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读元九诗

: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03-204 .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cán)天未明。
把:拿。残:残留,也可指剩下不多。

眼痛灭灯犹闇(àn)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犹:还。闇:同“暗”。一作“暗”。逆风:迎风,顶风,与顺风相对。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03-204 .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95-89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注释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
把:拿。
残:残留,也可指剩下不多。
犹:还。闇(àn):同“暗”。一作“暗”。
逆风:迎风,顶风,与顺风相对。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03-20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95-89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唐宪宗元和十年公(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这寂寞的谪戌旅途中,他想念那早五个月远谪通州的好朋友元稹。在漫长水途中,一个深秋的夜晚写下了这首《舟中读元九诗》。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95-89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612篇诗文

猜你喜欢

病马

: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马儿虽然低微,但蕴藏的情意确是非常深厚,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尔:代指马。关塞:边关;边塞。深:远、险。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岂殊(shū)众?驯(xùn)良犹至今。
毛骨:毛发与骨骼。岂:难道。殊众:不同于众。殊:不一样。驯良:和顺善良;驯服和善。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沉吟:忧思。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54-155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

  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7-1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妾薄命

: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阿娇,为她筑造金屋让她居住。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武帝对她娇宠万分,即使她的唾沫落下,也会被看做像珠玉那样珍贵。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娇宠到极点,恩爱也就停歇了,武帝对她的情意渐渐停歇淡薄。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阿娇被贬长门后,即使与武帝的寝宫相距很近,武帝也不肯回车,在阿娇那里暂时停留。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雨落之后再不会飞上天空,覆水也难再收回。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武帝与阿娇的情意,各自东西。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往日美丽的芙蓉花,今日成为凄凉的断根之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如果凭借姿色侍奉他人,相好的日子是十分短暂的。

汉帝重阿娇,贮(zhù)之黄金屋。
“汉帝”两句:汉武帝曾有语:“若得阿娇作妇,必作金屋贮之。”

(ké)(tuò)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咳唾”两句:这里化用的是《庄子》里的故事。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fù)难再收。
水覆难再收: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不堪太公的贫困而离开了他。到太公富贵的时候,她又回来找太公请求和好。太公取了一盆水泼在地上,令其收之,不得,太公就对她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君:指汉武帝。妾:指阿娇。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芙蓉花:指荷花。断根草:比喻失宠。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属乐府杂曲歌辞。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对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逃脱不了色衰而爱驰的悲惨终局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悲悯,悲悯当中又有一种启示。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最后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悦与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处。爱是应该有距离的,不能距离为零,否则物极必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寻西山隐者不遇

: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茅茨:茅屋。

扣关无僮(tóng)仆,窥(kuī)室唯案几。
扣关:敲门。僮仆:指书童。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差池不相见,黾(mǐn)勉空仰止。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虽无宾主意,颇(pō)得清净理。
“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4-216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yín)近正声。
长恨:指诗人于元和元年(806年)创作的著名长诗《长恨歌》。秦吟:指诗人于贞元、元和之际创作的一组反映民间疾苦的著名讽喻诗——《秦中吟》。正声:指《诗经》中的“雅诗”。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fú)歌行。
老元:指元稹。偷:朋友间的戏词,实际上是学习、效仿的意思。格律:作诗在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短李:指李绅。伏:通“服”,佩服,服气。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应:大概。无分:没有缘分。身后:死后。合:应该。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言语大:夸口,说大话。排:编排。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4-216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此诗既是诗人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全诗八句,诗人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先列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强调其情感文采;再列出讽喻组诗《秦中吟》,强调其社会价值:接近《诗经》之“正声”。白居易特意列举出了自己的这些作品,意在表明自己的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自己成功的实践。

  诗第三、四两句下,诗人曾分别自注:“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又注:“李二十尝自负歌行,近见余乐府五十首,默然心伏。”元稹写诗乃受到白居易的启发,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弗如,这里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称曰“偷”、曰“伏”,都朋友之间的戏辞,由此也可见元、李、白三诗人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诗中接着写“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这是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的牢骚话。他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白居易后来在与遭谗被贬的好友刘禹锡会面时,曾即席赋诗相赠,其中有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虽是就诗人刘禹锡的遭遇说的,但也是发诗人自己的心声。最后,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自矜自许,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是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从整个诗的风格来看,可以说是亦庄亦谐,名曰“题卷”,而不拘泥于记事;称为“戏赠”,并不仅是戏言。全诗对仗工整,一气呵成,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既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14-5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寓居寺院挡不住思乡的感情,潇湘之夜又勾起愁思绵绵。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病卧寺庙却仍然一心向“道”,羽人国常在你梦里绵延。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体悟大道而喜爱“知止不殆”的嘉训,遗失名利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残月微光映照着空壁石岩,虚掩门扉等候秋虫入室长鸣。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承蒙厚爱,赠与我黄金一般贵重的诗作,欲酬杂佩,却使我羞愧汗颜。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碧天云霄,本没有来去之路,就让我写下这首诗消除离人忧怨。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69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客:指娄图南。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居士室:指娄图南所居开元寺的房舍。羽人丘:传说中的羽人国。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道:揣摩、品味“中道”之说。

壁空残月曙(shǔ),门掩候虫秋。
壁:一作“堂”。曙:光亮。候虫秋:秋虫入室鸣叫。

(miù)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chóu)
双金:一对金杯。环佩:环形的佩玉。委金酬佩,是指柳娄二人唱和应答。

碧霄(xiāo)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离忧:离人之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69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
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此诗的前二句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愁怨忧思。娄图南常年飘零在外,羁旅天涯,今又客居他乡,难免不生愁绪。这一“思”一“愁”,既抒发了情感,又点明了娄的部分病因。三、四句“梦绕羽人丘”,进一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原来,娄整日魂牵梦绕的是如何入道,虽然被称为“居士”,也“将入道”,但终究还没有入道,个中滋味,常人很难了解,只有诗人深谙其中奥秘。诗的前四句,诗人不仅摹写其状,更主要的是通过娄病这一情形的描摹观照娄的内心,为下文劝勉娄图南做了铺垫。

  诗的五、六句为诗人劝勉之句。娄图南甘于清贫,乐于求道,并为入道孜孜以求,文才“传咏都中”之名已丧失殆尽。要想找回“遗名”,诗人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得自求”。两句中一“怜”一“得”,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诗人在《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中指出:“(娄)为处士,吾以为非时也……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并针对娄图南“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之道,发出激问:“……其于道何如也?”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两句,勾画了一幅独守残月空壁、候虫入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图:天上悬挂着弯弯残月,透着星许亮光。月光下,寺院幽寂,寺门虚掩,石壁空空,秋虫“唧唧”。这里有残月的微光,秋虫的长鸣,声光俱见,情景交融。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愁肠百结、思绪绵绵。这两句历来被后来的诗人学者所推崇。

  诗的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又是抒怀之言。作为朋友,应礼尚往来。娄图南“委以双金”,诗人却很难酬以杂佩。这当然是诗人的谦逊之辞。对娄一心只想羽人飞天,诗人郑重指出:“碧霄无枉路”,意即无碧天云霄的来去之路,求道的结果也只会是“徒此助离忧”,奉劝娄不要继续迷恋于入道,应清醒过来,奉行“君子之道”。

  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其实只要联系柳宗元贬永十年的非凡遭遇,就不难发现,诗人也是在抒写自己的“愁思”、“离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