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3-785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13-316

日照香炉(lú)生紫(zǐ)烟,遥看瀑(pù)布挂前川。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yí)是银河落九天。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3-785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13-316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13-3162、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9-330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2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3-785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13-31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13-3162、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9-330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9-330页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313-316页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6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二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这首七绝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9-330页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313-316页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6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代赠二首

: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tī)横绝月中钩。
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bā)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把春山扫眉黛(dài,不知供得几多愁?
总:纵使。眉黛: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0-119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转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参考资料:

1、 张海鸥 .《唐诗宋词经典导读》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 :270-271 .2、 郑小军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112-113 .3、 马群 .《辛弃疾词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72-73 .4、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huì)(ān)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shū)恋恋,复欲追路。至鹭(lù)(cí)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chàng)然久之,颇(pō)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陈同父:即陈亮(1143—1194),字同父(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东阳:即今浙江金华。来:访问,探望。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早期主战,晚年主和,与辛、陈政见相左。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追路:追随,追赶。鹭鹚林: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方村:村庄名,在鹭鹚林西南。怅然:失望的样子。不遂:没有成功。泉湖:地名,在信州东,方村附近。见意:表达意见。索词:要我写词。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cù)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渊明:陶渊明,这里指陈亮。陈亮没有做过官,所以辛弃疾把他比作躬耕紫桑的陶渊明。风流:高洁宏远的风度和志趣。酷似:非常相似。卧龙诸葛:未出山前的诸葛亮。这里是称赞陈亮,说他和诸葛亮一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卧龙,比喻才能杰出的隐士。蹙踏:踩踏。剩水残山:凋敝的山水。无态度:不成样子。料理:点缀,装饰。风月:泛指风光、景色。萧瑟:冷落,凄凉。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佳人:美好的人,指君子贤人、好友。这里指陈亮。重约:重视约定。五年前,陈亮约访辛弃疾,因被诬下狱未能践约,此次方践旧约。轻别:轻易地分别。冰合:冰封住了江面。车轮生四角:谓道路泥泞,车轮像长了角一样,不能转动,无法前进。销骨:极度伤心。愁绝:极端哀愁。费尽人间铁,用尽了人世上所有的铁。这里是用夸张的笔法,写友谊的深厚坚实。长夜笛:这里用此典关合题序“闻邻笛悲甚”之意,希望他不要把笛子吹裂,自己实在受不了笛声之悲。

参考资料:

1、 张海鸥 .《唐诗宋词经典导读》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0 :270-271 .2、 郑小军 .《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112-113 .3、 马群 .《辛弃疾词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72-73 .4、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这首追忆与陈亮的交会与抒发别情的词作,写得勃郁动荡,笔力奇重,是稼轩词中的名篇。

  长达一百二十余字的词序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苏东坡之后,词序在词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词人多以只字片语的小序交代词的写作背景、本事或主题,稼轩词亦多有词序.但百字以上的序终究不多见。这篇序叙述了两人相会、分别,以及别后复追、无奈路途阻隔,欲追而不得,怅然独饮,继而收到友人书信的情形.几乎可以当作一篇独立的小散文来读。与词作相配合,则事与情俱佳,所渭“合则兼美”,棺得益彰。它不仅不与词作内容重复,还能与原词互相生发,交映生辉。这样的效果,是连宋代最善于写作词前小序但多与词重复的姜夔也难以相比的。

  全词主要抒写了他与陈亮之间志同道合的深挚友谊,同时在写景抒情中都含有深刻的象征意味。上片起句,从长亭送别写起,古时在大道上设亭供行人休息,通常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人们送行时总在长亭饯别。所以一说到长亭,总有一种依恋不舍之情。唐代大诗人李白说得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这里首句说长亭饯别,就点染了一种依恋惆怅的气氛。不正面写彼此的留恋之意,而以一“说”字,领起下文。下文中长亭送别的谈说,也只是他们酌古准今的内容之一,他们都觉得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和起而用世的诸葛亮可以被看成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一样风流,但其中实有深意。这里作者把陈亮比做陶渊明和诸葛亮,意在说明,他那不愿做官、向往自由的品格很像陶渊明,而那风流潇洒的风度和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又实在极像当年高卧隆中、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其实,这并非溢美之辞。陈亮住政治、军事上确有卓越见解,他曾三次向孝宗上书,主张改革内政。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在《中兴十论》中,还具体规划了收复中原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从这些方面看.陈亮确实可与当年隆巾对策的诸葛亮相比。长亭饯别本来够惆怅的了,何况又是与这样不平凡的人分手,留恋之情自然更深了。这两个古人,原是词人自己喜爱的,自己所欲,奉之于人,足见其诚意。

  飞鹊踏雪两句,即景生情,点画他送别陈亮时的长亭景色,但不是静态描绘,而是灵幻生动。“要破帽”句,则以戏谑的语言,传达年华老大的悲感,明松暗紧。这三句是回想两人分手前畅聚的愉快心情,但却只用旁笔描绘当时的环境:两人正谈得亲切,不知从哪片林子里琶来几只喜鹊,把松树梢上的积雪踢落下来,点点落在他们的破帽上,好像故意要使我们增添一些白发。这里寥寥几笔,不但点明了季节,而且把两位知友当时在松林雪地中倾心交谈的神态和愉悦的心情生动地烘托了出来,笔调也非常灵活风趣,使人回味无穷。虽无正面描写聚会情况,但气氛已足。所以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片萧瑟景象:举目望去,寒冬的山水凋枯得不成样子,失去了姿态和神情,幸亏还有几株梅花把它装点一番,勉强点缀成一番景致。在天空中,虽有两三只飞雁南鸣,也毕竟是萧条凄凉。这上片歇拍前的这四句,写冬日萧瑟景象,和疏梅、稀雁点缀于这种景象中时,所给予词人的印象。但意思不止于此,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比兴手法,有着象征意义,隐含着作者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和对南宋越来越少的爱国志士无望的坚韧表示感慨之意。这是他隐居时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的政治情怀的较明显的传达。

  上片是围绕着送别来写的,但无论写景抒情都远远超过送别的范围,而具有浓郁、深邃的余情逸韵。下片则重在抒发眷念不舍的友情,把惜别之情抒发得极为深挚动人。换头就点出陈亮的别去,这就为下文写他追赶朋友、为风雪所阻的情景作准备。以下写清江冰合,陆路泥泞。水陆都不可以前行,追赶也就成了泡影。实际上,他这一次是从陆路追赶朋友的,但是特用水路为虚衬,显示出无路可通的极度失望,车轮生角一语,化用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行路的困难,在这样的路途上依然想追挽朋友,其下的“行人销骨”一语。就成了顺势而下的深挚抒情了。“问谁”一句,凭空虚拟一问,自问自答,不仅使词意可以从无可伸展处再生波澜,而且写出了别情的不可解脱。

  于是以下一韵,在问句的追逼下,他以极夸张的笔墨,将自己的没有能够挽留住道友的后悔,倾身一发,词刚气烈。费尽人间铁来铸就相思错,这是很大的遗憾,表明了作者心中异常激烈的感情。同时,就像上片后两韵的景语中包含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一样,此处也颇有一语双关的妙味。它兼有谴责了南宋统治者采取投降路线,结果弄得南北分裂,山河相望而不得相合的莫大错误。这样的抒情重笔,只有包含了这种分量的内涵,才使人在夸张的笔墨中看见他的真实感情。结尾“长夜笛,莫吹裂”两句暗合词序中“闻邻笛甚悲”之语,糅合了向秀《思旧赋》的悲凄意境和独孤生吹笛入破而使笛裂的故事。长夜漫漫,看不到破晓的希望,凄清的笛声,撕心裂肺。全词在悲凉的意境中收束,情深意永,余音袅袅,较之词人那些“儿女泪,君休滴”的送别之作显得情意缱绻。整首词设喻新巧,写景幽峭,但在艺术上的新奇和不惮外露的相思之情背后,伤心人别有怀抱。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6 :585-58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陇西行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4 .2、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6-137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断:中断联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4 .2、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6-137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6-13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抽思

: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每当想到楚王动辄发怒,我就胆战心惊痛苦悲伤。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真想疾起狂奔远去他乡,看到百姓痛苦镇定思量。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我把内心想法讲了出来,把它拿来赠给我的楚王。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楚王曾经与我有过约定,他说黄昏时分相会一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谁知楚王半路改变想法,一反过去态度另有主张。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姿态,向我展示他的艳丽衣裳。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与我有约你却言而无信,为何反而对我发怒逞强。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本想找个机会说明情况,却又怕这怕那没有胆量。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悲我忧豫不敢接近楚王,心里痛苦就如火烧一样。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言辞懇切之人不受欢迎,小人以我为患把我提防!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当初我把意见陈述明白,至今难道他会完全遗忘?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为何直想反复讲述这话?我盼楚王美德得到发扬。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希望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就像彭咸谏君不听投江。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学习三五彭咸何事不成?定会无亏无损名声远扬。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美好品德要靠自我修养,名声好坏哪凭自己宣扬。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怎能君不施恩望臣回报,怎能春不下种秋来收粮?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小歌:我把内心所想向他诉说,日以继夜等待却无反响。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楚王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并不把我所说放在心上!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2、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08-1143、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4-103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增伤:加倍忧伤。

思蹇(jiǎn)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蹇产:曲折纠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

数惟荪(sūn)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惟:思,想起。荪: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尤:遭罪。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微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黄昏:代指晚年。期: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回畔:折回。

(jiāo)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kuā)
憍:通“骄”,骄傲,夸耀。修姱:美好。其,楚怀王。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盖:通“盍”,何。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承间:找个机会。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dàn)憺。
憺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yáng)聋而不闻。
详:通“佯”,假装。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wàng)
耿著:明白清楚。庸:乃,就。亡:通“忘”,忘记。

何毒药之謇(jiǎn)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謇謇:忠直敢言。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像:榜样。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极:方向。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虚作:假造。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实:播种。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正:同“证”,证据。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ào)朕辞而不听。
敖:通“傲”,轻慢。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好姱佳丽兮,牉(pàn)独处此异域。
牉:分离。

既惸(qióng)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惸:同“茕”,孤独。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卓远:遥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太息:叹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孟夏:夏历的四月。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惟郢(yǐng)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郢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理:使者,媒人。媒:动词,说合。

乱曰:长濑(lài)湍流,溯江潭兮。
乱:尾声。濑:浅滩上的流水。溯:逆流而上。潭:深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狂顾:急切地回顾。

(zhěn)石崴(wēi)(wéi),蹇(jiǎn)吾愿兮。
轸石:扭曲的怪石。蹇:阻止,阻碍。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志度:考虑。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低徊:徘徊。夷犹:犹豫。

烦冤瞀(mào)容,实沛徂兮。
瞀:心绪烦乱。沛徂:颠沛流离。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苦神:神思劳苦。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行媒:媒介。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道思:一路哀思。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遂:顺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2、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08-1143、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4-103

心郁郁永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永不释兮,曼遭夜永方长。
悲秋风永动容兮,何回极永浮浮!
数惟荪永多怒兮,伤余心永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永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永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永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永謇謇兮?原荪美永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永短夜兮,何晦明永若岁。
惟郢路永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永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永营营。
何灵魂永信直兮,人永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永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抽思”取永于诗篇中“少歌”永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永《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永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永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永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永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永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永重犹如处于漫漫长夜永中,曲折纠缠而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永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永。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永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永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永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永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永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永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永相照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日感怀

: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参考资料:

1、 姜云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5-7 .

振蛰(zhé)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振蛰:冬天潜伏的昆虫开始活动。潜:悄悄地。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一日长:指从旧年除夕到新年元旦,过了这一天,年龄便增加一岁。去年:泛指以往,非实指。非:缺点、错误。

(liáo)火委虚烬(jìn),儿童炫(xuàn)彩衣。
燎火:燎祭之火。古俗,除夕日要焚柴祭祀天地。委:弃置。虚烬:木柴焚烧后的灰烬。炫:夸耀、炫耀。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参考资料:

1、 姜云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5-7 .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刘禹锡在永贞元年(805)被贬为郎州司马,到元和十年(815)离开。此诗即作于郎州任上。

  春天悄悄地来了,小小的昆虫也抖擞精神活跃起来。反顾自己,却似屈原当年之被馋放逐,有家难归。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察觉往昔自己的天真幼稚。异乡度岁,旧友星散,梦庭冷落,这已经够凄冷了。作者又以儿童过节时候无忧无虑的欢乐、嬉戏作衬托,更深一步显示自己的抑郁和寂寞。透过诗歌表面郁气的平缓、冷静,我们更能感受到诗人灵魂的颤动、不平。

  见于姜云选注的《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中的第6页-第7页。

参考资料:

1、 姜云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9 :6-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