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là)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腊月:农历十二月。天街:京城里的街道。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jí)(lí)衔。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湘妃

: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千年的斑竹林还是那么青翠,长伴着神娥,覆盖着青碧的流水。

蛮娘伴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田家少女的歌声正在秋野飘荡,山陵的竹叶上却染着点点红泪。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遥远的苍梧弥漫着凄凄别情,巫山蜀山的云雨只能在梦中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伴古龙。
幽怨的秋思吹上青苍的枫树林,凉夜的波间古龙在悲凄地长伴。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 主编.《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3012-30132、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3513、 彭定求,等 编.全唐诗 7.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23904、 滕学钦 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09月第1版:53

(yún)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湘妃:舜的两个妃子,死后成为湘神,称为湘夫人。筠竹:斑竹。神娥:即湘妃,一作“秦娥”。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蛮娘:湘中村女。九山: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离鸾(luán)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离鸾别凤:指舜葬于苍梧,二妃死于湘水中,并未合葬。烟梧:烟波浩渺的苍梧山。巫云蜀雨:借用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比喻舜与二妃相往来。

幽愁秋气上青枫(fēng),凉夜波间吟古龙。
青枫:一作“清峰”。吟古龙:即古龙吟。指松树形状如龙,被风吹,发出的声响。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 主编.《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3012-30132、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3513、 彭定求,等 编.全唐诗 7.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23904、 滕学钦 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09月第1版:53
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
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此诗正如标题所揭示的那样,写的是神话传说中湘妃的不幸遭遇,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是一首爱情的赞歌,在写法上别具一格:不写生前的传说,而写死后的情感;不写悲剧的本身,而写悲剧的后果;不写悲剧的过程,而写悲剧的气氛。由此而创造出另一个自然世界与情感世界,使读者有如闻如见的亲身感受。

  一开篇诗人就以饱蘸情感和具有丰富想象的诗笔写道:“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江水。”其中,“千年”、“长伴”、“老不死”说明时间的久长而爱情之花永不凋谢。二妃本来因痛哭而死,但“死”并非爱情的终结,相反,真正的爱情将永世长存,其凭证便是永远年轻的“筠竹”。此竹不仅永世永生伴随着“神娥”,而且由于滋生繁茂,甚至覆盖了整个湘江的流水。用语貌似夸张,实写爱情的巨大能量。这里,诗人从最具神话色彩的斑竹写起,是因为斑竹是湘妃洒泪而成,是爱情生死不渝的历史凭证,所以最能显示出这一故事的神髓。接着的“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二句由写湘妃转入写虞舜葬地。前句以动喻静,通过耳之所闻来形容九疑山之高大宽广及其深邃寂静。“蛮娘”、“吟弄”、“九山”、“静绿”等意境使人自然联想到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的诗句:“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之后的“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二句承前,写湘妃与舜两地睽隔,只能在梦中相见。舜葬苍梧,妃死湘水,两地相距虽不甚远,但峰峦隔阻,还有云山雾障。在此无可奈何之际,只有象巫山神女那样,梦中能得一见了。其中,“遥相通”说明二人心心相印、情感相通。结尾的“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二句转写湘妃。此诗以咏湘妃为主,所以结句与开篇相照应,极写湘妃死后的悲痛与孤寂。“巫云蜀雨”虽可一面,但大量时间却忍受着死别的熬煎。其难以排遣的愁怨仿佛云雾烟霭一般,凝聚于洞庭湖宽广的空间。当秋日来临之际。更增添了其悲痛的气氛,有如《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幽愁秋气上青枫”一句的情感容量便包含了《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凉夜波间吟古龙”一句运用“龙”这一意象创造了悲剧气氛。其中,“凉夜”乘“秋”而言,凉,既是体肤之感觉,又是心理的感受与环境的悲凉。

  全诗仿《楚辞》而作,歌咏古事,构思精巧,动静结合,画面灵动,极幽清凄迷,描绘出一幅清幽而又绚丽的画面,通过写生离死别的爱情来寄托诗人的审美意识和对“湘妃”这一悲剧的认知。在用词上,“寒空”、“幽愁”、“秋气”、“凉夜”等具有冷色调的词汇既突出清幽的情境,又为这首浪漫的诗作添上扼腕的叹息。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 编著.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355-3572、 宋绪连,初旭 主编.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692-6943、 唐·李贺 著;张强,田金霞 解评.李贺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年06月第2版:52-5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译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3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yōng)(wán)抱水含满唇,暗洒苌(cháng)弘冷血痕。
佣刓:均匀地削磨。抱水:注满水。唇:指砚唇,盛水处。苌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wéi)昼暖墨花春,轻沤(òu)漂沫松麝(shè)(xūn)
纱帷:纱帐。这里指书房。沤:浸泡。沾水磨墨的意思。松麝: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薰:香气。

干腻(nì)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腻:润。薄:淡。重:浓。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匀:均匀稳定。数寸:指砚台上的墨。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yàn)宽顽何足云!
圆毫:指毛笔。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宽顽:笨头笨脑。一作“宽硕”。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3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此诗一开头,就把赞辞献给青花紫石砚的采制者端州石工,称他们“巧”技赛过“神”功。“巧”、“神”这等字眼,用在这里,却力透纸背。

  接着,用神奇的彩笔描绘采石工人的劳动。唐代开采端砚石的“砚坑”,只有西江羚羊峡南岸烂柯山(一称斧柯山)的下岩(一名水岩,后称老坑)、中岩、上岩和山背的龙岩,其中仅下岩石有“青花”。杨生的这个砚,应是下岩所产的“青花紫石”。据宋代无名氏《端溪砚谱》说:“下岩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又说:“下岩北壁石,盖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采石工人则在岩穴下面那种水流浸淋的环境中操作。所以“踏天磨刀割紫云”一句中的“踏天”,不是登高山,而是下洞底,踏的是水中天。灯光闪烁在水面上,而岩石的倒影反映于水面,水面就像天幕,倒影就像凝云。开石用锤凿,李贺既以石为“云”,自然就说用“刀割”了。这里的“天”可“踏”,“云”可“割”,把端州石工的劳动写“神”了。

  “佣刓抱水含满唇”,“佣”是说把石块磨治整齐,“刓”是说在石面上雕刻成型。这一句写磨制雕刻石砚,极言工技的精巧。

  “暗洒苌弘冷血痕”,写紫石砚上的青花。唐人吴淑《砚赋》说:“有青点如筋头大,其点如碧玉晶莹。”人们所重,即是紫石中隐含有聚散的青花。《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这里以“苌弘冷血痕”来形容砚上的青花。清代朱彝尊说:“沉水观之,若有萍藻浮动其中者,是曰青花。”(《曝书亭集》)青花在水中才显出它的美,所以前句用“抱水”。这里用“暗洒”二字,说的是“苌弘冷血痕”般的青花。“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写把砚放置在书斋中,在天气暖和的时候试墨。试墨时用水不多,轻磨几下,墨香已经飘满了室内。表面上是写墨的好——是最好的“松烟”和“麝香”所制;而实际上是写砚的好,容易“发墨”。

  “干腻薄重立脚匀”,仍是写砚。砚要“扣之无声”、“磨墨无声”才是佳品。这块砚,石质干(不渗水)而腻(细润),砚体薄(平扁)而重(坚实稳重),品质极佳。所以在磨墨的时候,砚脚紧贴案上,不侧不倚,在那上面磨墨,平稳匀称。

  “数寸光秋无日昏”,写墨的色泽很明净,没有丝毫的昏暗和朦胧。“数寸”是说砚体不大。李之彦在《砚谱》里说:“惟斧柯山出者,大不过三四指。”正合“数寸”的说法。所以末句的“宽硕”,刚好与此相对。

  “圆毫促点声静新”,是说笔蘸了墨以后变得圆润饱满,砚不伤笔毫,拿起笔来点画,纸上有轻微的细静清新的声音,而不是说砚有声音。这一句由墨写到笔,但还是归结到写砚的美。

  以上对青花紫石砚的赞词已经足够了,但诗人意犹未尽,忽然来了一句“孔砚宽顽何足云”。“宽顽”这个词,有些版本作“宽硕”,其实用“宽硕”与上文的“数寸”对应得更好。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称他的出生地为尼山,好事的人取尼山石为砚,借以“尊圣”。然而尼山砚并不实用,徒有其名,所以李贺在诗的结尾处说“何足云”,与起句“端州石工巧如神”意思暗对。一起一结,表面上没有多少意义,实际上是有内在含义的。诗人心中的天平,称人称砚,都是有所轻重的。

  这首诗通篇写砚:砚质,砚色,砚型,砚体,砚品,砚德。而砚的使用,又离不开墨、笔、纸,尤其是墨,所以写的时候也会涉及。它们虽然是作陪衬的,却衬托出了青花紫石砚的美。全诗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络绎而下,如同缨络垂下;字句精炼,语言跳跃,没有一处浪费笔墨,也没有一处用语晦涩的地方。如果不是十分熟悉砚中的学问,极难写出这种酣畅淋漓、妥切中肯的诗歌。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9-10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唐儿歌

: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玉石般硬朗,眉毛涂螺黛般黑亮,杜家小郎,生得真是男子汉的好模样。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仪态庄重神气沉静,将来定能成栋梁,像用秋水剪成的一双眼珠,晶莹闪光。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骑着竹马玩耍,绿尾枝叶乱蓬蓬摇晃,鸾鸟形的银坠儿耀眼,蹦跳在背心上。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东邻有一位想和他成亲的娇美小姑娘,他大笑着书空来拒绝,因为另有主张。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杜郎眼光远志向大,将来功业定辉煌,到那时,可别把我这姓李的作歌人忘!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5-46.

头玉硗(qiāo)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唐儿:杜黄裳之子,小名叫“唐儿”。杜黄裳夫人是唐朝的公主,所以儿子小名取作“唐儿”。杜豳(bīn)公: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南)人,官为平章事,封邠(即豳字,唐玄宗改为邠)国公。头玉:指玉一般的头骨。硗硗:坚硬貌。这里指头骨隆起。刷翠:涂抹上青绿色。这里是说唐儿眉毛乌黑,像涂画过螺黛一样。杜郎:即唐儿。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tóng)人剪秋水。
骨重神寒:谓体态稳重,神气沉静。天庙器:皇帝祭天的庙堂中摆设的祭器,借指国家重用的人才。瞳人:指眼珠。秋水:形容目光明澈。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luán)(shǎn)光踏半臂。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子。梢梢:“竹枝披散之貌”。银鸾:项圈下鸾鸟形的银坠子。睒:闪。半臂:短袖或无袖衣。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娇娘:娇美的姑娘。对值:对亲,配偶。浓笑:大笑。书空:用书指在空中写画字形。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眼大心雄:眼光阔大,志向雄伟。知所以:谓预料他将来会有所成就。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5-46.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这是一篇应酬之作。这首诗浓墨重彩,多角度、多侧面赞誉一位儿童头角峥嵘、卓尔不群、抱负远大。首两句从面相上着笔,写唐儿额头丰隆,眉如苍翠,天生是位大丈夫。三、四句写骨相重,神气娴雅,双目清澈有光。前四句是静态描绘,五、六句通过骑竹马表现他的活泼可爱。动静结合,形神兼备。后四句是侧面描写:妩媚的小女孩竟然想和他成亲,然而不同凡响的是他在空中画“唐”字,足见其抱负。所以诗人预言他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开玩笑地说:到时候别忘了我这个写赞歌的人也姓李。

  这诗虽为奉承应酬之作,但写得却不呆滞死板,语句也洗炼生动,塑造的唐儿形象俊美聪明,活泼而又可爱,特别是“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二句,更加真切传神。李贺自己没有生育过孩子,所以特别喜欢“唐儿”,他带着爱心去描写眼前活泼天真的孩子,诗笔灵动,诗思活泼,真趣盎然,语言绚烂艳丽。诗人又通过艺术想象,作合理的推想,虚实结合,描写生动,艺术构思灵活精巧。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45-46.2、 (唐)李贺著.国学经典丛书 李贺诗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6.3、 吴企明编选.李贺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罗浮山父与葛篇

: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3-95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依依:轻柔披拂貌。此处形容葛布柔软。江雨空:形容葛布就像江上的细雨细密透明。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此处泛指南方。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博罗老仙:指罗浮山父。时:另一版本作“持”。千岁:千年,年代久远。石床:山洞里平滑如床的大石,古人称作石床,这里代指织布的机床。鬼工:古人把工艺精巧品为鬼工,此处则指手艺精湛的织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xián)沙立。
蛇毒浓凝:一作“毒蛇浓吁”。浓凝:深深地喘气。不食:不吃。衔沙立:形容天热,鱼儿不愿觅食,在沙中含沙直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sè)
箱:一作“湘”。箱(湘)中一尺天:形容葛布莹白,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吴娥: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的美女。莫道:休说,不要说。吴刀: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生产的剪刀。涩:不滑爽。指刀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3-95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此诗开头二句有“江雨空”、“兰台风”等字眼,像是描述天气,其实不然。“江雨”是说织葛的经线,光丽纤长,空明疏朗,比喻得出奇入妙。“依依”形容雨线排列得整齐贴近,所以“宜织”。以这个副词“宜”字绾连“织”和“雨”,所织的为雨线之意便明白易解。“织”字把罗浮山父同葛联系起来,紧紧地扣住诗题。次句则以“六月兰台风”写出葛布的疏薄凉爽。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瑳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诗人巧妙地用六月的风比喻葛布。“雨中”二字承上句来,再一次点明以“江雨”来比喻葛的意思。“江雨空”,从视觉写葛布的洁净,有如雨后晴空;“兰台风”,从感觉写葛布的精美。这种绮丽而离奇的想象,正是李贺诗的本色。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烘托罗浮山父织葛的技术高明。“博罗老仙时出洞”,老人不时走出洞来,把精心织成的葛布拿出洞来,递给索取的人。句中的“时”,暗示他织得快,织得好,葛布刚刚断匹就被人拿走,颇有供不应求之势。下句就是由此引起的反响。诗人不直接赞美葛布,而是用“千岁石床啼鬼工”七个字来烘托。“石床”原指山洞中形状如床的岩石,这里指代罗浮山父所用织机。“千岁”,表明时间之久,也暗示功夫之深。

  后四句是诗人由葛布引起的联想。五、六两句极写天气之热,为末二句剪葛为衣作铺垫。诗人写暑热,不提火毒的太阳,不提汗流浃背的劳动者,也不提枯焦的禾苗,而是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洞蛇和江鱼:“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蛇洞由于溽暑熏蒸,毒气不散,以致愈来愈浓,凝结成水滴似的东西,粘糊糊的,整个洞堂都布满了,所以洞里的蛇应当是十分窒闷难受的。江里的鱼热得无法容身,不吃东西,嘴里衔着沙粒,直立起来,仿佛要逃离那滚热的江水。这可谓诗人苦心经营之句。洞堂和江水本来是最不容易受暑热侵扰的地方,如今热成这个样子,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描写酷暑天气,诗人毫不轻率下笔,而是极力幻想、夸张,从现实生活中典型现象出发,进行再创造。诗人挑选、提炼出盘绕在洞中的毒蛇和翔游在水中的鱼这两种生物,写出这样奇特的诗句,来形容天气溽暑郁蒸。这里,诗人奇特的想象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鬼斧神工之妙。

  酷热的天气,使人想起葛布,想起那穿在身上产生凉爽舒适感觉的葛衣。尤其希望能够得到罗浮山父所织的那种细软光洁如“江雨空”,凉爽舒适如“兰台风”的葛布。用这种葛布裁制一件衣服穿在身上,那种感觉非常之好。结尾二句,诗人没有写穿上新衣服的快乐,而是通过吴娥裁衣来进一步赞美葛布。“欲剪箱(湘)中一尺天”,与开头二句遥相呼应。有人说这句脱胎于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李贺写诗,是力求不蹈袭前人的,这里偶尔翻用,手法也空灵奇幻,别具新意。例如末句“吴娥莫道吴刀涩”,诗人不写吴娥如何裁剪葛布,如何缝制葛衣,而是劝说吴娥“莫道吴刀涩”。一个“涩”字蕴意极为精妙。“涩”有吝惜的意思,这里指刀钝。面对这样精细光滑的葛布,吴娥不忍下手裁剪,便推说“吴刀涩”。诗人用“莫道”二字婉劝吴娥,亦使全诗摇曳生姿。这一曲笔,比直说刀剪快,诗意显得更加回荡多姿、含蓄隽永。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1-1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日田家杂咏

: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秋云:喻指成熟的稻子如秋云遍地。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虑:犹言“恐”。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素餐:见《诗经·伐檀》注。膏粱:指精美的食物。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琳琅:美玉。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风月:泛指景色。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云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此诗写秋天获稻时所见所感。前半部分首先描写了稻子成熟时节遍地金黄,展现了一片丰收景象。农家经过了终岁的辛劳,终于有所收获。“终有数月粮”既透出劳有所获的一丝安慰,更点明了粮食来之不易。后半部分先写“素餐”的“豪华子”们饱食终云,无所事事,不知稼穑之艰难,与终年辛勤劳作的农家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后通过议论,表现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流露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同情,具有积极意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天净沙·鲁卿庵中

: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高尚的人走过的桥。

参考资料:

1、 张毅.大漠来风——中华文学通览·元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03月第1版:第164页
青苔古木萧(xiāo)萧,苍云秋水迢(tiáo)迢。红叶山斋(zhāi)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鲁卿:一位隐居山寺的隐者。萧萧:风吹树林木摇动的声音。此处形容冷清幽静。迢迢:高、远貌。探梅人:指作者自己。梅,比喻高士。

参考资料:

1、 张毅.大漠来风——中华文学通览·元代卷:中华书局,1997年03月第1版:第164页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张可久这首《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上半幅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立刻深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究极而论,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乃出自小山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 [4]  全曲通过对秋云、秋水、秋木的描写,构建出高远、清幽的境界,营造出静谧的禅境。通过对斋庵及其环境的描写,表现鲁卿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自己的向往之情。

  头三句写景。首句“青苔古木萧萧”,讲古木萧萧,青苔丛生。“青苔古木”,是构成首句物境的基础,青苔结生于古木之上,亦可以将青苔、古木理解为并立的意象。“萧萧”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木叶肃杀、飘落的情态,这里也是用来衬托秋日山中凄清、古静的气氛。

  “苍云秋水迢迢”,写水云状貌。“苍云”是高空长云,有宏阔的气象;“秋水”有平沙落雁相伴,皆染秋色。“迢迢”修饰“秋水”,结构同“萧萧”修饰“古木”一样。“秋水迢迢”突出秋水长空一色的景貌,这里的“迢迢”其实也感染了“苍云”的色彩。

  “红叶山斋小小”,写鲁卿山斋所在,有红叶飞落环绕,与肃杀的古木、旷远的云水相比,山斋不过是“小小”的一座。但“山斋”与前二者不同的是,青苔木色、云水长天,都是肃杀清远的“黑白照片”,而环绕“山斋”的“红叶”却是秋季最艳丽的色彩的代表。

  前三句用相同的句子结构,由小至大、又由大入小地勾画出秋山云水的样貌。从色彩和结构的丰富性上来讲,“青苔古木萧萧”最肃杀,“青苔”“古木”都是较死板、幽深的物象;“苍云秋水迢迢”,使境界顿时开阔,色彩也更明亮了;“红叶山斋小小”,一“红”一“小”,与前文形成对比——“红”与“萧萧”“苍云”对照,形成鲜艳的色彩刺激,“小”与“萧萧”“迢迢”对照,实际上是把焦点集中到了“山斋”上来。

  红叶”使得“山斋”成了前三句秋山云水图的中心,但“山斋”之“小”又为后文的继续展开留下了余地。其一。将鲁卿的“山斋”放到了巨大的秋山云水背景中;其二,“山斋”之“小”突出了它的幽深,这就使得下文“有谁曾到”的句子显得十分自然了。

  后一部分“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写的其实还是鲁卿斋的幽深,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并加了一些意思。所谓“探梅人”,指的是作家自己。“梅”不是秋日的物象,但梅的枝劲花清,自古是高士隐者的代表,作家说自己是“探梅人”,就是把鲁卿比作梅—般的高士来赞扬了。

  过溪桥”是一个过程,作家想要探访“山斋”,但还在路上,刚刚踏过小溪上的石板桥。这样的写法。从效果上应和了前文“有谁曾到”的疑问,连诚心探访的作家都只是方过溪桥,他人自然是不知有此处了。

  《天净沙》常用来写秋景、抒悲远之情。这首《天净沙》,则是通过秋景的衬托,写高士鲁卿的隐逸。一句“探梅人过溪桥”,带着些许禅意。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6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削简: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龙文:喻雄健的文笔。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chóu)初。
河图:儒家关於《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yú)
垂露:书法术语。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入木: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公主的别墅临跨着青绿的郊野,君主的銮驾常常到这仙宫天阙。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百官们列队迎候着降驾的天子,管弦吹奏着凤凰和鸣般的声乐。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树接南山,南山离东庄这么近,烟漫北渚,北渚离这儿如此远。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承赐盛宴啊,群臣们早成醉颜,恋赏花美的东庄,忘却了回还。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别业临青甸(diàn),鸣銮(luán)降紫霄。
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后所生。东庄:唐中宗为长宁公主建造的别墅,唐中宗和韦后曾数度临幸。别业:别墅。青甸:绿色的郊野。甸:京城的近郊。鸣銮:装在轭首或车衡上的铜铃,车行摇动作响。此处借指皇帝的车驾。

长筵(yán)(yuān)鹭集,仙管凤凰调。
长筵:指排成长列的宴饮席位。鹓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zhǔ)遥。
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北渚:北面的水涯。此指渭河。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biāo)
承恩:蒙受恩泽。还镳:犹回马。镳: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此诗第一句交代宴饮的地点,为下文的展开写出了规定的场景。第二联把大臣们写得不同凡俗,更恰到好处地吹捧了皇帝。第三联突然笔锋一转,由宴会写到了东庄周围的环境。最后归结到宴会上来,收住上文,把宴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全诗用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来介绍长宁公主的别墅,虽然辞藻过于华丽,但是皇家庄严肃穆的一面描绘得很具体,使人对皇帝家那种威严奢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宰相,李峤写出如此的文章似乎很天经地义,这是政治和文学的结合,李峤既将政治目的融到了诗里,又严格按照五言律诗原有的体裁来编辑词汇。不管读者是否喜欢花团锦簇般的修辞堆在那里,皇家的气派似乎只有用这样的辞藻方能说明。大多数应制诗、侍筵诗都是如此。此诗俗处在于空泛,这也是大多数此类诗词很难跳出的套路。

  这首作品是典型的侍筵诗。侍宴写的诗,多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少酸甜苦辣的隽永名言,这样的诗其实流传不广,因为没有什么用,充其量记录一些生活片段,玩一下生涩怪癖的文词,应景显才之为而已。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70-3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纱女

: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钱塘江边是谁的家乡呢?江上的女孩全部都漂亮如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好色的吴王统治时她们不敢出门,如今却毫无顾忌地到春江洗纱。

参考资料:

1、 孙琴安.唐人七绝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版:362、 范凤驰 著.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70-713、 郭彦全,石惟英 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64

钱塘江畔(pàn)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浣:洗濯 。纱:棉、丝织物的通称。钱塘江:在今浙江。胜:超过,胜过。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huàn)纱。
吴王:特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夫差。不得出:不能出。因夫差好色,越王勾践曾献美女西施与他,以乱吴国之政。据说西施本是越国的一个浣纱女,故说“吴王在时不得出”。公然:毫无顾忌,公开地。

参考资料:

1、 孙琴安.唐人七绝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版:362、 范凤驰 著.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70-713、 郭彦全,石惟英 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64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此诗描绘了一幅十分迷人的图画: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子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如花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诗的前二句写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这些女子是谁家的女儿,是从正面对钱塘女儿进行热烈赞美。其中,“是谁家”三字的用意并不是在询问这些女子是谁家的女儿,而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对钱塘女儿的赞美,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同时,诗人只用“胜花”二字写女子之美,简洁而形象。紧接着,诗人并不是顺势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用浣纱将浣纱女与西施之联系起来的同时在同中求异,在异同之间略作点拨,在平白明快的话语中注入耐人品味的意蕴,表现浣纱女胜过西施的命运,显出巧妙和深曲,使全诗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又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全诗的内容。其中,“吴王在时不得出”一句在遗憾中传出对“公然来浣纱”的女子的庆幸,曲折深蕴而又留有空白;“公然”二字则不仅表现了女子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还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年01月第1版:245-2462、 霍松林 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111-1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