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楼

:

秋风彷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

阳安小儿拍手笑,使君幻出江南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薛涛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9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白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故交中还有谁在?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载酒任水漂流。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传呼之声充满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后面宾客光辉显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良辰与美景,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晚上我从南峰归来,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再登上郡楼瞭望,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拂晓朱门列戟,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登高遥望远海,招集到许多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紫绶官员欢情融洽,黄花插鬓逸兴飞。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青山好像图画,流溪仿佛镜中回旋。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逃名:“逃名”一作“名山”。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从:“从”一作“依”。即:“即”一作“向”。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李白集中存有酬赠崔侍御诗十一首,大多是在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写的。这组诗当是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秋李白南游至宣城(今属安徽)时所作。关于崔侍御为何人,学术界尚存争议。郁贤皓《李白诗中崔侍御考辨》认为,崔侍御即是崔成甫。这两首诗感叹光阴易逝与怀才不遇,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也蕴含了抱负未能实现的苦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玉阶怨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4-275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4-275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首两句是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末两句是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是一味的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夜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夜,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月,衬托了人之幽怨。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是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是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4-2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3-854

夫因兵死守蓬(péng)茅,麻苎(zhù)衣衫鬓(bìn)发焦。
蓬茅:茅草盖的房子。麻苎:即苎麻。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桑柘(zhè)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征苗:征收农业税。后:一作“尽”。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zhuó)生柴带叶烧。
和:带着,连。旋:同“现”。斫:砍。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yáo)
征徭: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3-854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

  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6-13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朗月行(节选)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6-147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573、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27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呼作:称为。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6-147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573、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27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57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2713、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0-51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0-2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看扬州市

: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2、 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3、 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4、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5、 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6、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xiù)客纷纷。
夜市:夜间的集市。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碧云:碧空。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纷纷:众多。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shēng)歌彻晓闻。
时平日:承平之日。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晓闻:通宵达旦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2、 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3、 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4、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5、 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6、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