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著 同:着)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参考资料:

1、 《卜算子·咏梅》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

驿(yì)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zhuó)风和雨。(著 同:着)
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寂寞:孤单冷清。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更:副词,又,再。着: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dù)。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妒:嫉妒。零落:凋谢,陨落。碾: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参考资料:

1、 《卜算子·咏梅》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参考资料:

1、 《卜算子·咏梅》赏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5-29]2、 王海霞,李素霞.痛苦而执著的高洁——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阅读与鉴赏》,2007年10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评价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苟且偏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参考资料:

1、 段学红.陆游《卜算子·咏梅》解读:《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2、 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236-2393、 张巍峰.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168-16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8892篇诗文

猜你喜欢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久旱无雨,绿色的原野和青色的田垅渐渐干成了尘土;而豪门之家的花园因有井水浇灌,还在一天天扩大,景色一天天变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时值四月,许多达官显要把从外面买来正在开花的芍药花移植到新扩充的花园中,真不知道他们之中还有谁以国计民生为念?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5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8页 .

绿原青垄(lǒng)渐成尘,汲(jí)井开园日日新。
垄:田埂。成尘:田野严重干旱,土干尘起。汲井:一作“汲水”。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925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8页 .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吕温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的历史人物,其文章和诗歌,都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政治斗争生涯中所留下的足迹。《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是在他初踏入仕途的那年所作,诗中谴责了贵族特权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忧国家前途的丑恶行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意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类似。

  首句“绿原青垅渐成尘”,落笔便把题中“旱甚”二字,变成生动的形象状入读者眼帘,让人们看到在旱魔面前,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一个“渐”字,说明旱情的发展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的,也透露出当权者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抗御旱情。从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见出,只要执政者措施得力,旱象是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的。句“汲井开园日日新”,紧接上句而来,但这里所书的“汲井开园”者并非是焦虑于垅亩之间的农民,而是指“权门”贵族。在特大干旱面前,特权贵族的府第里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不仅派人“汲井”抗旱保花,而且还在不停地扩建新园,在花匠奴仆汗水的浇灌下,各种花卉长势奇好,简直是一天一个样儿。这里的“日日新”与首句中的“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愈显出达官贵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乐。

  第三句“四月带花移芍药”,写在严重旱灾面前“权门”的所作所为,点出题中“移芍药”三字。芍药带花移植本不易成活,但是,在“权门”的新“开园”中,没有怒放的奇花是不够惬意的,于是,“权门”就急令花匠奴仆“带花移芍药”。这里,“权门”所忙碌的是“移”花,而农民所忙碌的则是抗旱保苗,从这一对比中,就更可看出“权门”全然不念农民的疾苦,其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享乐,从而显露出其官服下所掩盖着的丑恶来。

  结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重权在握,理应以国家社稷为重,以黎民的苦乐为念,但是,当严重的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他们却置民生于不顾,这就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忧国”忧民的贤达,而是祸国殃民的罪人。“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联系“永贞革新”的历史来看,结句不啻是从本质上宣布了特权贵族不恤民苦、不忧国事的一大罪状,具有剑与火的战斗作用。

  除了把深刻的政治思想附丽于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诗题对诗句的提领也颇值称道。诗句中并没露出“权门”的字样,要不是诗题中点明“移芍药”的主体是“权门”,诗的战斗性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似剑如火的地步的;有了“权门”二字的提领,读者就可以明白“汲井开园”的主体为何人,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另外,语言清新,对比鲜明,诗意含蓄,也都是这首诗歌不容忽视的艺术特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乡,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139-140页

绿(lǜ)(wú)凋尽台城路,殊(shū)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qióng)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diàn)。尚有綀(shù)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绿芜:长得多而乱的杂草。台城:旧城名。故址在进南京玄武湖侧。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殊乡:异乡、他乡。秋晚:深秋。暮雨:傍晚的雨。鸣蛩劝织:蟋蟀的名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响织布机响,又名促织。花簟: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綀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chōu),蟹(xiè)(áo)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留滞:搁置;阻塞。篘: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山翁: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139-140页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现一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城》)。而现在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受了。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晚秋之夜,本已渐凉,加上秋雨,顿觉寒生了。更何况词人情绪低落,更觉周围寒意更深,深阁妇女已在“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从“云窗静掩”起,就词人主观方面进行勾勒。“静掩”,没有什么人来往,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蕈”。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年年如此。“叹”,就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对自己老大无成的叹息,用辞十分精细。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说的是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此乃借古人之高境界以表示自己的高境界。这上片歇拍两句没有将惊秋发展为悲秋,而是荡开一笔,使词意转向高雅旷达,这是一个关键处。

  下片转到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周邦彦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出任庐州(合肥)教授至调任溧水之前约有七八年时间,他曾留滞荆州。据王国维推断,他在荆江“亦当任教授等职”(《清真先生遗事》),年方三十多岁,他这时在金陵,怀念荆江故旧,但却从对方怀念自己着笔。如果只写自己怀念荆江故旧,则荆江故旧是否怀念词人不得而知。而推想荆江故旧怀念自己,则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怀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简而意明,笔法巧妙。

  “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这是化用贾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此时,词人想到汴京也正当西风落叶的晚秋,追忆从前这时候二三好友,风华正茂,以文会友,吟诗唱和,诗情宛转,其乐何极、至今回首,乃如电光火石,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渭水西风”三句正是凭高眺远所见到的想象中景象。而就格律看,只能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上文,以舒积愫。可是关山迢递,可望而不可即,情怀郁郁,惟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这是一种不为世用,放诞不羁的行为,词人的意思是说,他也要像毕茂世那样,一手持海螯,一手持酒杯,直到醉倒山翁。

  “醉倒山翁”中,周邦彦以山简自喻,也可看出他当时心态。“但愁斜照敛”,忽作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实则一意承转,他正欲饮玉液,持蟹螯,如山翁之醉倒以求解脱愁思,然而不行,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景色,摇撼着他的心弦。这首词中词人将迟暮之悲、羁旅之愁与故人之情融成一片。其可贵处,在于其实这珍惜寸阴之意味。乃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第101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乡子·新月上

: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新月上来了,弥漫的烟雾散开了,习惯了追赶潮汐去采珠。艇儿穿花过溪而回,买一壶春酒,将小艇系好在垂岸的柳树下。月夜赶潮水,勇斗风浪;穿花而归,沽酒小饮,构成了采珠人的独特生活。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653页2、 费振刚 主编 顾农 徐侠 选注.《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花间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01:第653页3、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379页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zhào)穿花过归溪口。沽(gū)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惯:习惯。沽:买。春酒:冬季酿制,及春而成,故称。也叫泺醪。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653页2、 费振刚 主编 顾农 徐侠 选注.《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花间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01:第653页3、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379页
新月上,远烟开。惯随潮水采珠来。棹穿花过归溪口。沽春酒。小艇缆牵垂岸柳。
  这首词写采珠人傍晚归途中泊舟沽酒的情景,景色清幽淡雅。弯弯的月儿爬上夜空,在月光照耀之下,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开,采珠人在夜色下从容划船,穿花过溪,泊船买酒,一“划”一“穿”“泊”,这一切在作者笔下如一幅优美清新的水墨画,徐徐向读者展开。该词的难得之处在于作者把寻常景色和采珠人的寻常生活写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动人,淡而有味,如清茶宜人,如清香醉人。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写出了作者对异域风情的深刻体验,引人入胜。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37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声声慢·秋声

: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豆子开花的时候却来了下雨的声音,那中间还夹带着风声。稀稀疏疏一夜二十五点也就到了五更,高高的谯楼大门,却锁不住那些声音。老朋友离我那么远,请问是哪一个摇晃着玉佩发出了声音,原来是那屋檐底下的风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系着彩绸的号角发出的声音一直吹到月亮落下了却还在那里慢腾腾,渐渐地那军营里的人马才接连不断地骚动起来了,可是四周却又扬起了胡笳的声音。邻居的灯光闪烁着,灯前还有那女人为军人在石砧上捣衣的声音。谁知她一边捣衣一边咕咕叨叨地诉说着愁苦一直诉说到天明,碎碎琐琐咕咕哝哝的,就像那数不清的秋蝉哀鸣。她诉说得没完没了,还把一半分给那天空的大雁,让大雁代替她的怨声。

参考资料:

1、 马东瑶编著.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304页2、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335页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qiáo)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yán)底铃声?
声声慢:词牌名。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人在楼上,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双调,九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豆雨:即豆花雨。二十五点:指更点。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所以叫更点。丽谯门:魏武帝曹操曾筑楼名“丽谯”。谯门:指城上能望远的楼。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jiā)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 zhēn)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nóng)哝、多少蛩(qióng)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彩角:即画角。笳声:胡笳的声音,其声悲凉。砧声:砧杆声,即捣衣的声音。砧:捶物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参考资料:

1、 马东瑶编著.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304页2、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335页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94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种白蘘荷

: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百虫放在盆中相食强者为蛊,东南少数民族把它看作神灵。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想来这下蛊的酒往往非常毒,有人用这方法谋取财物不义不仁。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街上的蔬果从远处运来,铺子里杯杯满酒奉劝客人。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古人说甜言蜜语常藏祸机,凭什么相信老板的话是真?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鲜华光洁往往是事物外表的装饰,怕是特别想要为难我这中州来的人。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花钱不说恐怕要招来祸害,越是肚子饿越要处处小心。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流放在边远地常常心惊胆颤,回想过去的事更加感到悲辛。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庶氏留有白蘘荷治蛊一法,祈神解蛊毒的方法早已不闻。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神农氏留下《本草》四卷,说庶氏之法值得珍重。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几经曲折才得到白蘘荷,依托它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浓浓的树荫下白蘘荷长得茂盛,每天都要来看视几回才放心。

皿虫化为疠(lì),夷俗多所神。
皿虫:李时珍集解引陈藏器的说法:“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皿,器皿,这里指盛酒的器具。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xián)猜每腊(xī)毒,谋富不为仁。
衔猜:指内心猜测。时柳宗元初到永州,故云。腊:很,极。谋富不为仁:即为富不仁。相传边远地区人靠制蛊毒,谋人家财,故云。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sì)陈。
肆:店铺。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何用:何以,以何,凭什么。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病:苦,为难。中州,中原地区,中州人,柳宗元自称。

钱刀恐贾(gǔ)害,饥至益逡(qūn)巡。
钱刀:钱币。贾害,犹言致祸。逡:犹豫,徘徊。

窜伏常战栗(lì),怀故逾悲辛。
窜伏:流放偏远的地方。战栗,恐惧发抖。怀故:怀念故乡。逾,更加。

庶氏有嘉草,攻襘(kuì)事久泯。
庶氏:官名。嘉草,蘘荷别名。攻襘:《礼·秋官·庶氏》:“以攻说之,嘉草攻之。”攻说,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攻,熏。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炎帝:神农氏。灵编,即指《本草》。殊足珍:意谓疗效甚奇。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崎岖:山路不平,谓采药的山路难行。全余身:谓全靠白蘘荷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纷敷碧树阴,眄(miàn)(lài)心所亲。
纷敷:茂盛貌。碧树阴,言蘘荷性好阴,在木下生者尤美。眄睐:顾盼。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据《本草纲目》载:蘘荷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主治“中蛊及疟”、“溪毒,沙蝨,蛇毒”,“诸恶疮”。从诗的字面上看,种白蘘荷是防中蛊的。首四句写蛊毒之毒,人之制蛊是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富不为仁”是诗眼,既是恶人制蛊之由,又是诗人疑惧之本,更是种白蘘荷以防中蛊的直接根源。中间十句叙述诗人的见闻与感受。“蔬果自远至”,往来客商多,有谋取黑钱的机会,因此,有人将“蛊”奉若神灵。看到酒铺老板殷勤劝客,诗人便联想到古训:甜言蜜语里有毒药,光华的外表包臧祸机。自己是中州贬谪来的罪人,更需警觉,因而心怀恐惧,害怕银钱买来灾祸,所以越是饥饿越要小心。最后八句是果,诗人自己殷勤种植白蘘荷是“托以全余身”。全诗平直如话,然而见情见志,而又尖锐地抨击了贪鄙之徒。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太子监国,宦官又得势,韦执谊为相,见风使舵,过河拆桥,永贞革新失败。诗人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贬谪为永州司马,“日无治事,时恐惧”(《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对贺者》)。诗人借怕中蛊毒而描述了这种恐惧心理,“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一语破的,往事不堪回首,前途更觉渺茫,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诗人面对的是腐败的朝政,朝政如制蛊一般。诗人借人之制蛊而不仁不义为喻,直刺朝政当值者之贪鄙。诗人对这帮人是不吝笔墨的,在《设渔者对智伯》一文中,曾借渔者之口,以“五卿相吞食”为例,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对宦场作了深刻的讽喻。在《杜兼对》中,直斥“兼,凶狡人也。”诗人在诗中托“夷族”制蛊,“杯酒盈肆陈”的描述,指斥那些甜言蜜语、表面光华的人,其本质在于“谋富为不仁”,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面对严酷的现实,诗人理想的追求如故,纯真的情操依旧,诗人喻之为“种白蘘荷”。防中蛊不靠祭神,而植之以“嘉草”,以嘉草而治中蛊是神农黄帝嘉誉的,诗人孜孜以求,精心培植,而终于“纷敷碧树阴”。诗人以借喻手法,表现了自己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品格。诗人曾经说过:“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为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送萧錬登第后南归序》)诗人坚持唯物论,在“出”“处”“屈”“伸”的不同境遇中,养成端正精一的志向,坚守“利安元元”的本性,诗中“种白蘘荷”正是这种固本养正的最形象最精炼的概括。固本养正而治“中蛊”正是此诗的主题所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