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其一八一

:

惭愧一双耳,常思解脱声。若论俗语话,实是不能听。

闻财耳不纳,闻色心不生。不受有无语,何虑不惺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庞蕴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1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忽然之间阵阵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这一场场降雨,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小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shū)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忽然。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yǒu)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户牖:门和窗。

鹰鹯(zhān)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鹯:鹰与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遐方怨·凭绣槛

: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倚着雕花的窗栏,掀开锦绣的帐帘,看着潇湘的群雁向北飞去,期盼的书信却仍未到来,相思的人儿愁得肠断。不知出征的人何时才能归来?海棠的花儿已在相思中凋谢了,霏霏的雨好似泪涟涟。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26-227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6-67
凭绣槛(jiàn),解罗帷(wéi)。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fēi)霏。
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绣槛:雕绘华美的栏杆。槛,栏杆。断肠:一作“肠断”。潇湘:两条水名。霏霏:雨纷飞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26-227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6-67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这首词起二句一“凭”一“解”,连续两个动词,写出女主人公有所思怀而心绪不宁。按照词意,顺序应为“解罗帷,凭绣槛”,这里使用逆挽法,凸显女子凭栏怀念、盼望征人的形象,并且“凭”“解”两个动作,既揭示出女子内心的不安,也为后面描写她的所见所感张本。接着二句,先写思妇失落,再写潇湘雁飞,以春雁北飞反衬人情。“未得君书”为凭栏解帷之由。“断肠”二字,一气直下,也是凭栏时所见所感:潇湘春雁,按时归去,人不如鸟,归期渺茫。“不知”句一问,把女子的企盼引向无法知晓的茫然,直接抒发其内心的愁苦。末二句又将词意宕开,写暮春时节,海棠花谢,细雨霏霏,构成凄楚迷蒙的境界,以景结情,将女主人公无限遐思织入海棠花谢雨蒙蒙之中,将她伤春感怀、念远思人的痛楚情绪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

  此词不仅勾勒出一幅思妇凭栏远望的图景,而且通过景物描写,十分细腻而含蓄地道出了她无限惆怅的情绪。语句比较朴质,写得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0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1-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施 / 咏苎萝山

: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zhù)萝山。
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zhēng)绝艳,扬蛾入吴关。
徵:召集。

提携馆娃宫,杳(yǎo)渺讵(jù)可攀。
杳渺:悠远,渺茫。讵:岂,怎。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途中见杏花

: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外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míng)(yīng)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dàn)烟笼日暗神州。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无比欣喜激动。叶绍翁的诗句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也看不了得多少时间。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当会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这里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绚丽夺目的。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此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曲江三章章五句

: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枯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曲江秋气肃杀景物萧条,枯折为菱荷随着波涛漂摇,飘泊他乡的我啊空叹岁目已老!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江边的素沙冲刷着白石,哀呜的孤雁将同伴寻找。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即事吟诗既非今体又非古体,激越的歌声摇动着丛生的草木,江边的华屋比比相连难以计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我能甘心忍受贫苦,弟侄们何必为我泪落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我已断定此生艰难而不去问天,幸好杜曲那边还有几亩桑麻田,所以我将移居终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短衣匹马追随李广的足迹,射杀猛虎以度过余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54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líng)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jiē)垂二毛。
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为汉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唐开元中疏凿为游赏胜地,南有紫云楼和芙蓉苑,西有杏园和慈恩寺,春秋佳日,游人如云。萧条:寂寥冷落。游子:杜甫自谓。嗟:感叹。垂二毛:年将老意。二毛,头发斑白。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哀鸿:孤雁哀鸣。曹:同类。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shāo)林莽(mǎng),比屋豪华固难数。

即事:眼前事物。后因称以书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为即事诗。今:今体。古:古体。长歌:连章叠歌之意。激越:歌声浑厚高亢。捎:摧折。林莽,丛生的草木。比屋豪华:形容富贵豪宅之多。比:相接连。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吾人:犹我辈,指杜甫自己。何伤:为何伤心。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sāng)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自断:自己判断。休问天:不必问人。杜曲:地名。亦称下杜,在长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杜甫困居长安时,尝家于此。桑麻田:即唐之永业田。南山:指终南诸山。杜曲在终南山麓,所以称“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善骑射。残年:犹余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54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首句“曲江萧条秋气高”,写诗人秋游曲江,曲江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随风涛”,写秋风瑟瑟,菱荷残枝败叶在水面随风不停摇曳。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中以景起兴,曲江秋气感人,诗人不免有年衰之叹。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写诗人宦旅京华,郁郁不得志,年纪将老而功名无成,面临秋色寂寥的曲江,诗人感慨万千。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写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摇荡不定;孤独的鸿雁悲哀鸣叫,仿佛是在寻求它的伴侣。诗中以此作比,暗喻诗人落魄孤零之况,烘托了诗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诗人根据眼前情事即兴吟咏,此诗以五句成篇,似为古体诗;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体诗。这种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创体,所以说“非今亦非古”。次句“长歌激越捎林莽”,长歌指此诗三章相连,“连章迭歌”;诗人引吭高歌,声动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诗详注》)第三句“比屋豪华固难数”,曲江一带豪华宅第,难以胜数。这一句措词平淡,却意味深长,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庄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达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说“甘作”正表明诗人并未“心似灰”,实质上仍是不甘心。诗人奉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语似达观,更显凄楚悲愤。

  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望,意欲归隐,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心情。首句“自断此生休问天”,诗人怀才不遇,认为此生仕途无望,不必去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杜甫有诗说:“南山豆苗早荒秽。”(《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两句写诗人打算回祖籍隐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华,却非故园。诗人意欲归隐,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末两句“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写诗人欲学汉朝名将李广射虎于南山,以终残年。《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贬为庶人,家居数岁,尝于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一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杜甫本善骑射,多年前游齐赵、梁宋时曾“呼鹰”、“逐兽”,所以有此联想。蓝田与杜曲相距不远,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李广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跃然纸上。此诗章法独特,前三句连韵作一顿,为杜甫自创的“连章体”。

  这三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诗人感情深沉而忧伤,悲愤之情融于全诗。诗中情景相生,比兴兼具,沉郁含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8-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