醉。远戍辽阳的丈夫书信稀少,只能在梦中看他把家回。

参考资料:

1、 张红 张华.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44-2482、 王洪.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38-38

(yīng)语,花舞,春昼午,雨霏(fēi)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wéi)
春昼午:谓正当春日中午时分。午,十二时辰之一,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午时,日正中,因称日中为午。雨霏微(fēiwēi):细雨弥漫的样子。金带枕:以金带妆饰的枕头。金带枕:因亦借指所爱之人的遗物。宫锦:皇宫中所用锦绸之类,这里指床上用的被垫均用宫锦所制,言其富丽。凤凰帷:绣有凤凰的帷帐。

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柳弱:即弱柳,嫩柳。蝶交飞:谓蝴蝶上下双飞,交互嬉戏。辽阳: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当时是边防要地,征戍之人所居。梦中归:梦中见到征夫归来。

参考资料:

1、 张红 张华.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44-2482、 王洪.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38-38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此词多为短句,句间联系词的省略,使整首词显得松散、堆砌;但仔细分析,词中采取以景衬情、以乐显悲的艺术手法,写美好的春景,华美的环境,柳丝蝴蝶共舞的乐景,反衬美梦难成的悲哀,感人至深。篇末点题,又含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首起“莺语”四个短句,勾勒出莺啼花摇、细雨霏霏的春日正午景象。黄莺,每于芳春之时双飞和鸣,犹五代词人毛文锡咏物词“芳春景,暖晴烟,香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百啭千娇相唤。”(《喜迁莺》)的描写。这里简劲地写出“莺语”二字,即以关关和呜的鸟儿起兴引发以下男女情思的描写,与《诗经》中名篇《关雎》之首起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用比兴手法相同。“花舞”,谓花枝摇曳,欧阳修《丰乐亭游春》诗之一可作此句注脚。其诗云:“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这“花舞”的意象,即指花摇、花落,孕含着春将归去的惜春、伤春的感怀。一“舞”字,更给人以迷乱之感。“雨霏微”三字,又为词带来了迷蒙霏微的意境,那轻柔飘动的雨丝,隐含着幽细隐微的愁绪,正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这样的景物、环境氛围,都为词人以下抒写征妇之怨,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金带枕”三个短句,由室外莺语花舞雨霏微的自然景色,转至室内床榻陈设的描写。“金带枕,宫锦”,极言枕之华美。是说在闺室卧榻上,放着精制的枕头。这种枕头是用皇宫中才有的宫锦制成的,还配着金线制作的绶带。这漂亮的枕头,原来是心上人留下的,自然会睹物思人。“凤凰帷”,谓床的周围,张挂着用绣有凤凰图案的丝罗制作的帷帐。此处“凤凰”作为无生命的装饰图案,从表层意思看,是在点染女主人公居室内环境的富贵华美;从历代深层意蕴看,与温词中常见的“金鹧鸪”、“绣鸳鸯”、“双鹞办”等鸟类意象相同,都在托物传情。联系全篇看,这里借雌雄偶居不离的鸳鸯,正反衬出思妇的独处、寂寞。因而“金带枕,宫锦,凤凰帷”,三短句依次排出,实际暗示的仍是离人意象。

  那么,女主人公的情思、意绪,到底是什么呢?且看,“柳弱蝶交飞。依依。”如果说前五句描写了一个适宜于女主人公昼寝的外部环境,是造成这位女子昼寝晏起的外因,后四句则揭示了其内在原因。这里,词人将笔触集中于庭院中一幕动人的景致上:在嫩绿柔细的柳丝间,对对蝴蝶,上下翻飞,难舍难离。这“依依”恋恋、交互嬉戏的双飞“蝶”意象,寓示寄托的正是女主人公渴盼两情相悦、永不分离的爱情梦想。梦想多么美好,但是,她的梦想能够实现吗?“辽阳音信稀,梦中归。”此结拍二句,意象突变,点出闺中人的梦想只是梦想而已,难以实现。她的丈夫戍边辽阳,已很久没有消息,她只有在梦中才能看见丈夫归来。“梦中归”三字,与“蝶交飞”的意象对比,借美好的意象,衬托孤独女子的忧愁,使思妇怀人的感情更加沉痛。

参考资料:

1、 张红 张华.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244-24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原隰荑绿柳

: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6

(jiǒng)野韶(sháo)光早,晴川柳满堤。
迥野:指旷远的原野。韶光: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柳满堤:一作“映柳堤”。晴川:晴天下的江面。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yí)
拂尘:掸除尘埃。柔荑:指柔软初生的白茅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牙:指柳树的嫩芽。缕:指柳丝。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guī)
寒吹:冷风。春闺:女子的闺房。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

新莺(yīng)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新莺:初春的啼莺。出谷: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一枝栖:比喻栖身于极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6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编入“省试”类。明曾益撰,清顾予咸、顾嗣立补撰《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据《文苑英华》补入,注云:“此省试题也。”其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种柳戏题

: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4.05:302、 王松龄,杨立扬.《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5:44-45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昔年:往年,历史。

垂阴当覆(fù)地,耸(sǒng)(gàn)会参(cān)天。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应当。覆地:遮盖大地。耸干: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参天:高入云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思人树:“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4.05:302、 王松龄,杨立扬.《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5:44-45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作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能亲自参加公益劳动的“一方诸侯”实在少之又少,因而有这样的自信。

  前两联柳宗元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后半段的戏笔的成分似乎已大为减少。在此两句中,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

  而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不过,虽然作者力图使这首诗基调轻松、语言幽默,但由于诗人的经历、秉性以及所表达的主题的需要,事实上,诗歌是越写越严肃,越写越接近自己的一贯风格的。

  纵观全诗,诗篇先在题目用“戏”笔写出重大严肃的主题,收到既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而又避免了空话大话,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奇特效果,这样来写,首先为诗歌的风格定下了一个基调。然后,除了头一联是叙述事情,是实写外,其他各联,或为推测,或为希望,或为议论,总之都是虚写。这种诗歌结构,不太像唐诗,更接近于宋诗的风格。由此可知作者并不想把种柳劳动当作诗歌的中心来写,而是通过种柳这件事,借端说理,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做官准则。这思想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也许直到现在仍然有其不朽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此诗包含着风趣和幽默,但又不失丰富思想感情,细细读之,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柳宗元作,景宏业评.《柳宗元集》.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30-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五

: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翩翩飞舞三青鸟,毛色鲜明甚好看。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清早去为王母使,暮归居处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我想拜托此青鸟,去向王母表心愿。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今生今世无所求,只要美酒与寿年。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piān)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奇可怜:甚可爱。

朝为王母使,暮(mù)归三危山。
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因:因依,依托。具:通“俱”,完全,详细。

在世无所须,惟(wéi)酒与长年。
须:通“需”,需要。唯:同“惟”,独,只有。长年:长寿。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从军诗五首·其五

: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心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忧心忡忡走在荒野之路,缓缓而行我满心忧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四面环望不见人家烟火,看见的只有那荒林山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城郊长遍了树丛杂草,小道荒芜没有人行走。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芦荻蒲草遮满了河面,苇草顺着水势向下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夕阳西下凉风吹起,风吹小船行驶轻悠悠。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寒秋之蝉在树头鸣叫,白鹳天鹅在高空遨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我的心头有许多忧愁,泪水纷纷落下很难止住。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早上进入了谯郡境地,豁然开朗叫人解除了烦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雄鸡唱晓传遍了四面八方,田地里庄稼长得绿油油。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城里镇上屋含遍布,男男女女行走街头。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如果不是有圣贤治国,谁能够将这福分享受。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古时的诗人曾称美乐土,虽是行客我也愿在此长留。

参考资料:

1、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

悠悠涉荒路,靡(mí)靡我心愁。
悠悠:忧思的样子。涉:徒步渡水,此处意为徒步行走。靡靡:行路迟缓。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烟火:人烟。但:只。丘:小山包。

城郭生榛(zhēn)(jí),蹊(xī)径无所由。
城郭:内城和外城。此泛指城邑。榛棘:丛生的树木和野草。蹊径:小路。由:经过。

(huán)蒲竟广泽,葭(jiā)苇夹长流。
雚:芦类植物,幼时叫蒹,长成后称雚。蒲:水生植物,即蒲草。竟:遍布。广泽:浩渺的水泽。葭苇:初生的芦苇,此处泛指苇草。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夕:日落的时候。漂吾舟:风吹船行疾速,故有漂浮之感。

寒蝉在树鸣,鹳(guàn)(hú)摩天游。
寒蝉:秋后的蝉。鹳鹄:这里泛指大鸟。摩天:迫近于天,形容很高。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客子:旅居异乡的人。此处为诗人自称。收:结束,停止。

朝入谯(qiáo)郡界,旷然消人忧。
谯:郡名,曹操的故乡,在今安徽亳(bó)县。旷然:豁然开朗。

鸡鸣达四境,黍(shǔ)(jì)盈原畴。
达:及。四境:四方,各处,指谯郡地界。黍稷:两种谷物,此泛指庄稼。盈:满。原畴:田野。

馆宅充廛(chán)里,士女满庄馗(kuí)
馆宅:房舍。廛里:古代城镇里住宅的通称。士女:男子和女子。馗:通“逵”,四通八达的大道。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自非:假如不是。圣贤:指曹操。斯:这。休:美善,指和乐美好的生活。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诗人:指《诗·魏风·硕鼠》的作者。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客:指诗人自己。

参考资料:

1、 陈宏天 赵福海 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注(第三卷)(第二版)》: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04月第2版:第216-225页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征吴途中所见山河破碎的荒凉景象。开头二句先点出自己的感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接着,作者以沉痛的笔调具体地描绘了饱受战火蹂躏的残破河山:“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人烟断绝,空旷孤寂的荒野,这是大背景。“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昔日人口稠密、富庶繁华的城镇,此时成了一片废墟。人烟稀少,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国破家亡,这正是动乱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雚蒲”六句,诗人把镜头从远处拉回到身边,对周围的环境作进一步的渲染。蒲苇满泽的荒野,黄昏时分的凉风,随波漂浮的扁舟,凄厉哀鸣的寒蝉,凌空飞翔的鹳鹄,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身处此境的“客子”,当然要“泪下不可收”了。这里的景物并不是随意拾掇的,而是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需要精心选择的。当然,这也是为反对军阀混战这个主题服务的,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抨击的言辞,但诗人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因而句句都隐含着批判的锋芒。

  然而,重重黑暗的尽头,忽然透出了一道曙光。在弥望的荒芜焦土之中,一片充满生气的乐土,出现在面前。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谯郡——曹操的故乡。“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这是作者的总体感受,一踏上谯郡的地界,所有的忧愁便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这与前半部分的“靡靡我心愁”截然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作者笔下的环境,也是另一番光景:先写质朴的田园风光:“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宁静、富庶、和睦,便如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描写一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者所表现的画面和所寄寓的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稍带夸张的现实,接着,作者又写到繁华的都市风貌:“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谯郡是曹操的故乡,诗人把谯郡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然是对曹操的热烈歌颂,这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总是热切盼望出现一位好皇帝,治理好天下,使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这种写法,也并不是不自然的。最后,诗人对这理想乐土发出了由衷赞美:“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乐土”,是作者所向往的幸福之地。留恋故乡,是人之常情;客居异地总是不愿久留的。诗人自己在流寓荆州时也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可是此诗结尾却说: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也愿意长久地生活在这里。这就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曹操的赞美,反映了人民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此诗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荒土和乐土的对照,表达自己反对军阀混战、向往幸福安定生活的愿望。作品前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创作意图。这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并列在一起,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单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听说佳人佩带过双凤共衔的绣绶带,单薄穿着代替薄绡也不碍事。夜晚的香不知为谁而烧,帐然望着珍贵的香木烧烟袅袅上飘。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如云集的鬓发在风前被卷成绿圈,如玉白的脸面醉酒以后而泛起红晕。不要白白度过这嗔爱的良宵,月亮和美人是共同美好的。

参考资料:

1、 王延龄.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 西江月: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25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35

闻道双衔(xián)凤带,不妨单著鲛(jiāo)(xiāo)。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闻道:听说。双衔凤带:双凤共衔图案绣的绶带。不妨:不碍事。单著:单薄穿着。鲛绡:鲛人织的薄绡,纱质薄而价贵。夜香:古代妇女晚时祷神烧的香。与:为了。阿谁:谁。水沉:又名水沉香。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liáo)
红潮:红晕。莫教:不要让。可怜:可爱。僚:通“嫽”。美好。

参考资料:

1、 王延龄.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 西江月: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25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35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这首词写一女子在窗前月下遥望所爱,和《月兔茶》主题和意境近似,可以称之为姊妹篇。

  上片写薄命佳人的美貌及寻春求佛的情景。春天来临,春心欲动。开头两句写改浓妆为淡妆,改一般装为贵重装。从旁人的口里得知“双衔凤带”装束本来超出常人水平,但薄命佳人还是改换成了“鲛绡”贵重薄衫。一可显示身姿美,二可标志身价高。第三、四句写烧香拜佛,祈祷神灵。烧上珍贵的水沉香木,如痴如醉,“怅望”“烟袅”。不言自明,是让菩萨保佑她寻找到一位青春美的心上人。而其所爱已“双衔凤带”,另有他欢。东坡十分重视将外界事物作为词的信息之源泉,激发词思之触媒,表达词情之载体。“双衔凤带”。“单著鲛绡”,“夜香”“水沉烟”,以我观物,以物观我,情以物迁,都打上了青春情爱的印记,富有艺术魅力。

  下片写薄命佳人向往与心上人共度良宵的心态。开头两句写美丽的容貌。鬓发美如云集似的,风卷绿发如画;颜面美如玉白似的,酒醉“红潮”如花。一头黑发,一张红脸,是女子的招牌,所以东坡特写得如此唯妙唯肖。不言自明,为的是去会见青春美的心上人;为的是心上人一见倾心,十分喜爱她。第三、四句写薄命佳人的寻春、度良宵的心态。“莫教空度可怜宵”,好一个“可怜宵”。光阴无情,人生易老,把握良宵,及时行乐。“月”是美好的,“佳人”是美好的,花好月圆,美上加美,然而心上人久待不至,她的美梦难以成真。东坡十分重视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的明月化为有情而动心的知音,变成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的桥梁,以寄托薄命佳人的情思,让这种情思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美学色彩。

  全词,上片先写薄命佳人的良苦用心,改装,拜佛,回答“与阿谁”的问题;下片再写薄命佳人的虔诚心态,惜时,望月,以实现共度良宵之美愿。中国古代的薄命佳人都美丽、善良、可爱,有强烈而炽热的爱情追求,所以从心底吐露出“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的虔诚心愿。

参考资料:

1、 王延龄.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 西江月: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25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掩役夫张进骸

: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生死之间不悠远,全凭一气聚或散。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偶然也有喜和怒,转眼匆匆离人间。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为奴谁说天生贱?富贵并非神差遣。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一朝气短呼吸停,枯尸朽骨美丑莫辨。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终生勤劳来养马,铡草喂食无空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死后仅得小棺材,葬在城东的山下边。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无奈降雨山崩塌,坟墓冲垮路人怜。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白骨森森全暴露,骨架散乱收拾难。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幸亏随从来相告,亲睹惨景我泪涟涟。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古人的猫虎受祭拜,狗死马葬盖帷幔。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默立吊唁你孤魂,谁能再知我所干?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竹筐装载铲土埋,开沟护坡把水防。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只求我的良心安,不为你感恩在九泉。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孟春时节重埋骨,永州地方风俗传。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福泽万民非我辈,略报你劳苦在生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悠悠:即长久、遥远,还有悠闲之意。这里形容人的生死永别,表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生死观。气:元气,指人体的本原。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偶:偶尔或偶然。奄忽:指时间非常快速。辞:指辞世,即死亡。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孰:谁。

一朝纩(kuàng)息定,枯朽无妍(yán)(chī)
纩:指绵絮。纩息:就是用绵丝置于垂死者的鼻孔边,测试其是否绝气。妍媸:相貌美丽与相貌丑陋。

生平勤皂枥(lì),锉(cuò)(mò)不告疲。
皂枥:皂是指差役,枥指马槽。锉秣:为牲口铡草料。

既死给槥(huì)(dú),葬之东山基。
槥:粗陋的小棺材。椟:匣子。槥椟,即像匣子一样小的薄皮棺材。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崩:指山倒塌。湍:指激流。崩湍:就是能冲垮山坡的激流。荡析临路垂:指坟墓被冲垮后,尸骨暴露在路旁。

(xiāo)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髐:指骷髅。髐然:白骨森森的样子。

从者幸告余,眷(juàn)之涓然悲。
眷:回头看。涓:细小的水流,这里指作者的眼泪。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猫虎获迎祭:据《礼记》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伫立唁(yàn)尔魂,岂复识此为?
唁:意为吊丧,安慰死者在天之灵。

(běn)(chá)载埋瘗(yì),沟渎护其危。
畚:古代用蒲草编织的盛土工具,后改为竹编。锸:即铁锹。瘗:埋葬,此处作名词用,指埋葬品。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掩骼:“掩骼埋胔”。胔(zì):腐烂的肉。即掩埋腐烂的尸骨。春令:即孟春之月。著春令:意为正值孟春之月的时候,合乎习俗。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及物:指对天下人民的关爱。非吾事:一作“非吾辈”,意为像诗人这样无职无权的人是做不到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这首诗记录了掩埋役夫张进骸骨的始末,简要地勾画了役夫张进生前的坦直性格和勤劳品格,表白了诗人掩埋张进骸骨的动机与情感。诗的语言朴实亲切,似乎是在跟活着的张进叙谈家常。但是,在这种质朴亲切的叙谈中,却跳跃着诗人对劳动大众充满关怀和同情、对自己遭受排挤而治国济世之志不可伸的愤世不平的一颗心。正如诗中所说,他写此诗的动机,既不是因为做了一件极小的善事而宣传自己的善行,也不是为了让张进在九泉之下感恩戴德,图个什么好的因果报应,而是为了“我心得所安”和“顾尔私”。

  诚然,对于诗人这样一位具有知识良心和政治良心的官员来说,顾全私人交情和力所能及地为仆役人员办点好事,这是他做官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这并非诗人写作此诗的真正意图,其真正意图是为了表达他“及物”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认为“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人生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以“捕蛇者”为代表的社会劳动大众和以张进为典型的生前死后无人扶助与殓葬的穷困孤寡者,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平等相待和扶助,让他们生有所养,死有所安。但另一方面,当时官府税赋沉重,人民不得聊生,十室九亡。如“捕蛇者”一家三代死于毒蛇之口数人,仍宁可续其捕蛇之役而不愿复其税赋。另外,当时官府的办事作风,如《黄溪祈雨》诗记载,则以敬鬼神为事,虚耗官银不办实事,人民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对此,诗人身在官场,却无实职实权去改变现状,还不得不经常陪同当权官员去干些违心之事。因此,他实在按捺不住愤懑之情而借孔子之言,表明自己是在“笃行”,倡“亲民”之说。

  听其言,观其行,然后知其志。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及物非吾辈,聊且顾尔私”,而其真正的写作动机则是为了表达他的“及物”(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诗人“及物”的愿望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齐欢颜”的愿望完全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柳子比较含蓄,杜甫比较激扬。所以,读柳子诗文,只要能够细心体会,时时处处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颗爱民报国的火热之心的律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